泥屋像是剛打下的糧食,黃鮮鮮的耀眼。橫豎小格的一扇窗,正中一小塊玻璃。 窗紙還沒有酥,這高原上暴雨時節未到,窗紙自然緊緊的像鼓面。 ——阿城《茂林》 阿城,原名王阿成,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阿成的寫作風格獨具特色,語言上雅致與世俗相結合,敘述場景時精雕細琢,描寫人物對話則通俗直白,充滿民間智慧。 他的作品常以真實自然的筆觸,將生活細節融入其中,在世俗生活中尋求詩意和幽默感。 同時,創作中始終有一根歷史經線貫穿,浸染著歲月的蒼涼,既古典又現代,具有獨特審美價值。 他的作品有三部曲:《棋王》《樹王》《孩子王》,大家可以找來看一看。特別是《棋王》。 ![]() 【結構和寫法】 這段文字以“泥屋”為核心意象,采用“整體印象—局部細節—環境關聯”的遞進結構,展現了精準的觀察與生動的表達技巧: 1. 通感式比喻定調 泥屋像是剛打下的糧食,黃鮮鮮的耀眼 開篇將“泥屋”比作“剛打下的糧食”,用“黃鮮鮮的耀眼”打通視覺(顏色)與觸覺(新鮮質感), 既寫出泥屋的材質本色(黃土),又賦予其生命力(如糧食般飽滿、鮮活),用日常事物的熟悉感降低陌生意象(高原泥屋)的理解門檻。 2. 局部細節聚焦 橫豎小格的一扇窗,正中一小塊玻璃。 從整體過渡到局部“窗”,用“橫豎小格”“正中一小塊玻璃”勾勒形態,細節精確到“一小塊”,暗示泥屋的簡陋與實用,避免籠統描述,讓畫面有具體落點。 3. 環境邏輯勾連 窗紙還沒有酥,這高原上暴雨時節未到,窗紙自然緊緊的像鼓面。 最后以“窗紙”為紐帶,關聯高原氣候(“暴雨時節未到”),解釋窗紙“緊緊的像鼓面”的原因,既補充了環境背景,又用“鼓面”的比喻強化了窗紙的緊繃狀態,使細節描寫有了合理性與畫面張力。 “酥”: 形象地描繪了窗紙被雨水反復浸泡后變得松脆、易破的狀態,是高原雨季的典型特征。 4. 語言特點 整段話短句為主,節奏明快,動詞(“打”“酥”“緊”)精準,形容詞(“黃鮮鮮”“緊緊的”)帶口語化的鮮活感,無冗rǒng余修飾,卻因比喻的新奇和邏輯的縝密,讓樸素文字充滿畫面沖擊力。 仿寫: (一)木屋像是剛采下的蘑菇,濕漉漉的惹眼。方方正正的一扇門,中間一小塊銅環。門板還沒有朽,這山林中狂風時節未到,門板自然穩穩的像盾牌。 (二)老井沿像是磨亮的古銅鏡,幽幽地泛著光。青石砌成的圓口,苔痕早已枯干。井繩道道深痕,這古村里久旱無雨,井繩的印子便硬硬地刻著,像老人手背上暴起的筋絡。 (三)門環像是浸在溪水里的鵝卵石,涼沁沁地沉著。獸首銜著的兩個圓,綠銹已絨絨地爬滿。敲擊聲喑啞了許久,這江南正值梅雨時節,銅環便膩膩地掛著水珠,像蒙著淚的眼。 ![]() ![]() 孩子的成長過程, 就像一棵樹的成長過程, 最誠實,最外顯, 澆灌什么,就長出什么。 ![]() |
|
來自: 昵稱4150890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