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膝酸痛,還怕涼,今天這期剛剛好合適。 我們今天介紹《諸病源候論》中的正坐法,我做了一期視頻,里面有8種《諸病源候論》中的坐功,今天著重介紹2個。 在《諸病源候論》中,這個正坐法它是怎么論述的呢,我把這個原文給大家讀一下。 凡學將息人,先須正坐,并膝頭足;初坐先足趾相對,足跟外扒。坐上少欲安穩,須兩足跟向內相對,坐上足趾外扒。 待更兩坐相似不痛,始雙豎足跟向上,坐上,足趾并反向外。每坐常學。去膀胱內冷氣,膝冷,兩足冷疼,上氣,腰痛,盡自消適。 上面這段話說的什么意思呢,簡單一點就是,剛開始練的時候,腿腳先放松,兩腿分開,慢慢坐下去。 練一段時間之后,把腿再并上,兩足跟并在一起,這樣去做。最后呢,腿腳都柔軟之后,把那個大腳趾再立起來,腳底板是立著的。 就是這么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腰膝冷痛,腰痛,腹部脹滿,每天這樣坐一坐。 那咱怎么練呢?真正腰腿痛的人,讓他一開始就坐好,八成坐不好,開始咱先摸著石頭過河。 每天中午或晚上,在床上,或者找一個比較柔軟的沙發,手指撐地,看能不能跪坐,兩個腿分開一點,這個大小腿能不能折疊上。 如果不能,手撐地撐一會兒,慢慢每天呢,坐上幾十秒,一兩分鐘。 逐漸的,幾天之后,你就會發現大小腿能折疊到一塊兒了,這時候兩個腿還是分開一點,這樣坐著省勁。 同時呢,腰身也放松,慢慢坐在那里兩三分鐘,時間不要長,不要坐的腿發麻又難受。 腿稍微有點麻熱最舒服,有點抻拉,然后逐漸的把兩個腿并上,屁股坐在足跟兒上,很舒服,這個時候腿腳的柔韌都出來了。 這個坐著不成問題了,三五分鐘沒問題了,把足跟立起來,足跟向上,腳趾駐地。 視頻中有啊,腳趾駐地,然后整個腳立起來,還是坐在上邊,這個就比較費勁了。 你可以先扶著墻,還是摸著石頭過河,一點點來,最后到正坐、端坐的時候,慢慢一點一點,三五分鐘不成問題。 但是不要坐的時間太長,不要超過五分鐘,咱們現在都不是童子功,老胳膊老腿的,時間太長,這個筋反倒容易受傷,關鍵是一個火候。 不管你是練八段錦也好,還是練這種古導引也好,火候最為重要。 還有一點,就是這傷不傷膝蓋呢,這種正坐,也有的把它稱為金剛坐,這種坐呢,它是不傷膝蓋的。 我們的膝蓋是滑車關節,上下動沒問題,這樣折疊沒問題,還能夠練它的柔韌性。 它怕什么,怕晃動,它怕轉動,連轉帶晃,突然落地,它對那個軟骨,對周圍的韌帶呀,是有損傷的。 所以,這樣慢慢一點點折疊下來做,它會有益于膝蓋,但是要注意火候,時間不要太長。 好了,今天到這兒,喜歡導引子,有所幫助,點亮文末再看,我們下期再見。 |
|
來自: dinglili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