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中文互聯網上被嘲諷最多的知名中專生,我想我是很有資格討論這個話題的。 因為我本人就是中專轉型期的受害代表。 中專是中等專業學校的簡稱,是我們從蘇聯那學來的教育體系的一部分,1950年代我們就開始推出中專教育,最早只招收師范學生,后來覺得可以多覆蓋些專業,才慢慢擴展到衛生、農業、工業各細分領域。 那有人說,毛澤東不是從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畢業的嗎?這不說明民國時就有中專嗎? 首先,民國壓根沒有中專這個概念,因為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建國后長期評為中專學校,2000年才升為大專,2008年才升為本科,由于一師在中專這個區間逗留過太長時間,導致大家誤認為毛澤東讀的是中專。 民國時的湖南第一師范,是專門培養小學教師用的,學制五年,確實屬于中等教育體系,但教學質量比民國普通中學又強大許多,大概處于中學與大學之間的水平。 民國也有實業中學,分農、工、商科,但教育質量糙、社會地位低、分類不細,也不能對應建國后的中專。 新中國建立后普及中專,簡單說就是缺讀書人。 剛建國時全國15歲以上文盲率高達80%,農村文盲率95%,全國4.3億人口至少有3億文盲,所以等不急讀書人慢騰騰大學畢業。學校能早畢業一個就能救一批人,嚴重缺第一波受教育的種子,教育系統餓得嗷嗷叫,急吼吼先培養出一批人先用著再說。 當年缺人缺到什么程度呢?1950年代中國有種初級師范學校,大家現在聽都沒聽過,只要小學畢業就可以進去讀書,培養2-3年就能到小學任教。 現在教小學至少本科起步,好小學都是碩士起步,可見當年我們缺人缺到什么田地。 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中專曾經是中國農村學生的第一選擇,比大學還受歡迎。 因為做農民太苦太窮,每天地里頂著烈日苦雨有忙不完的活,收入又極低極低,農民一直是中國社會的最底層。 我1992年去邵陽城里讀書時,才知道城里同學,把“傻農民”當成罵人的詞匯。 中國農民在新中國文藝世界的作品里,也幾乎沒啥存在感,一般中國文藝作品,都是講述城里家庭的故事,農民們就像是消失了不存在一樣。 在我印象中,童年時我們家擠在十平方小屋里,我爸每天凌晨五六點,就要騎車出門去城里做砌匠師傅,我媽也從這個點開始生火做豬食、給娃做飯、挑水、打掃屋子、喂豬、然后下地干活,一直干到中午兩點,才能帶著一身熱氣回家吃一碗開水泡白飯,偶爾配一點剁辣椒和壇子菜,躲過下午最毒的太陽,又要收拾地里一些零碎活,再喂一次豬,這時候我也差不多放學回家,一邊趴在矮椅上寫作業,一邊看我媽在那做晚飯。 家里每天都在重復繁重而艱辛的勞作,尤其農忙時人都累得直不起腰,只要在烈日下割幾分鐘稻子,汗水就滾珠子一樣從臉上滴下,在田里忙活時,螞蟥、菜花蛇還不斷跑出來騷擾。 1990年代,加上進城打工的收入,我家一個月也才掙100多塊錢,當時一臺17寸韶峰牌黑白電視都要700多塊。1991年我爸踩著單車從城里拉來這臺電視時,正在地上跟其他小孩玩石子的我,興奮得原地蹦了起來。 在那時農村生活,不僅收入低、勞動辛苦,還常常停電、打水困難、衣著破爛、房屋都是土磚建造、旱廁又臟又臭、出遠門只有單車,生活過得毫無尊嚴,要搶地基、搶溝渠水源、交公糧、動不動跟鄰居親友吵架打架,因為活得太艱難,道德底線也拉得很低。 我青少年時期,常見得母親雙目呆滯,奄奄一息坐在矮凳上靠墻出神,那是被農村生活折磨得難以言語的麻木模樣。 說這么多農村的苦難,是想告訴大家,考上中專對農村娃的重要性。 當年只要考上中專,畢業包分配,享受干部待遇,從此家里有個人吃國家糧,以后有了大好前程,再也不用留在農村過這種痛苦的生活。 相當于在古代考上了秀才或舉人(近似,勿強行對比謝謝),完成了鯉魚躍龍門,對整個家庭都意義重大,是要擺酒席請客吃飯的大喜事。 那為啥農村娃更熱衷于考中專,而不是大學呢? 因為可以早點出來工作啊,一個15歲以上的農村青年,不能勞動領工資,反而要讀書考試,學費和損失的工錢,能拖垮貧寒農村家庭脆弱的財政平衡。 當年考上中專免收學費和食宿費(有些會收象征性收一點點),部分專業還可以獲得生活補貼,雖然沒有大學前程遠大,但能迅速解決眼前急迫的經濟痛苦。 所以對農村娃來說,通??贾袑J堑谝贿x擇,考大學是第二選擇。 在中專鼎盛時期,它是農村娃和城市貧寒家庭的第一目標,導致大量年級前幾的優秀學生都去考中專,成績稍次一點的才選擇讀重點高中考大學,中專錄取分數屬于第一梯隊,高于重點高中錄取分數。 這就造成了第一個大坑,許多當年極優秀的貧寒學生,為了一個免學費包分配上了中專,二十年后其學歷完全沒法看,比當年成績差不少的同學都遠遠不如,吃飯時都抬不起頭來的那種。 二十年后,中專已經變成收留垃圾學生的代名詞,現在拿出個中專畢業證,簡直有種拿出文盲證的感覺,以前全年級最優秀的尖子生,常常被別人誤以為當年是讀書垃圾,任誰都可以嘲諷一下,竇娥也只能這么冤。 中專的第二個大坑,發生在1996-1997年左右的改革,取消了包分配,開始收學費和食宿費。 對對對,我就是當年考中專的最后一批冤大頭。 中專這種啥都免費還包分配工作的教育體系,太消耗國家財政,也屬于計劃經濟體制范疇,國家早就想取消了。因此1993年推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一次提出“逐步實行學生繳費上學,多數畢業生自主擇業”的制度。 逐步了三年,到1996年5月頒布《職業教育法》,第25條明確規定“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從法律上正式終結了工作分配,只有極少數專業和地區還在包工作分配。 不包分配是1996年制訂的,而我這個超級冤大頭,是1997年讀的中專。 當年中專還是有個過渡期的,并不是說1996年法律一頒布,所有學校一哄而散不再管畢業生。 我當時就讀的是長沙泉塘的湖南省水利水電工程學校,1997年我讀一年級時認識的學長,1998年畢業,還是分配到了宜昌三峽工地,后來學長回學校來辦手續,我們問他工資咋樣,他說有1000塊一個月,算是相當不錯了。 我們都很羨慕他,也希望能進國企有份穩定工作,但最終我們絕大多數都提著行李去了廣東。 1997年我去讀中專時,就感覺到同學水平參差不齊,氛圍有些古怪,有的中考成績分數挺高,有的分數比較低,而且還帶有各種明顯的社會惡習,抽煙酗酒的都有,情況挺不正常的,好像把一批不屬于同等水平的學生放到了一起。 1997年10月,我在學校旁邊一家街機店打游戲時,突然有人拍了我一下肩膀,我回頭一看,居然是邵陽昭陵中學一個同班同學,這個同學很不受歡迎,屬于人渣學生,打架斗毆無惡不作,學習成績也是班上倒數第一,我也很是厭惡他,皺著眉頭問他你咋在這?他得意洋洋地說,他在旁邊的湖南電力學校讀書,他也讀中專了。 我腦子里轟地一響,感覺晴天霹靂在身邊炸開,我問他中考多少分?他說300多分吧,那一瞬間我就感到天都塌了,因為我中考是628分。 我們中考7門滿分是700分,我一個平均每門89.7分的學生,跟一個平均每門不到50分、連及格線都不到的垃圾學生,居然讀同一種學校! 這時候我就心想完了完了,中專完了,我這輩子完了。 1997年因為是過渡年,大家都沒搞清楚情況,學生還有好有壞,到1998年時,我們學校就招來好多垃圾學生,居然剛開學不到一個月,就有學生在宿舍里打架斗毆、聚眾賭博,培養尖子生的中專學校,瞬間變成了收留社會渣滓的垃圾場。 而且因為招不到生,學校不敢開除這些渣滓,還專門召開全校師生大會,說要給這些渣滓一次人生機會。 以前在昭陵中學讀書時,學校對面是邵陽一技校,我們老師常常指著一技校的校門說,只有最垃圾的學生才來讀這種學校,里面的學生,天天就是打架斗毆。 實在沒想到,努力讀書的我,最后也誤入這種學校。 大家一定很好奇,不是法律都頒布不包分配了嗎?這不很明顯中專要爛掉了嗎?為啥我們1997年這屆,有的分數考得不錯的,還跑去讀中專? 因為我們不知道。 對,法律是頒布了,消息也發出去了,但我們不知道。 準確的說,是當年我們家長不知道,他們沒有讀書看報的習慣,根本不知道教育界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而我們這種天天背書考試的學生,才十四五歲年紀,哪里懂這些東西?又沒有渠道獲取相關信息,那時候沒有互聯網,人生大事屬于兩眼一抹黑,只能由成年人決定。 窮人家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多遭遇各種莫名其妙的磨難,我們身上仿佛有一種奇怪的BUFF,會多吸收更多糟心事。 中專以后不包分配這么大的消息,我們父母竟一無所知,農民出身的父母壓根沒有信息敏感度,一則信息下沉到農村或城市底層人群,都需要一個緩沖期。 不信大家到偏遠村鎮去看,那里流行的音樂、影視劇,都是大城市早十年前就流行過的。 家長不知道,那老師也不知道嗎? 我感覺老師隱約是知道的,但不知道為什么,他們從沒有在班級會議說起這個話題。 你們以為就我一個受害者嗎?不不不,1997年,還有一大堆受害者。 我在新邵柳山小學的同班同學,就是在班上我平時考第一他考第二,我是班長他是副班長這種關系,我到邵陽市區讀書后五年沒跟他聯系了,居然同時考進了同一所中專學校! 當然啦,我現在知道我那不叫“考進”,那叫“被騙進”。 我在學校第一次碰到他的時候還愣了一下,我問他咋考了中專?他說中專不是包分配嗎?他爸聽他考了中專,還在村里擺了三桌酒呢。 又是一個信息滯后的農村家庭悲劇。 中專在1996年時,還是有點含金量,從1997年開始就爛掉了,1998年招進來的學生,就徹底垮掉了。 10年后,我在東莞打工時認識一哥們,他問起我的學歷,說你怎么選擇讀中專呢?要知道從1997年開始,他們那邊的中專學校,老師放暑假就得拿個招生簡章一家家招生,問你們這誰家娃沒考上的?沒考上來我們這讀書啊。 哥們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說:中專當年害了不少人啊。 確實,后來在我的人生軌跡里,中專學歷成了被人特意無數次拿出來攻擊嘲諷的目標。 我們自己出社會后,中?;疽仓荒芨缮鐣畹讓拥墓ぷ?,這張文憑跟初中畢業沒啥區別了,招聘部門連正眼都不看你一眼。 中專從榮耀變成了一種恥辱,甚至連湖南第一師范的百度百科介紹頁,他們都把中專經歷直接略過,只字不提,直接從2000年轉為??崎_始介紹,建國后到2000年的中專經歷,連湖南第一師范都認為是恥辱。 中專坑慘了上一代優秀學生,轉型時也坑慘了我們這批啥都不知道的農村娃娃。 父母對小孩的成長影響太大太深,父母如果蒙昧,小孩往往在成長時受盡拖累。 但是,反過來說,這也已經是各個父母,能給予自家小孩最好的條件了。 一個人怨恨自己的父母、怨恨自己的出身是沒有用的。 事已至此,不如背起擔子,大步出發吧。 我們出身貧寒,不代表就要自暴自棄。 我們出身低微,不代表就要破罐破摔。 別人看不起你,但你要自己看得起自己。 我從破中專出來混社會后,先在東莞塘廈流水線開始干了四年,攢了點錢買了電腦,然后自學軟件,混進了工廠辦公室,再后來,又慢慢成長為企劃部經理、電商部總監,再創業幾次,坎坷20年,變成了大家現在認識的我。 中專改革這一次社會大潮,確實狠狠砸在我腦袋上,但不代表我就要放棄自己的人生吧? 別人拿著我的學歷嘲笑侮辱,不代表我就要自憐自傷吧? 出發的起點再低,那也只是起點,那不是我的終點。 人生七八十年這么漫長,憑什么我就要待在原地,憑什么我就要自暴自棄? 我在讀中專時,有一次有一個老師講課,講我們將來進入社會后,怎么好好做一名普通的工人啥啥啥的。 講著講著,另一個同樣有著遠大抱負的同學憤憤不平地說:這個老師憑什么就覺得,我將來只會成為普通人?我為什么不可以成為人中龍鳳? 我看了他一眼說:是的,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我們一樣可以啊。 回顧我自己四十多年的經歷,掏心掏肺跟大家說一句,人一生只有一個敵人,這個敵人就是你,困住你的人是你,不是社會環境,不是你的原生家庭,只要你有一顆堅韌的心,再惡劣的起點,你也能砸開鐵鐐,向更高遠處逆風騰飛。 我今天寫這篇文章,是對中專有一些吐槽,但我深深明白,只有我才是自己這一生永恒的敵人,中專困不住我、流水線也困不住我,只有那個懶惰、愚蠢、短視、充滿怨憎之氣的我,才會永遠困住我。 只有戰勝自己,人生,才會看到希望。 ![]() ![]() |
|
來自: 昵稱27831771 > 《盧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