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唐代〕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chán yuán 。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輞川:河川名。在陝西省藍田縣南,自輞谷出,因王維隱居而名。也稱為「輞谷水」。 閑居:不問世事,安逸自處。《荀子。解蔽》:「是以闢耳目之欲,而遠蚊蝱之聲,閑居靜思則通。」 蒼翠:深翠,深綠 秋水:秋日之水——莊子篇名。闡發〈齊物論〉的意旨,推論天地萬物的道理。 潺湲chán yuán:水流動緩慢的樣子。《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柴門外:1、柴門—外。簡陋的門之外。2、柴——門外。柴:維護。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 比干之墓,表 商容之閭,柴 箕子之門。(詳見“心想其人如啖蔗”與“入乎其里求其法”) 墟里:墟落、村落。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王維《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 1、倚杖柴門外——王維在輞川是個什么模樣 松顏客曰:“倚杖柴門外”易與“倚杖候荊扉”重疊。然,此處斷句當為“倚杖柴——門外”,則王摩詰之像,當思及“箕子”, 《淮南子》:[周武王] 柴 箕子之門。摩詰婉言“賢臣之志不滅”是也。其時,摩詰(公元743 )約43歲。 2、裴秀才迪是誰——摩詰之友,摩詰恩人 松顏客曰:裴迪, 字不詳, 《新、舊唐書》無傳, 《二十五史》 無載。《新唐書 藝文記 》 未見著錄。今人多考,大致如下:寶二十五年 ( 737) 18 歲裴迪與孟浩然同在張九齡荊州幕府為幕僚。有孟浩然詩 《從張丞相游南紀城獵戲贈裴迪張參軍》 為證,《新唐書 王維傳 》云: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洲、辛夷塢。日與裴迪浮舟往來其中,彈琴賦詩,嘯吟終日。裴迪之詩現存《全唐詩》29首,多與王維唱和而得。 松顏客曰:王維長于裴迪15歲左右,待裴迪如子侄之好友。故,摩詰隱居輞川,姑且任之,而裴迪其時以弱冠之年隱居,豈不蹉跎?豈不惜之?然,裴迪與王維同詠而載入 《輞川集》 之二十首絕句, 確立其盛唐山水田園詩人地位,且影響后世,其也幸哉!況:《舊唐書 王維傳 》云: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于行在,肅宗嘉之,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授太子中允。可知《凝碧詩》之全稱乎?——《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蓋:安史之亂, 摩詰扈從玄宗不及, 被安祿山迫以偽職, 王服藥偽稱病, 因而禁于菩提寺中。后裴迪到菩提寺看望摩詰, 乃有 《凝碧詩》 ,而后摩詰因此詩得宥,裴迪之功也。 3、復值接輿醉——關于“楚狂接輿” 《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4、狂歌五柳前——關于“五柳先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有爭議),為其自傳,故世稱“五柳先生”。 1、輞川閑居是個什么地方 松顏客曰:所謂“居移氣,養移體”,然,求諸“志士不飲盜泉之水”,畢竟非強者所為。且看世人共贊共羨之“輞川”,本筑宋之問“藍田別墅” ,摩詰購之而名曰“輞川別業”,再有《輞川集》山水千古,真“人才摩詰”也。 2、此秀才非彼秀才 按:秀才者,科舉時代科目之稱。始於漢,後避光武諱改稱茂才,唐與明經、進士並設科目,宋則凡應舉者皆稱秀才,明清專稱入縣學之生員。 按:《 文獻 通考 》 所 載 《 唐登科記總 目》:武 德 五年,秀 才一 人;七 年,秀才二 人;八 年,秀才 一人;九年,秀才 二人;貞 觀元 年,秀 才二 人;三 年,秀才 二人;四年,秀 才一 人;五年,秀 才一 人;六年,秀才一 人;七年,秀 才二 人;八年,秀才一 人;十一年,秀才一 人;十 二年,秀 才一人;十三年,秀才二 人;十 四 年,秀才 一人;十五 年,秀 才一 人;十八年,秀才 一人;十 九年,秀 才三 人;二 十年,秀才 一人;二 十三 年,秀才一 人;高宗永 徽 元年,秀才 一 人。 《通典》 卷一五 《選舉》 :初 , 秀才科第最高 , 試方略策五條 , 有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凡四等。 貞觀中 , 有舉而不第者 , 坐其州長 , 由是廢絕。 松顏客曰:唐之秀才,今人多考,諸言紛紛,諸如“貞觀之后無秀才” 、抑或“中唐之后無秀才”云云。簡而言之,唐之“秀才科” 極難極難,故漸行漸無, 《全唐詩》 中稱某某秀才者隨處可見 , 一般多指應進士科的舉子或才之秀美者,不必苛求。 吁!余何人斯,敢妄正先賢之訓?言之未竟,知必有闞余之謬而隨議其后者。其是其非,此不在余,而在乎后之明哲矣。有子云其憫余勞而錫之斤正焉,豈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謂孰非后進之吾師云。 ——明 張介賓 邀點贊,求在看, 清濁慚向滄浪嘆! 忍把浮生算, 迎風付一扇! ——松顏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