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載寒暑淘洗,季風卷走浮云,鐘擺蕩碎流沙,唯余幾粒砂金,幽棲于記憶河床深處,兀自散著微光。母校的輪廓在回望中洇開一片溫潤水色,而那些被時光摩挲得愈加溫暖的校園故事,便成了這氤氳底色上最濃最深的一道墨痕,暈染出青蔥歲月的全部豐饒與回響。 (一)滑溜溜 連接老固原二中北側教學樓與操場的,是一道坡度約三十度,長約十五、寬約六米的斜坡。凜冬時節,朔風割面,此處卻蒸騰著少年人滾燙的歡聲——總有好事者拎桶潑水,不多時便凝成一面光溜溜的冰鏡。一場簡陋而盛大的冰上狂歡,就此拉開序幕。 板凳、紙板、掃帚、書本……但凡能墊在臀下的物件,瞬間化身滑冰利器。起初笨拙地坐著滑行,冰屑四濺;待膽氣上來,便有勇士挺身直立,雙臂如鷗鳥展翼,在冰面上御風滑行;更有甚者,一個揪住一個的衣擺,連成歪歪扭扭的長龍,呼嘯著俯沖而下。只是,這稚嫩的“長龍”常在驚呼中驟然潰散,人仰馬翻,撞作一團。小小的身軀在寒冰上翻滾跌宕,如同散落一地的歡快音符。笑聲與呼痛聲此起彼伏,旋即又被新一輪沖鋒的吶喊淹沒。無人計較摔得痛不痛,更不在意撞了誰,只麻利地爬起,揉揉發麻的膝蓋或手肘,便又一頭扎進那滑溜溜的洪流里。 多年后,再看到現在校園里周全的安全防護,那些在冰坡上“野滑”的日子,真是一去不復返。我時常在想,我們這一代人,在沒啥安全措施保護的環境里摸爬滾打,磕磕絆絆地長大,竟也練出了點筋骨和膽量。這到底算幸運還是不幸?或許,能在那種“不安全”的環境里平平安安長大,本身就已經一種幸運吧。 (二)打撲克 二十多年前,互聯網還正處于剛剛萌芽的階段,智能手機也還在科幻的襁褓。在沒有多少電子產品的年代里,校園里的娛樂方式盡管少之又少,但也歡樂頗多。每每周末不回家,或是下了晚自習,打撲克牌便成了宿舍里最常見、最為有趣的娛樂活動。 “五八王”的激烈攻防,“打升級”的默契配合,簡陋的課桌便成了硝煙彌漫的沙場。昏黃燭光搖曳,將少年們面紅耳赤爭辯的剪影投在斑駁墻上,那神情專注得仿佛在運籌帷幄天下。真正叫人驚嘆的,是那似乎永不枯竭的精力,牌局一開便鏖戰通宵。燭淚堆疊如山,少年的熱情卻如燭芯,越燒越旺。洗牌的“唰唰”聲清脆密集,像窗外一場急不可耐的秋雨,澆灌著單調時光里貧瘠的土壤。 (三)看錄像 老二中門口一帶,散落著好幾家破敗不堪的小飯館。在物質尚顯羞澀的年月,對我們這些農村來的住校生,能填飽轆轆饑腸便是莫大慰藉,門口右側第一家小店,尤為難忘。 店名和飯菜滋味,早已在歲月中漫漶不清。唯記得那老板——黑瘦如風干的老枝,面容枯槁,臉頰上一顆黑痣醒目如墨點,常年裹件油光锃亮、污漬斑斑的厚重皮夾克,望之頗覺兇悍難近。然而這副“兇相”之下,卻跳動著一顆對窮學生格外溫厚的心。遞過來的碗總是堆得尖尖溜溜,分量實誠得驚人。偶爾囊中羞澀,賒一頓飯錢,他也只擺擺手,嘴角一咧,擠出個近乎慈祥的弧度:“下次帶來就成。”這樸素的信任與寬容,像寒夜里一豆微弱的爐火,暖了無數窘迫清冷的少年時光。 食物的記憶雖已模糊,但那臺靠墻角的彩色電視機里流淌的光影,卻如刀刻斧鑿般清晰。初中時尚無晚自習,每每放學,名為去吃飯,實則“醉翁之意”全在熒屏。世紀之交,港臺文化盛極一時,碟片與VCD機如燎原星火。老板深諳生意門道,片源常換常新,以此招徠學子。于是,一碗面,常伴著兩部電影下肚,一坐便消磨掉整個黃昏。 那方閃爍的熒屏,是我們窺探世界的斑斕窗口。成龍的拳腳在逼仄空間里騰挪如蛟龍出海,攪動起快意恩仇的旋風;李連杰的宗師氣度凝于方寸,一招一式吞吐山河;周潤發的風衣在槍火硝煙中翻飛如幟,嘴角的微笑深不可測;周星馳無厘頭的癲狂之下,是草根小人物的辛酸淚與尊嚴光;劉德華的款款深情仿佛穿透熒幕,叩擊著懵懂的心弦;林正英的桃木劍劃破幽冥,驅散了我們最初對未知的恐懼……油膩的桌面,昏黃的燈光,劣質音箱里溢出的粵語對白或槍炮轟鳴——正是這混雜著人間煙火與光影魔力的狹小空間,用無數港島星辰的光輝,填滿了住校生活那些漫長而空曠的縫隙。縱然多少擠占了伏案苦讀的光陰,然而人生長河,何曾沒有不足和遺憾?那些沉浸在他人悲歡離合里的夜晚,悄然滋養了我對故事最原始的饑渴與想象,為日后理解更廣闊、更復雜的人間悲喜劇,埋下了懵懂卻無比珍貴的種子。 (四)上網吧 老二中那棟飽經風霜的小二樓宿舍前,操場南側,靜臥著一堵約莫兩米半高的圍墻。年月久遠,是黃土夯筑還是紅磚壘砌,記憶已然模糊。唯有墻面上犬牙交錯的破洞與墻頭被鞋底磨得圓鈍發亮的豁口,如一枚枚隱秘的勛章,無聲訴說著無數場“越獄”的軌跡。 世紀之初,現在不怎么流行的老年機,還是那個年代的奢侈品,能玩的電子產品也著實沒有幾個買得起。不過,即便互聯網還沒有走進千家萬戶,但網吧早已遍布了整個城市,能進網吧上網,便成了青少年們爭先追逐的潮流。為了上網,總有“勇士”甘冒被師長擒獲、遭父母責打之險,逃課翻墻,只為虛擬世界里片刻的沉溺與狂歡。我雖不至逃學,卻也難抵那誘惑,周末深夜翻越南墻、外出“包夜”的經歷,成為青春版圖上一次隱秘而盛大的冒險。墻上每一處破損與豁口,都曾親密地接納過少年倉促攀爬的手掌與鞋底,是通往短暫自由與新奇世界的渡橋。 包夜的時光,大抵由四塊疆域拼成:游戲、電影、音樂與QQ聊天。彼時的網游世界尚未繁花似錦,能選擇的游戲種類并不是很多。不過即便如此,記憶中“紅色警戒”的基地車依舊在沙盤上轟鳴展開,鋼鐵洪流蓄勢待發;“魔獸世界”的艾澤拉斯大陸也才剛剛揭開神秘面紗,引人探索的腳步卻常被自己笨拙的操作絆倒……至于風靡世界的“CS”槍火與“傳奇”刀光,也不知和“紅警”、“魔獸”誰前誰后,總之,玩游戲從來都不是我的專長,常在激烈的虛擬對戰中手忙腳亂,淪為隊友無奈嘆息與對手輕蔑笑聲的背景板。不過,也正是那一次次“菜鳥”的莽撞沖鋒才與狼狽“陣亡”,讓我漸漸意識到自己不是打游戲的那塊料。自此,包夜的次數也便越來越少。 屏幕的幽光映亮年輕專注的臉龐,劣質耳機里槍炮嘶吼與流行音樂攪作一團,指尖在油膩的鍵盤上笨拙舞蹈,鼻息間充斥著廉價泡面、二手煙味與機器散熱的復雜氣息……這混雜而強烈的感官印記,便是青春荷爾蒙在虛擬硝煙中燃燒的味道。每一次南墻的翻越,都是對現實無形藩籬的一次小小突圍,是對成長中必然萌生的探索欲與社交渴望,一次帶著隱秘快感與輕微負罪的曲折滿足。 歲月滔滔,裹挾著青春的泥沙奔涌向前。當年冰場上無畏的滑行者,牌桌邊豪飲涼水的少年,熒屏前癡望港星的學子,以及翻越矮墻投身虛擬戰場的“遠征軍”……這些身影,皆已匯入塵世奔忙的蕓蕓眾生相。母校那方小小天地里的悲歡嬉鬧,終究如河床上的砂金,被時光的流水一遍遍沖刷、淘洗。 這些砂金雖小,卻結實得很。它們的價值,不在于多耀眼,而在于它們聚在一起,就成了我們生命里一段抹不掉的青春記憶。那些看似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看似不該拿出來回憶的校園故事,可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看起來不起眼、不值說的小事,才讓我們的中學時代變得充實而歡樂,豐富而有趣。屬于我們的青春,雖物質缺乏,規則欠善,可奇怪的是,心里不僅敞亮,身體也足夠皮實,精神層面更是無比自由和豐盈。那些看似“出格”的過往,終將在記憶的河流里慢慢沉淀、凝結,最后鋪成了我們走向外面世界的路。 它們無聲閃爍,卻總在提醒我,所有經歷,無論當時覺得多么瑣碎、荒唐甚至不合時宜,在時間的長河里,都會顯出它自己的分量。當生活的風浪拍打著內心時,正是這些深埋心底的砂金,以其微小卻堅硬的存在,在意識深處發出沉著而持久的回響——那是我們曾經那樣真實地活過、痛快地笑過、莽撞地沖撞過,并最終在這世上扎下根來的證明。墻角的青苔,窗框的銹跡,連同這些小小的校園故事,只要它們還在記憶里,母校就永遠不會消失,那份想念也永遠不會褪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