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博野中學 于鐵江(2025.8.3) 毛澤東有一首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關(guān)于第二句“大軍縱橫馳奔”,手頭所見各種注本均將“大軍”解釋為紅軍。如公木主編《毛澤東詩詞鑒賞》(長春出版社)、胡憶肖等編著《毛澤東詩詞白話全譯》(武漢出版社)、季世昌編著《毛澤東詩詞鑒賞大全》(南京發(fā)行出版社)、賀新輝主編《近現(xiàn)代詩詞鑒賞辭典》(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張厚余的賞析文章等。田秉鍔編著《毛澤東詩詞鑒賞》(上海三聯(lián)書店)未對“大軍”作明確解釋,但認為前兩句是“描寫戰(zhàn)場地貌和殲敵動勢”,也是傾向于“大軍”指紅軍。筆者認為不妥。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大家公認為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時,寧夏的馬鴻逵、馬鴻賓騎兵尾追而來,中央決定給馬家騎兵一個打擊,以防把敵人帶進根據(jù)地。10月21日,彭德懷指揮先遣隊在吳起鎮(zhèn)附近的大峁梁進行了“切尾巴”戰(zhàn)斗,打退了馬家騎兵。毛澤東作此詩贈給彭德懷。彭德懷閱詩后將末句改為“唯我英勇紅軍”還給毛澤東。詩的首句“山高路遠坑深”是描寫當時陜北地形的艱險,不利于步兵(當時紅軍主要為步兵)作戰(zhàn)。次句“大軍縱橫馳奔”是描寫馬家騎兵人多勢眾,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翱v橫馳奔”也是就騎兵特點而言。所以前兩句寫出當時大兵壓境、紅軍處境艱危的形勢,正所謂“黑云壓城城欲摧”。第三句“誰敢橫刀立馬”劈空一問,進一步凸顯了形勢的嚴峻危急,同時也包含著對不畏強敵、敢于挺身而出的紅軍將領(lǐng)的期盼和呼喚。第四句“唯我彭大將軍”,加上前句的“橫刀立馬”,頓時在讀者面前樹立起威風凜凜、英勇無畏的孤膽英雄的高大形象,令人聯(lián)想到華容道中的關(guān)羽、當陽橋頭的張飛、長坂坡上的趙云,真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達到了極佳的藝術(shù)效果。這種在尖銳的對立中突出藝術(shù)形象精神的手法在毛澤東詩詞中是很常見的。如《卜算子·詠梅》中以“已是懸崖百丈冰”突出“猶有花枝俏”的梅花,《七律·冬云》中以“雪壓冬云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突出“獨有英雄驅(qū)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等等。 如果把“大軍”解釋為“紅軍”,整首詩中根本沒有敵人出現(xiàn),則“誰敢”之問從何而起?這樣解釋不僅失去了原詩起伏跌宕的氣勢和動人心弦的藝術(shù)張力,而且也文脈不通。 在《彭德懷自述》中,“大軍縱橫馳奔”寫作“騎兵任你縱橫”,更可作為“大軍”指馬家騎兵的鐵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