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與概述2024 年是中國經濟在復雜環境中穩步前行的一年,A 股上市公司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業績表現備受市場關注。根據第一財經報道,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A 股已累計有 5401 家上市公司披露 2024 年年報,其中凈利潤超過 10 億元的公司有569 家。這一數據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整體韌性和企業的盈利能力。 本報告將從行業分布、地域分布、增長趨勢、市值結構等多個維度,對 2024 年凈利潤超過 10 億元的 A 股上市公司進行全面分析,為投資者和研究者提供深入洞察。 1.1 整體業績表現2024 年 A 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呈現出一定的韌性。據統計,5403 家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 71.92 萬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 5.21 萬億元。其中,凈利潤超過 10 億元的 569 家公司貢獻了大部分利潤,成為 A 股市場的 "盈利主力軍"。 凈利潤排名前十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等傳統行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分別以 3658.63 億元、3355.77 億元、2820.83 億元的凈利潤位居前三。這表明大型金融機構和能源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1.2 研究意義與方法本研究通過對 2024 年凈利潤超 10 億元的 A 股上市公司進行多維度分析,旨在:
研究方法主要基于公開財報數據和權威財經媒體報道,通過統計分析和比較研究,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和結論。 二、行業分布分析:金融與能源主導,新興產業崛起2.1 行業整體分布情況根據 2024 年 A 股上市公司年報數據,凈利潤超過 10 億元的 569 家公司主要分布在 15 個主要行業。其中,金融行業(包括銀行和非銀金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共有206 家金融企業凈利潤超過 10 億元,占比高達 36.2%。 表 1:2024 年 A 股凈利潤超 10 億元企業行業分布
從凈利潤總額來看,金融行業(銀行和非銀金融)實現歸母凈利潤 2.66 萬億元,位居首位;化石能源行業排名第二,行業歸母凈利潤為 0.53 萬億元;信息技術和食品飲料行業歸母凈利潤均超過 2000 億元。 2.2 行業利潤集中度分析A 股上市公司利潤呈現高度集中的特點,前十大行業貢獻了超過 85% 的總利潤。金融行業(主要是銀行)在利潤貢獻上占據絕對優勢,2024 年銀行業凈利潤合計達到 2.14 萬億元,占 A 股總利潤的 41.1%。 表 2:2024 年 A 股主要行業凈利潤貢獻
從行業增速來看,農林牧漁行業凈利潤增速最快,高達 19983%,主要得益于養殖龍頭企業扭虧為盈。非銀金融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 47.38%,顯著領先于其他行業。電子設備、交通運輸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 27.4%、12.41%。 2.3 重點行業詳細分析2.3.1 金融行業:穩健增長的利潤基石金融行業作為 A 股市場最賺錢的行業,2024 年表現出穩健增長的態勢。銀行業凈利潤合計 2.14 萬億元,同比增長 2.35%。其中,國有大行貢獻了最大份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四大國有銀行凈利潤均超過 2000 億元,分別為 3658.63 億元、3355.77 億元、2820.83 億元和 2378.41 億元。 非銀金融行業在 2024 年表現尤為亮眼,凈利潤同比增長 110%,增速較三季報提升 6.8 個百分點。受益于資本市場改善,證券公司全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16.0%,增速較三季報提升 17.4 個百分點。 2.3.2 科技與電子行業:AI 驅動下的增長新動能2024 年,電子行業實現營業收入 3.48 萬億元,同比增長 17.37%,位居各行業首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算力基礎設施需求爆發,芯片、服務器、光模塊等細分領域充分受益。AI PC、AI 手機等終端產品加速滲透,拉動消費電子換機潮,存儲、元件等環節量價齊升,電子行業景氣度明顯改善。 通信設備行業同樣表現出色,以中際旭創、新易盛等為代表的光模塊企業因高速率產品放量,業績同比分別增長 137.93%、312.26%。通信服務行業方面,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龍頭企業凈利潤分別達到 1383.73 億元和 330.12 億元。 2.3.3 消費行業:韌性彰顯,結構分化2024 年,消費行業整體保持韌性增長。食品飲料行業實現凈利潤超過 2000 億元,同比增長 5.54%。其中,高端白酒表現尤為突出,貴州茅臺、五糧液凈利潤分別達到 862.28 億元和 318.53 億元。 汽車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 10.99%,其中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凈利潤達 402.54 億元,同比增長 34%。家電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 7.11%,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智家凈利潤分別為 385.37 億元、321.85 億元和 187.41 億元。 2.3.4 能源與資源行業:穩健貢獻能源與資源行業在 2024 年繼續保持穩健的利潤貢獻。石油石化行業凈利潤達 0.53 萬億元,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石化凈利潤分別為 1646.76 億元、1379.36 億元和 503.13 億元。 煤炭行業凈利潤為 0.14 萬億元,同比下降 19.8%,主要受到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有色金屬行業實現歸母凈利潤 1384.09 億元,同比增加 1.78%。 三、地域分布分析:東部沿海領先,區域發展不均衡3.1 省級行政區域分布2024 年凈利潤超過 10 億元的 569 家 A 股上市公司在地域分布上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特征,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表 3:2024 年 A 股凈利潤超 10 億元企業省級行政區域分布
北京市以 107 家凈利潤超 10 億元的企業位居全國首位,占比 18.8%。這主要得益于北京作為首都,聚集了大量金融機構總部和央企總部。廣東省以 83 家位居第二,占比 14.6%;上海市以 59 家排名第三,占比 10.4%。 3.2 城市分布分析從城市維度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聚集了大量高利潤企業。 表 4:2024 年 A 股凈利潤超 10 億元企業城市分布
北京市以 107 家凈利潤超 10 億元的企業遙遙領先,上海和深圳分別以 59 家和 56 家位居第二和第三。這三個城市合計占比超過 39%,顯示出極高的集中度。 3.3 區域經濟帶分析從區域經濟帶來看,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經濟圈集中了大量高利潤企業。 表 5:2024 年 A 股凈利潤超 10 億元企業區域經濟帶分布
長三角經濟圈以 160 家企業位居首位,占比 28.1%;京津冀地區以 124 家排名第二,占比 21.8%;珠三角地區以 89 家排名第三,占比 15.6%。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新興經濟區,以 113 家企業、占比 19.9% 的成績表現亮眼。 3.4 地域分布特征分析
四、增長趨勢與結構分析4.1 凈利潤規模增長趨勢2024 年 A 股凈利潤超 10 億元的企業數量為 569 家,相比 2023 年的 532 家增加了 37 家,同比增長 7.0%。從凈利潤總額來看,569 家企業合計凈利潤約為 4.8 萬億元,占 A 股全部上市公司凈利潤的 92.1%。 表 6:2022-2024 年 A 股凈利潤超 10 億元企業規模變化
從凈利潤增長幅度來看,2024 年有近 900 家 A 股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 50%,超過 500 家企業凈利潤增速超過 100%。化工企業正丹股份以 119 倍的歸母凈利潤增幅問鼎 2024 年的 "增長王"。 4.2 行業增長趨勢對比不同行業的增長趨勢存在顯著差異。2024 年,非銀金融、農林牧漁、電子、汽車、交通運輸等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 10%,表現較好;而電力設備、煤炭、基礎化工、機械設備等行業凈利潤出現下滑。 表 7:2024 年主要行業凈利潤增長對比
農林牧漁行業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生豬養殖企業扭虧為盈,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等龍頭企業 2024 年凈利潤分別達到 178.81 億元和 92.30 億元。非銀金融行業的高增長則受益于資本市場的活躍和投資收益率的提升。 4.3 頭部企業增長特征2024 年,凈利潤排名前 50 的上市公司合計盈利 3.6 萬億元,較 2023 年增長約 8%。其中,凈利潤突破千億元的上市公司數量創下新高,首次達到 10 家。在凈利潤排名前 50 的上市公司中,39 家 2024 年歸母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牧原股份扭虧為盈,盈利增長比例達到八成。 表 8:2024 年凈利潤超 1000 億元企業
從頭部企業來看,國有大行和能源巨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的增速明顯高于傳統行業,分別達到 47.79% 和 108.92%。 4.4 新經濟企業增長態勢2024 年,新經濟領域的企業增長態勢良好,尤其是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科技企業表現突出。AI 行業對算力需求激增,帶動 GPU、PCB、存儲芯片、服務器散熱、光芯片 / 光模塊等算力基礎設施領域業績爆發。 半導體領域,在 AI 算力需求與智能終端升級的雙重驅動下,迎來了久違的周期復蘇。兆易創新、海光信息、瀾起科技、韋爾股份等國產芯片企業業績爆發,其中兆易創新凈利潤為 11.03 億元,同比增長 584.21%;韋爾股份實現凈利潤 33.23 億元,同比暴增 498.11%。 消費電子行業也出現回暖跡象,IDC 最新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4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2.86 億臺,同比增長 5.6%,時隔兩年觸底反彈。 五、市值與估值分析5.1 市值分布特征2024 年凈利潤超 10 億元的 569 家 A 股上市公司中,市值超過 1000 億元的有127 家,占比 22.3%;市值在 500-1000 億元之間的有98 家,占比 17.2%;市值在 100-500 億元之間的有235 家,占比 41.3%;市值低于 100 億元的有109 家,占比 19.2%。 表 9:2024 年凈利潤超 10 億元企業市值分布
從市值與凈利潤的關系來看,市值越大的企業,平均凈利潤水平越高。市值超 1000 億元的企業平均凈利潤達到 198.5 億元,而市值低于 50 億元的企業平均凈利潤僅為 12.1 億元,兩者相差超過 16 倍。 5.2 行業市值對比不同行業的市值分布存在明顯差異。金融行業市值規模最大,銀行板塊市值合計超過 15 萬億元,非銀金融市值超過 5 萬億元。科技和消費行業的市值增長潛力較大,尤其是電子、通信、汽車等行業。 表 10:2024 年主要行業市值對比
銀行行業以平均 2865 億元的市值位居各行業首位,非銀金融和石油石化分別以 1842 億元和 1215 億元的平均市值排名第二和第三。科技和新興產業雖然平均市值略低,但增長潛力較大。 5.3 估值水平分析2024 年 A 股市場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滬深 300 股息率達到 3.59%,體現了 A 股市場估值的吸引力。凈利潤超 10 億元的企業估值水平也存在明顯的行業差異。 表 11:2024 年主要行業估值水平對比
銀行行業的估值水平最低,平均市盈率僅為 6.8 倍,市凈率 0.68 倍,股息率高達 4.5%,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相比之下,食品飲料和電子行業的估值水平較高,平均市盈率分別為 28.7 倍和 22.4 倍。 5.4 市值增長與凈利潤關系從市值增長與凈利潤的關系來看,2024 年凈利潤增長較快的企業,其市值增長也較為明顯。尤其是農林牧漁、非銀金融、電子等凈利潤增長較快的行業,市值增長也較為突出。 表 12:市值增長與凈利潤增長相關性分析
凈利潤增速超過 100% 的企業,平均市值增速達到 32.7%,遠高于凈利潤增速較低的企業。而凈利潤下滑超過 50% 的企業,市值平均下滑 25.6%。這表明凈利潤增長是影響市值增長的重要因素。 六、結論與投資啟示6.1 主要研究結論
6.2 投資啟示
6.3 未來展望展望 2025 年,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復蘇,A 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有望繼續改善。科技創新、消費升級和綠色轉型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企業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同時,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入推進,上市公司質量將進一步提升,A 股市場的投資價值將更加凸顯。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宏觀經濟政策變化、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基本面變化,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資決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