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72年,邯鄲市張莊橋漢墓中出土了一件熨斗,后來命名為刻度天祿架銅熨斗。熨斗高52厘米,斗長44厘米,底徑26.7厘米,重量大約是9公斤。 此件熨斗不同之處在于有刻度的出現,在熨斗柄面設置有12寸刻度的尺子,刻度用3個小圓圈表示一寸,9個圓圈呈菱形表示5寸,11個圓圈呈菱花形表示10寸,說明5寸為半尺,10寸為1尺,實測后發現,10寸換算成現在的尺為20.1厘米。 為什么會在熨斗上出現刻度,有星宿說,有實用說,說法不一,至今沒有定論。但是東漢時期流行厚葬,事死如事生,作為一件明器,在東漢的墓主人希望他本人還可以繼續使用。 ![]() ![]() 熨斗是怎么使用的,現在的人做個猜測,用水還是用木炭放進熨斗內進行加熱,通過溫度差異適配不同衣料的熨燙需求。 但是必須取下來才能達到熨燙的效果,否則把衣料放在底下不太合適。取下來進行熨燙有個架子又是何用,因此這不會是一個實用器具,可能是一件純粹的明器。 ![]() ![]() 架子最上端是一個造型生動的天祿端坐其上,呆萌可愛。但是天祿不是可愛那么簡單,他寓意“天賜福祿”的含義。 天祿在漢代起是一個祥瑞之獸,與“天命”和“祿位”相關聯,驅災納福,等級嚴明,象征著帝王承襲天命、官職俸祿。由此可見,“持權柄以熨天下”,這件熨斗是帝王將相級別的陪葬品。 ![]() ![]() 最下方的底座造型比較簡練,像一個倒扣的碗,保證了底部沉穩不易歪斜。表面用陰刻線雕曲折蜿蜒,鋸齒紋環繞半周,清晰可見,代表了權力的象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銅器代表。 ![]() 邯鄲市北張莊墓群在2019年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漢代趙國高等級墓地的代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