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為啥放射科要盯著主動脈炎?二、影像技術怎么選?實操細節全解析(一)CT:快、準、全,首選但別亂掃!掃描策略:
優勢與陷阱:
(二)MRI:無輻射,隨訪神器!序列選擇:
優勢與局限:
(三)PET - CT:抓炎癥活性,別單獨用!應用場景:
關鍵提醒:
|
疾病 | 主動脈炎 | 主動脈夾層 / 壁內血腫 |
---|---|---|
壁增厚 | ||
強化方式 | ||
臨床 |
活動期:CT 雙環征、MRI 壁水腫、PET FDG 高→臨床上激素(猛藥)。
慢性期:CT 鈣化、MRI 壁增厚無水腫→臨床隨訪(防動脈瘤 / 狹窄)。
大動脈炎 / 巨細胞:半年掃一次 CT/MRI,看動脈瘤長大沒、狹窄進展沒。
貝赫切特病:肺動脈瘤 3 個月隨訪,一旦變大→介入。
感染性:抗感染后 1 個月掃 CT,看膿腫吸收沒、動脈瘤穩定沒。
報 “活動期”→提醒激素沖擊;報 “動脈瘤”→提醒破裂風險;報 “結核性”→提醒別用激素!
|
來自: 新用戶52304g7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