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百分百的,恨不得掏心掏肺,為了孩子甘愿千千萬萬遍。
但過度的操心,無微不至的關注,時刻的想為孩子做點什么,不僅沒辦法幫助孩子,反而家長自己被內耗環繞。
這時,不淡定的家長投射給孩子的是壓力與不滿,反而更容易讓孩子擺爛躺平。
01
對孩子的學習和習慣,家長有一種百折不撓的毅力。
越是無法改變孩子,越是想要改變孩子,并在試圖改變和糾正孩子的路上,狂熱而偏執。
只要遇到孩子一點做得不好的地方,家長就焦慮爆棚,東想西想:
孩子這樣呆在舒適區可不行,一定要勸勸他,引導他努力和突破自我;
孩子一旦去不了學校,家長就各種焦慮,催促孩子做選擇,要么立刻去,要么干脆別去了;
孩子有一點心情不好或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家長就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要崩潰了,是不是無法學習了,是不是承受不了會情緒內耗。
父母擔心孩子,想讓孩子一切都順利,是出于對孩子最深的愛。
但是時時掛念,事事擔心,事無巨細對孩子操心,是起不到幫助孩子的作用。
反而因為擔心,焦慮和恐懼,而讓自己的狀態陷入循環焦慮和內耗。
當父母的情緒崩潰和慌亂時,會影響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
即便父母嘴上不說,但潛意識里的焦慮和不滿也會傳遞給孩子。
相信是一種力量,父母相信孩子什么,孩子就能靠近什么。父母擔心什么,孩子身上也會發生什么。
02
潛意識是在自己的意識內存在的一種潛藏的神秘力量。通過潛意識的自我暗示來影響自己的意識,再由意識影響現實。
父母越穩定,心態越平和,潛意識里給孩子傳遞的安全感系數越高。
反之,當父母對孩子關心過度,事無巨細的操心時,一定會伴隨著焦慮的攀升。
尤其是當父母對孩子有過多要求,警告和批評時,帶給孩子的是焦慮,擔心和不信任。
看起來父母的各種擔心以及嘮叨和說教,都是為了孩子好,但也會在無意中讓原本就內耗的孩子,更加雪上加霜。
孩子本身就像蘊藏了強大力量的種子,當有足夠安全,溫暖和支持時,就會成長。
家長因為過度擔心,關注過多而圍著孩子一個打轉時,就會因為自己的焦慮,不僅幫不到孩子,反而加劇了孩子的內耗。
不管家長再怎么愛孩子,再怎么關心孩子,再怎么為孩子以后考慮。
都不能替代孩子走他的人生之路,也不能替孩子學習。
就像我在暑假里,收了孩子的手機,孩子也自愿不玩游戲,但關于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以及學習時長,都是我不能掌控的。
最多只能提醒,但聽不聽,聽多少都只能隨孩子了。
孩子早晚都要成為自己學習的第一負責人,以及人生的首要負責人。
家長能起到的作用,只能是有求必應,即便面對孩子的不自律和貪玩,也只能接納和允許。
家長越松弛,越尊重改變不了的現狀,孩子才能有真正的安全感,才能學會自我負責。
03
在我跟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很通用的問題:
厭學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高控和高焦慮的家長。
時刻操心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時刻擔心孩子的今天,明天和未來。
會因為孩子的一句話而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也會因為孩子一句心情不好而寢食難安,胡思亂想。
想著想著,一丁點芝麻大的小事,就在自己的災難化思維中暈染成了西瓜,無限膨脹,最后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憊,寸步難行。
這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操心太過度了,把孩子活成了自己的全世界。
越是這樣無微不至的愛,越是容易把家長自己的情緒,心情和狀態搞砸。
真正能幫助孩子的辦法是:
家長不要總是時刻操心孩子,而是家長要先搞定自己,孩子才能成為自己。
先解決家長自身的問題,家長才有力量有心力去幫助孩子。
這時,家長需要的是后退一步,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和焦慮,再想著幫助孩子。
家長要先自救,再救贖孩子,不然不僅幫不了孩子,還會讓自己成為新的問題。
PS:如果你家娃也有厭學,沉迷游戲,叛逆厭學, 不聽勸,缺乏自信,親子關系差,學習沒動力,可以掃碼找我聊聊,我幫你分析一下孩子的問題,給出一些有效建議,盡我所能幫助你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