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叫林肯的小伙子,和家人一起種地。 到了春天,他牽著牛去耕地。牛總是慢吞吞,耕地效率很低。 偶然有一天,牛變得特別快了。 林肯仔細觀察,不是牛強壯了,而是牛身上有一只牛蠅,讓牛渾身不舒服,只能跑起來。 這就是牛蠅定律。 通常我們把定律理解成:給牛一點刺激,牛會加速。 如果我們從牛的角度看問題,就大不一樣了。抽打、撕咬,會讓牛快點,但是不會持久。畢竟,耕地不是牛的本能,而是被逼成的能力。 也就是說,被動做什么,都會慢吞吞,無精打采,如果主動做什么,就神采奕奕了。 很多人一直在干活,也沒有富起來,就類似于牛的情況。 01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和村里幾個熟人,一起到東莞打工。 我們在企石鎮的一家電子廠,沒日沒夜地干,月薪拿到了三百多。 在當年,一頭豬也就賣一百多。三百多的月薪不低了。 一晃就過了二三十年,和我一起打工的幾個熟人,并沒有富起來。 其中一個叫小志的玩伴,在東莞打工十幾年,后來去了深圳龍崗,又干了十多年。他先后在五六家工廠待過。 隨著時代的發展,月薪也越來越高。從三百多,到了五六千。 可是小志并沒有富起來。他的薪水,看起來很高,其實算起來,就是夠一家人的開銷。好不容易存一點,也就是在老家縣城買了一套房子。 如果小志能夠月薪一萬,那么他富起來的概率就大多了。
小志有一句口頭禪:“我就是給人做牛馬,憑什么要那么努力?要給人創造剩余價值。” 是的,若不為了養家糊口,小志連打工都懶得去了。 當一件事變成被逼著做的事,肯定是非常難受的,沒有主觀能動性。久而久之,也會沒有創造性,一點積極性都沒有了。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樣的狀態下,人在勞作,但是如行尸走肉一樣,致富是不可能的。 偶爾遇到一個獎勵的機會,一次生存危機,就逼著自己狀態好一點。但不會持久。 被逼著干,偶爾積極,人把牛蠅定律體現得淋漓盡致。 02 一十九世紀,一個叫狄更斯英國人,從小會唱歌。 父親就讓他到小酒館里賣唱,可以得到他人的打賞。 狄更斯拿到打賞,內心卻非常難受。 給人表演,就像被人耍猴子一樣,怎么會開心呢? 狄更斯就拒絕父親的安排。 剛剛脫離小酒館,狄更斯的父親因為債務問題,入獄了。迫不得已,狄更斯就去一家皮鞋店做學徒。 在皮鞋店里,狄更斯常常被老板要求,來一場表演,以此招攬顧客。搞得狄更斯很丟人。 等父親出獄之后,狄更斯終于不要表演了,去了學堂。 讀書之后,他做了報社的記者,接觸到了大量的底層人,有很多的寫作素材。 依靠《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等文學作品,他一舉成名,成為了現實主義作家。 當然,他也賺到了很多的稿費,被很多群眾點贊。 他用一生的經歷,見證了自己的一句名言:“一片用奮斗換來的面包,比一桌子別人打賞的酒席更好吃得多。” 很明顯,表演給人看,可以賺錢,但是一點尊嚴都沒有,因此沒有興趣;靠自己的本事賺錢,本事就是愛好,讓人積極向上,這就是有尊嚴的錢。 賺錢,從被動到主動,這才能讓人真正富起來。 主動去做的,越做越有興趣的事情,符合一個人的天性。事情的回報,也會成倍增加。 03
就說打工這件事,一個積極的人,可以從中學到技能,然后從普工,干到技術員,技術總監等。 一個積極的人,從銷售員,慢慢變成銷售大咖,掌握工廠的主要銷售渠道,成為高收入群體。 有一些初中生去打工,進入服裝廠,后來慢慢變成服裝設計師,也不是不可能。 而那些認為自己打工,就是做牛馬的人,卻一直萎靡不振,到了四五十歲,對打工厭惡到了極點,只是迫于生計才待在廠里。
不是去賺錢,不偷懶,就算是富起來了,而是改變自己,去主動做點什么,就能富起來。 作為普通人,想主動賺錢,也完全可以做到。 第一,研究自己,到底有什么愛好,理想目標。把工作和愛好、目標聯系起來,就知道自己要找什么類型的工作了。工作也會積極起來,出類拔萃。 第二,去賺有尊嚴的錢,靠真本事,而不是花拳繡腿。在一個行業里扎根,你越堅持,越有成績。那么你就會變成領頭人,從而越來越有面子。 第三,放棄消極情緒,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根據收入高低,分出了層次。任何一個工種,都有出息,關鍵是你要積極進取。 當你接受一項任務的時候,心情很愉快,工作狀態很好,那你也會被上司欣賞,提拔的概率提升。 人,落后就要挨打,被動同樣挨打。 記住,自己愛挑的擔子不嫌重。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