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航天局和谷歌共同推出太空醫生人工智能助手 據谷歌8月8日消息,美國航空航天局和谷歌共同推出新型概念驗證系統,用于開發自動化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機組醫療官數字助理”(CMO-DA)。該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長期太空任務中為宇航員提供詳細的醫療診斷和治療方案,為“阿爾忒彌斯”計劃及火星探索計劃提供支持。 蘋果公司宣布啟動“美國制造計劃”,將在未來四年投資6000億美元推動制造業回流 據蘋果官網8月6日消息,蘋果公司宣布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使未來四年對美投資總額達6000億美元,推動更多供應鏈環節和先進制造工藝回流美國。同時,蘋果還啟動“美國制造計劃”(AMP),首批AMP合作伙伴包括康寧、相干公司、環球晶圓美國公司、應用材料公司、德州儀器、三星、格芯、安靠公司和博通。 美國OpenAI發布GPT-5,準確性、速度、推理能力實現全面突破 據路透社8月8日消息,美國OpenAI正式發布其最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該模型整合了先進的推理能力、多模態處理以及任務執行能力,在準確性、響應速度等方面均實現全面突破。多模態能力方面,GPT-5支持文本、圖像處理,并計劃擴展至視頻和音頻處理;準確性方面,GPT-5在減少生成錯誤信息方面取得顯著進步,幻覺率比GPT-4o低26%;安全性方面,GPT-通過“安全完成”(safe completions)機制,在處理潛在風險問題時可提供高層次的響應。綜合性能方面,GPT-5在多個基準測試中展現了卓越的性能,尤其是在編程、數學和健康相關任務上,然而,在ARC-AGI測試中,GPT-5表現未達預期,顯示其在某些抽象推理任務上的局限性。 美國啟動“ATOM計劃”,旨在增強美在開源AI領域的影響力 據華盛頓郵報8月5日消息,美國8月3日啟動“ATOM計劃”(ATOM Project)。該計劃旨在與中國在開源AI領域展開領導地位爭奪。計劃的核心是建立一個國家級開源AI實驗室,專注于開發真正開放、可供全球開發者自由使用和改進的AI模型,擬為實驗室部署1萬塊GPU,以支撐大規模AI模型的訓練與研發,預計成本超1億美元。該計劃于8月5日正式啟動,已收到包括Hugging Face首席執行官克萊門特·德朗格(Clément Delangue)、斯坦福教授Chris Manning、英偉達與OpenAI高管等十幾位行業人士的聯署支持。 美國Neo Semiconductor公司推出全球首款X-HBM架構,突破傳統HBM性能瓶頸 據大半導體產業網8月8日消息,美國存儲設備研發公司Neo Semiconductor推出全球首個用于人工智能芯片的超高帶寬內存(X-HBM)架構。X-HBM基于NEO專有的3D X-DRAM架構,可消除長期以來帶寬和密度方面的限制。據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研究預測,即使是預計于2040年左右上市的HBM8,也只能提供16K位總線和每芯片80 Gbit的容量,而新的X-HBM架構可實現32000-bit的超高位寬和512Gb的單層容量,相較傳統HBM,帶寬提升16倍,密度提升10倍。X-HBM成功解決了困擾AI芯片設計人員長達十年的性能瓶頸。NEO Semiconductor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ndy Hsu表示,“X-HBM不是漸進式升級,而是根本性突破。” 美國量子企業IonQ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合作,利用量子計算解決電網優化問題 據量科網8月7日消息,美國量子計算公司IonQ、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和美國能源部(DOE)組成的聯合團隊在量子技術應用于能源電網優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該團隊展示了一種混合量子-經典計算方法,成功解決了機組調度這一電網運營商面臨的關鍵挑戰。該方法結合了IonQ 36量子比特的Forte Enterprise量子計算平臺和經典計算技術,為24個時間段和26臺發電機的電力生成調度提供了多種有效解決方案。 美國FDA推出FDA PreCheck計劃,以促進本土藥品生產 據FDA官網8月7日消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宣布FDA PreCheck計劃,旨在通過提高監管的可預測性,促進美國藥品生產設施的建設,從而加強國內藥品供應鏈。該計劃分為兩階段:設施準備階段使藥品制造商能夠在關鍵開發階段與FDA更頻繁的溝通,申請提交階段將通過申請前會議和早期反饋來簡化申請中化學、生產和控制部分的開發。 世衛組織指定新的WHO列席監管機構,加強全球獲得質量保證醫療產品的渠道 據WHO官網8月7日消息,世衛組織(WHO)正式指定加拿大衛生部、日本厚生勞動省/藥品和醫療器械綜合機構(MHLW/PMDA)及英國藥監局(MHRA)為WHO列席監管機構(WLA)。目前WLA涉及全球39個機構,旨在幫助各國在醫療產品監管方面更緊密地合作,支持更快、更廣泛地獲得有質量保證的醫療產品。 美國NSF投資近3200萬美元,加速推進AI蛋白質設計新方法 據NSF官網8月7日消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技術、創新與合作理事會(NSF TIP)宣布,將通過“NSF應用啟發式蛋白質設計加速計劃”(NSF USPRD)向全美五個團隊首次投資近3200萬美元,加速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質設計方法的轉化,并實現對美國生物經濟具有重要意義的新應用。 日本科研團隊開發非成癮性鎮痛藥應對阿片類藥物危機 據genengnews網8月6日消息,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非阿片類口服鎮痛藥ADRIANA,旨在應對阿片類藥物危機。該藥物通過選擇性阻斷α2B-腎上腺素能受體來緩解疼痛,避免了傳統阿片類藥物的成癮性和副作用。該藥物在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中均顯示出良好的鎮痛效果和安全性,目前正準備在美國進行大規模II期試驗。如果成功獲批,它將成為日本首個非阿片類鎮痛藥,為全球疼痛管理提供一種新的、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中國東方風電刷新全球最長風電葉片吊裝紀錄 據中國能源報8月7日消息,由東方風電自主研發的153米長風電葉片已下線,刷新全球已下線最長風電葉片吊裝紀錄。該風電葉片自重83.5噸,專為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量身打造,采用大厚度、鈍尾緣、高性能翼型設計,結構安全性已得到權威驗證。 日本“浦島8000”自主潛航器深潛至8015.8米 據廣海局8月7日消息,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自主研發的深海自主潛航器(AUV)“浦島8000”在伊豆-小笠原海溝成功下潛至8015.8米深度,刷新日本自產自主潛航器的最深作業紀錄。該AUV在25小時34分鐘的作業過程中,成功獲取了地震震源附近海域及相鄰海溝陡坡的高精度海底地形數據。“浦島”系列AUV在1998年開始研發,最新型號“浦島8000”于2022年完成8000米級改裝,并于2025年通過深海測試。未來,“浦島8000”將重點應用于深海海溝的地震研究。 土耳其公司推出新型小型潛艇設計 據貝爾德海事網8月8日消息,土耳其共公司Datum推出一款新型小型潛艇,具備淺水與深水作戰能力。據悉,該潛艇長9米,重12噸,主要任務包括利用機械臂切割海底電纜和布雷。潛艇可搭載兩名操作員或潛水員,最大潛深達600米。該潛艇續航距離達100海里,巡航速度4節,最高速度6節。該潛艇可裝入40英尺(約合12米)標準的集裝箱,可通過A400M運輸機或類似登陸直升機艦運輸。該公司表示,該潛艇小型化設計使其能更適合在港口、海上平臺及其他關鍵海底設施執行任務。 中國首艘萬噸級運載火箭回收船下水 據國際船舶網8月7日消息,江蘇潤揚船業有限公司建造的萬噸級運載火箭回收船“星際歸航”號在江蘇順利下水。這是全國首艘、世界第二艘新建運載火箭回收船,回收區域達2400平方米,填補了國內該船型空白,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后全球第二個擁有該類裝備的國家。該船長約100米、寬約42米,排水量17000噸,配備DP2動力定位系統,可在四級海況精準捕獲并在五級海況中穩健航行,兼容多型中大型可重復使用火箭的海上回收任務。 美國諾格公司發布美海軍F/A-XX下一代艦載戰斗機概念渲染圖 據TheWarZone網站8月7日消息,美國諾格公司發布了其為美海軍F/A-XX下一代艦載戰斗機提交方案的概念渲染圖。圖像顯示,該戰機類似于諾格公司YF-23概念機,采用單座設計,外形設計將脊線與機翼、機身融為一體,優化了隱身性能;配備重型起落架,能夠滿足甲板起飛和降落的嚴苛要求;機身腹深充足,內部空間足以容納燃油和武器等。美媒稱,該渲染圖與最終戰機外觀、配置等或存在差異。 俄羅斯海軍組建首個無人機控制中心 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8月8日消息,俄羅斯海軍在堪察加半島組建了首個無人機控制中心,旨在匯總空中無人偵察機回傳的情報數據。該中心包括在半島上建設一個專用的起降平臺,用于部署和維護“前哨”(Forpost)和“步行者”(Pacer)偵察及攻擊無人機,以滿足遠程無人機駐扎需求。兩型無人機將主要負責北極海域的監控任務。俄羅斯軍事專家德米特里·博爾堅科夫表示,俄羅斯通過建設專用起降平臺,可使無人機輪換作業實施高效全天候監控,并可在施在必要時能向北部海域快速增派力量。 美國Redwire公司獲得美國陸軍遠程偵察無人機開發合同,用于擴展監視和情報收集范圍 據investing網站8月7日消息,Redwire公司宣布,其子公司Edge Autonomy已與美國陸軍達成原型階段協議,內容涉及Stalker無人駕駛航空系統(UAS)的開發和交付。該協議為美國陸軍遠程偵察(LRR)計劃的一部分。根據協議,Edge Autonomy將為Stalker無人機系統配備先進的傳感器、安全通信系統、自主機動能力和模塊化有效載荷選項,以支持該型無人機擴展監視和情報任務。 美陸軍啟動首個太空作戰士兵專業招募 據TheDefensePost網站8月7日消息,美陸軍啟動“德爾塔”-40(40D)首個太空作戰士兵專業招募工作,標志著該軍事職業專業正式從規劃轉向實施階段。該專業于2024年12月獲準成立,是美陸軍為提升自身太空專業知識體系的一部分,旨在構建長期天基作戰知識體系并吸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目前,美陸軍正組建太空分支,初期涵蓋約1000名官兵,并依托第一太空旅和多域特遣部隊發展,預計2026年10月全面運作。 俄羅斯“榛樹”中程彈道導彈進入量產,并將在白俄羅斯部署 據armyrecognition網站8月6日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榛樹”中程彈道導彈已進入批量生產,并已向部隊交付了一套導彈系統。同時,該型導彈計劃于2025年底在白俄羅斯完成部署。該型導彈采用兩級固體燃料結構,配備分導式多彈頭(MIRV)載荷,每枚導彈或攜6個獨立彈頭,各彈頭可能有6個子彈藥或誘餌,分導式多彈頭結構有傳統末助推級或新型獨立制導推進設計。 美國SpaceX公司與意大利航天局簽署協議,將在首次無人星艦火星任務中搭載意大利實驗載荷 據space網站8月7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與意大利航天局(ASI)簽署協議,將在首次無人星艦火星任務中搭載意大利實驗載荷。ASI在聲明中表示:“有效載荷將包括植物生長實驗裝置、氣象監測站和輻射傳感器等;目標是在星艦飛行階段收集科學數據。” 美日合作在美國建立首個自動運輸合作伙伴關系 據能礦前沿8月8日消息,內華達金礦公司 (NGM) 與小松公司正式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通過部署小松公司的 FrontRunner 自動化運輸系統 (AHS) 來提升采礦安全性和效率。NGM 計劃在其露天作業中實現其 300 噸和 230 噸自卸卡車車隊的自動化。本周,在科爾特斯礦區(Cortez) ,巴里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克·布里斯托與現場領導進行了現場演示,這標志著兩家公司首次在美國部署該系統,標志著采礦創新向前邁出了一步。 澳大利亞防務公司獲得7140萬歐元合同,開發100千瓦級激光反無人機系統 據Electro Optic Systems 8月6日消息,澳大利亞防務公司Electro Optic Systems宣布獲得某個歐洲北約成員國一份價值7140萬歐元的合同,將為該國生產一套100千瓦級激光反無人機系統。該系統預計將于2025年至2028年間交付,合同內容還包括備件、培訓和相關文件。EOS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德烈亞斯·施維爾(Andreas Schwer)表示,該系統能夠極快速度追蹤目標,通過多束激光束,在1至2秒內通過激光摧毀無人機,一分鐘內擊落多達20架無人機。與每發成本高達50萬至200萬美元的傳統導彈系統相比,該激光系統的每次發射成本具有顯著的經濟優勢。未來,該公司還將考慮開發功率高達150千瓦的更強大反無人機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