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Vista氫商業 (ID:Qingshangye666),編輯:橘總,作者:肘子,原文標題:《600多分上民辦、報考公上岸率75%的專業,為了「畢業包分配」的準打工人快把二本搶成清華北大了》,題圖來自:AI生成 今年高考季,“上海海關學院分數線高過清華”引發熱議。 內蒙古高考提前批錄取分數中,上海海關學院的歷史類考生分數線達到了638,而清華大學只有637分。 “考編比頂級名校吸引力都大,這屆年輕人算是看明白了。” 圖源:小紅書@小關星球(上海海關學院) 7月,河南一位674分的考生被福耀科技大學錄取。這所由汽車玻璃制造企業福耀集團開辦的民辦大學今年首次招生,共面向5個省份招了50名學生。這是一所本科高校,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制造工程、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四個專業——每個專業都對應著一家制造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 互聯網上,“警犬專業”也成了熱門,原因是讀到大二,學校會給每個人發小狗。“聽說畢業跟小狗走,小狗被哪個單位選中了你就去哪”,有被這個專業錄取的學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同樣是在今年高考季,浙江省龍泉市的龍泉青瓷寶劍技師學院開設的全國唯一一個刀劍工藝專業,也因為“就業率幾乎100%”被眾人矚目。畢業生平均月薪六千左右,畢業設計是獨立鍛造一把完整的劍。 “畢業工作包分配”越來越成為高考生選校選專業的首要條件。高考生放棄985、211讀職業學校,本科生們則選擇畢業之后“本升專”——本科升專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學歷崇拜。 我們和三位在“包就業”專業或大學就讀的學生聊了聊他們的經歷。進入了“冷門神仙專業”的大學生,真的就像人們想象中的,沒有任何對未來的煩惱了嗎? 福耀科技大學:“在對標斯坦福的大學里,找工作不該成為憂慮” 今年除了河南674分的考生報考了福耀科技大學,還有很多600分以上學霸把這所民辦加入志愿。 肖樂高考考了628分,是今年福耀科技大學錄取的9個江西考生之一。9個人里最低分數是617分,最高的一位640分,而且全是理科生。 福耀的宣講會吸引了一大批高分考生。 高考前后,福耀科技大學在各地的“好高中”做了多場分享會。肖樂被分享會上招生老師說的“學生自由度高,發展前景好”吸引了,決定報考。 福耀科技大學給出的承諾是這樣的:對比其他大學一屆幾千名學生,老師很難關注到所有人,在福耀科技大學,師生比是6:1,老師人數是學生人數的6倍,每個人都會得到特別關注。在這里,你不需要競爭資源,只需要利用資源。 圖源:小紅書@南寧上中小學 這所民辦非營利高校收費也出奇的低,學費五千多元一年,宿舍一千二百元一年。 對福耀科技大學的質疑主要還是源于“民辦”、“第一年招生”,以及“規劃招100人卻只招了50人”。 肖樂把福耀科技大學填在了高考第二志愿。他本來想填第一志愿,但父母對這個決定極力反對。他們看到網上說這是一所民辦學校,今年第一次招生,未來前途不明,甚至有短視頻下的評論說,“我是高教院的,我要讓這所學校5年內開不下去”。妥協之下,肖樂在第一志愿里填上了華中科技大學。 但肖樂相信“這所學校是要干大事的”。 收到福耀的錄取通知后,招生官安排肖樂去學校參觀了一趟。肖樂到學校的那一天,計算與人工智能學院的院長羅院士帶著肖樂參觀校園。他們去了實驗室、圖書館、游泳池,肖樂看到實驗室里同一種儀器配備了十幾臺,“做實驗不用和別人搶儀器了”。 羅院士對肖樂說,以后學習生活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他。肖樂覺得這個院長“一點也不官里官氣”。參觀的最后,肖樂被安排與校長王樹國一對一談話,聊了聊學校的宏圖、學生的未來。 至于畢業后的工作是不是由福耀集團“包分配”,有的準大一新生并不太在意。 福耀集團創始人曹德旺說,這所學校將從體制上、機制上對標斯坦福。曹先生希望他們未來成為國家的棟梁,肖樂想,國家的棟梁怎么能為找工作憂慮呢? 不過宣講會上,福耀科技大學也把“就業無憂”當做賣點。招生老師說,福耀是個大集團,不只有“進場造玻璃”。畢業后如果找工作遇到困難,福耀一定是可保障的兜底選項。 但四年后,在簡歷上寫“福耀科技大學”真能讓幫這群畢業生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福耀承諾,他們將試行理工科本碩博貫通的培養模式,學生未來可以在學校里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不需要和別的學校的學生競爭有限的升學名額。他們還可以出國深造,福耀和幾所外國大學都有合作。 肖樂想自己在福耀學到了那么多知識本領,到時候也不一定比那些名校生更差吧? “我們希望盡可能用8年時間讓孩子們拿到博士學位,在二十五六歲的年齡走向社會”,校長王樹國在新華社的采訪中說。 但承諾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福耀科技大學目前還沒有獲批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資格。 圖源:小紅書@小精靈xjl 離開學還有1個月,福耀科技大學的首批50名新生已經開始在新生群里相互督促打卡學英語了。 帶頭學英語的那名同學高中時考了雅思,知道開學會有一場英語考試后,他把閱讀聽力的資料分享在了群里。其他同學被感動了,也主動提出要一起學英語。但QQ群沒有打卡功能,有同學想到,疫情上課時老師用釘釘打卡。他們又建了釘釘群,專門用來監督每個人的英語學習進度。 肖樂覺得挺不好意思,因為他暑假的學習狀態不好,英語學得不如同學勤奮,他決定趕快調整。 海關管理專業:一個為考公而生的“冷門專業” 考公競爭一年比一年更瘋狂。202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報錄比是86:1(去年約為77:1),其中中華職業教育社聯絡部“聯絡部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的報錄比為11889:1,全國只招1人,但有11889人報名。 但海關管理專業的學生,考公氛圍特別“歲月靜好”。 海關管理專業絕對算得上當代畢業生求職爽文:從踏入校門的那一刻起,你就知道自己離公務員的生活不遠了。 對于上海海關學院海關管理專業的學生,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崗位報錄比大部分時候是1:1,或5:4,你上岸的概率在75%-100%左右。如果你報的是廣東海關這種大熱門區域,競爭會激烈很多,或許會變成3個人爭一個崗位。 張滕去年考上了西安的海關,4個崗位,只有6個人報名。 海關管理專業的確是為考公而生的,從課程設置里就能看出來。 每個學生都要上的必修課是《公文寫作》,教學生如何寫行策、申論的公文。張滕說,確實對公務員考試很有幫助。 海關學院學生四年的路徑通常是:大一大二上課,大三準備考公,大四上學期考完筆試,回家等面試。 為什么海關專業的學生不用和全國其他300多萬人競爭? 在國考中,會有一個“海關業務”的對口崗位,僅開放給海關專業學生。全國只有兩所學校——上海海關學院和對外經貿的部分專業學生有資格報考。 你的去向、競爭對手也都相當明確,因為所有人只能報考生源地省份的海關。 唯一的變數是,海關學院允許學生保留三年應屆生身份,第一年考公沒過,你還可以再考兩年。所以偶爾你得和前兩屆的學生競爭。 但你要為這個專業付出的是一個進入傳統意義上好大學的機會——很多人拿著能進985的分數,進入了上海海關學院這所“雙非院校”。 進入海關學院的提前批學生里,有的人的心態是“太虧了”,比如張滕。 他的高考成績是陜西全省1000名左右。張滕對海關不感興趣,唯一了解來源于初中旁邊“莊嚴氣派”的海關大樓,在父親“保就業”的推薦下,他把上海海關學院稀里糊涂地填進了提前批志愿,想著怎么也不會錄到自己。 他的目標是西北工業大學,或者上海大學,甚至中戲,無論哪個都比上海海關學院聽起來名頭更響。提前批錄取截止日當天下午,他收到了自己被海關學院錄取的消息后,感覺天塌了。 讓學生們更難以接受的是海關管理學院的“準軍事化管理”。 這所大學像一個放大版的高中。大一新生被要求每天早上5點起床,早訓、跑操、升旗,到大二、大三早訓會減少,你可以“適當逃跑”,但“秩序”依然貫穿你的大學生涯。 在海關學院,每天早上的第一節課,所有學生都要排著隊列隊去上課。穿制服,集合,左手官包,右手擺臂,一隊人從宿舍踏步走到教學樓。 以前叫“準軍事化管理”,后來學校把說法改成了“規范化管理”,但管理內容不變。 圖源:小紅書@關院逃課大神 在這里,學生上課必須穿制服。 每個人大學期間會發十幾套制服,大一一年都穿純黑色、類似保安服一樣的制服,到了大二就有正式制服,包括夏季短袖、秋季長袖、冬季白襯衫、黑色制服外套。 在不同月份,學校會命令學生穿著不同季節的制服,不能混穿。如果你在穿夏季制服的時候戴了冬季制服的肩章,沒穿皮鞋、或者穿了白色襪子,都要被督察隊扣分。分數會影響那一年的綜測、評優評先、入團入黨。所謂督察隊,是海關學院里一個由學生組織的、管理學生的集體,“學校和老師的狗腿子”。 在海關學院,你不能染發,不能戴首飾,不能不疊被子。被抓到不疊被子一次,要扣16分內務分。內務分低于40是不合格,你就不能參加當年所有獎學金評比。 海關學院的學生們自我調侃,他們用4年的青春時光,換了一個工作。 葡萄酒工程專業:酒莊比大廠更卡學歷 今年釀酒工程專業的報考火熱。畢竟這看起來是一個前途明朗,還帶點小眾、高貴和浪漫的專業。 “在德國學葡萄酒發現班上同學全是各大酒莊繼承人”。類似的帖子總是配著兩個身穿正裝的學生在端著高腳杯,在一整面墻的酒桶前微笑、舉杯的照片。 但釀酒也有學歷內卷。 如果你想在好的酒莊找一份研發、釀酒師的工作,基本要求是研究生學歷起步。所以許多本科畢業生選擇考研,這意味著在你當上月薪6千到1萬的釀酒師前,你要花6-7年在學校里學習關于某一種酒的理論和制造方法。 而到了酒莊,你只能從最基層的釀酒師助理做起,距離你成為高級釀酒師至少還需要5年。劉治說,她在學完4年葡萄酒工程后,嘗試投過不少簡歷,但因為本科學歷被拒,最終進了一家生物公司做研發。 “本科學歷在這個行業里幾乎毫無競爭力。” 釀酒專業想就業,先考證。對于葡萄酒專業的學生,除了考研究生,想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你最好還有手持WSET(全稱Wine&Spirit Education Trust,國際葡萄酒行業內認可的品酒師專業資質認證)三級證書,和侍文院(國內侍酒師專業資歷認證機構)的三級證書。 “WSET三級”是愛好者和專業人員的分界線。考下二級一般只需要3天的課程,而三級需要備考2個月。而要考到四級,需要至少500小時的學習。 中國人有自己的高端酒莊。2017年,茅臺集團在貴州成立了茅臺學院。這是一所全日制本科,王牌專業是白酒釀造工程。 并不像外界想象中“畢業后包進茅臺”,畢業生們依然要和其他學校的應聘者競爭——比如公認的國內最好的釀酒工程專業在江南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競爭者還包括留學生,他們在新西蘭、法國、香港學成歸來,那里有更成熟的釀酒專業體系。 本科畢業后進酒廠,其實大多數人做的是體力活兒。某酒廠的制酒崗,崗位描述里寫著“屬生產一線操作崗,有一定勞動強度,工作環境高溫高濕,涉及有限空間作業”。但想進一個好酒廠依然相當困難:要看研究生學歷、畢業院校、實習經歷。在國內酒廠,茅臺、習酒的薪資待遇被認為是“頂尖”的,習酒招聘官網上寫著“年收入16萬”。 當然也有浪漫的一面。葡萄酒工程專業的學生到了大三會學習《葡萄酒品鑒》課程,每節課的任務就是喝酒,從顏色、氣味、入口感受、理化指標等等方面來學習判斷一杯葡萄酒的品質好壞。 一節課上每個人的面前會擺上十一二杯不同產區和釀造工藝的葡萄酒。有教授提醒學生,“我有義務告訴大家學校要求品完的酒要吐出來,如果都喝了可能還真不少。但是酒在你們嘴里,咽了我也不知道”。 除了品酒的專業課,高數和概率論也是釀酒工程的必修課。 “無論再怎么浪漫,它依舊是工科。” 還是逃不出,銷售的世界。葡萄酒工程本科畢業的學生,如果不是像劉治那樣轉行,大部分對口崗位,是葡萄酒酒莊的銷售崗。 葡萄酒行業里,釀酒師的圈子相對固定,層級分明。“頭部的總是那么幾個人”,劉治說,他們在各個酒莊之間流動釀酒,解決了大部分頂尖酒莊的需求。另一面,新的畢業生又在不斷進入這個行業,所以能怎么辦呢?“只能熬年限、熬資歷”——而你讀書的6~7年并不會被視為資歷。 葡萄酒行業最大的人才缺口在銷售。但你花四年學習的概率論、葡萄栽培、葡萄網格管理、微生物釀造,對你賣出一瓶酒并沒有太大的幫助。 無論熱門專業還是看似垂直的冷門專業,似乎所有人到頭來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工作做什么和學什么毫無關系”。 Ending “照現在的就業形勢,大學只用開4個班就行,主播團播班,考公考研班,客服運營班,快遞外賣班”。 大學生們一面調侃就業形勢,一面感慨“張雪峰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兩年前張雪峰公開勸退新聞專業上了熱搜,“拿中國本科專業目錄里閉著眼睛摸一個都比新聞好”,反對和批評聲四起。但去年高考季,張雪峰直播銷售11999元和17999元的志愿填報指導產品,三小時內2萬個名額售罄,銷售額超過2億。 到了今年,情況似乎變得更棘手了:即便進入傳統的“穩就業”專業,比如計算機、電氣工程,在當下的環境下似乎也并不能給出一個“畢業即就業”的萬全保障。于是更小眾、偏門但更確切的未來,成了家長、考生們急于摸索清楚的“新出路”。 “但我又能說什么呢?我就一學新聞的。” (文中肖樂、張滕、劉治均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Vista氫商業 (ID:Qingshangye666),編輯:橘總,作者:肘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