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生理與生命體征 1. 體溫:腋下36.1℃-37.2℃,口腔36.3℃-37.2℃,直腸36.5℃-37.7℃ 2. 脈搏:靜息60-100次/分鐘,運動員可低至50次/分鐘 3. 呼吸頻率:靜息12-20次/分鐘,兒童略快(20-30次/分鐘) 4. 血壓(收縮壓/舒張壓):理想<120/80mmHg,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 5. 血氧飽和度(SpO?):正常≥95%,<90%提示缺氧 6. 體重:結合年齡、身高動態監測,短期驟變需警惕 7. BMI(身體質量指數):18.5-23.9為正常,24-27.9為超重,≥28為肥胖 8. 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中國成人標準) 9. 臀圍:男性理想<100cm、女性<90cm,腰臀比更具參考價值 10. 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超標提示中心性肥胖 二、血液常規與生化指標 1. 紅細胞計數: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2. 血紅蛋白(Hb):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5g/L,孕婦≥110g/L 3. 紅細胞壓積(HCT):男性40%-50%,女性35%-45%,反映血液濃縮度 4. 白細胞計數:3.5-9.5×10?/L,升高提示感染、炎癥或應激 5. 中性粒細胞比例:40%-75%,細菌感染時升高 6. 淋巴細胞比例:20%-50%,病毒感染時升高 7. 血小板計數:125-350×10?/L,過低易出血,過高增加血栓風險 8. 空腹血糖:3.9-6.1mmol/L,6.1-6.9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 9. 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7.8-11.0mmol/L為糖耐量異常 10. 糖化血紅蛋白(HbA1c):4%-6%,糖尿病患者建議<7% 11. 總膽固醇(TC):<5.2mmol/L,升高增加動脈硬化風險 12. 甘油三酯(TG):<1.7mmol/L,餐后會暫時升高 13.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普通人群<3.4mmol/L,高危人群<1.8mmol/L 14.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低則風險高 15. 血尿酸: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絕經前),絕經后接近男性 16. 血肌酐(Scr):男性57-111μmol/L,女性41-81μmol/L(因檢測方法略有差異) 17. 血尿素氮(BUN):3.2-7.1mmol/L,與肌酐聯合評估腎功能 18. 谷丙轉氨酶(ALT):0-40U/L,肝細胞損傷時敏感升高 19. 谷草轉氨酶(AST):0-40U/L,心肌或肝臟損傷時升高 20. 總膽紅素(TBIL):5.1-19μmol/L,升高提示黃疸或肝膽問題 三、器官功能專項指標 1. 腎小球濾過率(eGFR):正常>90ml/min,60-89ml/min為輕度下降 2. 尿蛋白:尿常規陰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150mg 3.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升高提示早期腎損傷 4. 尿糖:正常陰性,陽性需排查血糖或腎糖閾問題 5. 甲狀腺素(T4):66-181nmol/L,反映甲狀腺合成功能 6. 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1.3-3.1nmol/L,評估甲狀腺激素活性 7. 促甲狀腺激素(TSH):0.27-4.2mIU/L,甲亢時降低、甲減時升高 8. 游離T3(FT3):2.1-5.4pmol/L,更精準反映甲狀腺功能 9. 游離T4(FT4):9.0-25.0pmol/L,不受蛋白影響的活性激素 10.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陰性為正常,陽性提示乙肝感染 11. 丙肝抗體(Anti-HCV):陰性為正常,陽性需進一步確診 12. 甲胎蛋白(AFP):<25ng/ml,肝癌篩查重要指標 13. 癌胚抗原(CEA):<5ng/ml,廣譜腫瘤標志物(腸癌、肺癌等) 14. 肺活量:成年男性約3500-4000ml,女性約2500-3000ml,隨年齡下降 15. 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與用力肺活量(FVC)比值>70%,評估氣道通暢性 16. 心率變異性(HRV):正常范圍因年齡而異,數值高提示心臟調節能力強 17. 心電圖(ECG):正常竇性心律,無ST-T段異常(排除心肌缺血) 18. 視力:裸眼或矯正視力≥1.0(5.0),關注近視、遠視及散光 19. 眼壓:10-21mmHg,過高提示青光眼風險 20. 聽力:0-25分貝為正常聽力,26-40分貝為輕度聽力下降 四、營養與代謝指標 1. 每日飲水量:1500-2000ml(約7-8杯),高溫或運動時增加 2. 每日熱量攝入:成人約1500-2500大卡(男性偏高,女性偏低) 3. 膳食纖維攝入量:每日25-30g,預防便秘及腸道疾病 4. 蛋白質攝入量:每日1.0-1.2g/kg體重,運動員可增至1.2-2.0g/kg 5. 脂肪供能比:總熱量的20%-30%,其中飽和脂肪<10% 6.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總熱量的50%-65%,優選復合碳水 7. 鈣攝入量:成人800mg/日,50歲以上及孕婦1000-1200mg/日 8. 鐵攝入量:男性12mg/日,女性(育齡期)20mg/日,孕婦24mg/日 9. 鋅攝入量:男性11mg/日,女性8mg/日,參與免疫與生長 10. 維生素D水平:20-50ng/ml,缺乏影響鈣吸收(<20ng/ml為不足) 11. 維生素B12水平:133-675pmol/L,缺乏導致貧血及神經損傷 12. 血清鉀:3.5-5.5mmol/L,異常影響心臟節律 13. 血清鈉:135-145mmol/L,過高/過低均影響體液平衡 14. 血清鈣:2.1-2.6mmol/L,維持骨骼與神經肌肉功能 15. 血清鎂:0.75-1.02mmol/L,參與能量代謝與神經調節 五、生活習慣與體能指標 1. 每日睡眠時間:成人7-9小時,青少年8-10小時,兒童10-13小時 2. 入睡時間:理想<30分鐘,超過30分鐘為入睡困難 3. 夜間覺醒次數:≤1次,頻繁覺醒影響睡眠質量 4. 睡眠效率:>85%(實際睡眠時間/臥床時間),過低提示睡眠質量差 5. 每日步數:6000-10000步,久坐者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 6. 每周有氧運動時長:≥150分鐘中等強度(如快走、游泳)或75分鐘高強度 7. 每周力量訓練次數:≥2次,鍛煉主要肌群(胸、背、肩、腿等) 8. 最大攝氧量(VO?max):反映心肺耐力,成人男性約40-50ml/(kg·min),女性約30-40 9. 靜息心率:60-100次/分鐘,長期運動者可低至50次/分鐘左右 10. 體脂率:男性15%-20%、女性20%-25%(健康范圍),運動員可更低 11. 肌肉量:隨年齡增長流失,30歲后建議通過訓練維持 12. 骨密度:T值≥-1.0為正常,-2.5<T值<-1.0為骨量減少,≤-2.5為骨質疏松 13. 每日吸煙量:0支,吸煙是多種疾病的明確危險因素 14. 每日酒精攝入量:男性≤25g、女性≤15g,最好不飲酒 15. 每日鹽攝入量:<5g,過高增加高血壓風險 16. 每日添加糖攝入量:<25g(約6茶匙),避免含糖飲料 17. 排便頻率:每日1-2次或1-2日1次,規律即可,腹瀉/便秘需關注 18. 排尿量:每日1000-2000ml,過少可能脫水,過多需排查糖尿病等 19. 靜坐時間:每日<4小時,久坐增加代謝疾病風險 20. 日照時間:每日15-30分鐘(暴露面部、手臂),幫助合成維生素D 六、其他關鍵健康指標 1. 口腔pH值:6.5-7.5,酸性(<5.5)易致齲齒 2. 牙齦狀態:無紅腫、出血,刷牙時出血提示牙齦炎 3. 皮膚彈性:捏起手背皮膚迅速回彈,緩慢回彈提示脫水 4. 壓力水平: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分數越低越好 5. 月經周期:21-35天,規律且經量正常(20-60ml/次) 6. 精液量:每次射精2-6ml,過少影響生育 7. 眼壓:10-21mmHg,定期檢測排查青光眼(尤其40歲以上) 8. 眼底檢查:無出血、滲出或動脈硬化,糖尿病患者需每年檢查 9. 幽門螺桿菌(Hp):呼氣試驗陰性,陽性需根除(與胃炎、胃癌相關) 10. C反應蛋白(CRP):<10mg/L,升高提示急性炎癥 11. 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病風險(可通過補B族降低) 12. 凝血酶原時間(PT):11-13秒,反映凝血功能,異常影響手術安全性 13.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0.8-1.2,服用抗凝藥者需控制在2.0-3.0 14. 乳糜瀉篩查(抗麥膠蛋白抗體):陰性,陽性提示對麩質不耐受 15. 過敏原檢測:明確過敏物質(如花粉、食物),避免接觸以預防過敏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