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離家太匆忙,只想著買什么菜,只顧著防曬,到婆婆家坐下來,發現手機落家了! 第一反應是,好,沒有手機的“隨時干擾”,今天一定也很有意義。索性不作任何補救,沒有手機就不看唄,還能咋滴? ![]() 果然,工效驚人。上午便搞定兩個講座PPT,一個是原有講座基礎上修改完善,增添一些內容;另一個完全第一次創作,新起爐灶,一個作業設計專題做著做著就滿52張燈片!終于說清楚“表現性評價下的作業設計”問題。 ![]() 《從畫數到畫計算》較之前第一次講,多了故事背后的教師專業發展邏輯,以及教學啟示背后的數學畫學理邏輯。但愿我能說清楚,并起到良好的激勵與喚醒作用。 沒有手機的侵擾,連午睡都特別高效。入睡很快,醒得也利索,吃一個水果就能立馬清爽。 下午除了讀數學史五十頁,還隨手從兒子書柜里拿到一本好書——完全拜沒有手機所賜。如廁可以沒有手機,哪能沒有書冊在手?!?????? ![]() 這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分為三論》,很小很薄,卻是難得的好作品。在我看來,比余秋雨《周易簡釋》深且雅,呈現出老派學者的學養與精氣神,矍鑠,抖擻,謙謙君子風。 有一段作者龐樸點評董仲舒的文段曰: 董仲舒的“三而一成”說,其目的本來不在探尋真理,也不在于研究世界三分,而是為的給官僚制度制造生存的根據,為的證明“官制象天”。 中肯,客觀,精準。為學做事,邏輯很重要。想起最近勃然興起的某自稱國字號的數學團隊,其目的還是探尋數學教育教學之真諦嗎?若失掉這一根本,再漂亮再高端再響亮的口號都是惘然。歷史歷來不乏相似處,試問,在頂級政治家毛主席眼中,大學者郭沫若可稱“偉大”還是“卓越”呢? 學者當然可以有政治追求,但不能違背基本邏輯。政治與學術一樣需要講邏輯,此為“道”也。道之不存,術之焉附? ![]() 傍晚拿到手機,處理遲到的事務后,就去派園“游走”。一口氣一萬步,拍了好看的燈籠。 又是暴汗,趕緊洗漱,接著讀《一分為三論》,論點精辟,論證精到,論據精彩。很多觀點,與本人認知高度契合,有知音之感。 今天我的心智思想多少有所提升,越發豐盈,略記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