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出生到成年,一路走來,有多少人曾對過去抱有遺憾: 因為父母不懂規劃,導致自己走了很多彎路; 沒有人教過接人待物的道理,做事情總是橫沖直撞,不懂繞彎子,在人際關系里吃了很多虧; 因為從小沒有得到過鼓勵、贊美,內心充滿自卑,總覺得我不行,干什么都小心翼翼; 從小就被教導要懂事,照顧家里,照顧別人的感受,卻唯獨忽略了自己… 如果讓你以現在的認知重新去過以往走過的路,你會怎樣呢? 梁爽在她的暢銷書《把自己重養一遍》中提到: 如果你小時候物質匱乏、榜樣單一、家庭局限、求學環境、心智未開。 等長大后,見識到更多活法,接觸到社會規則,頭腦才開竅,那不防主動按自己的意愿把自己重養一遍。 重養自己,不是推翻重來,而是給自己的生命補光。 ![]() 01 重養自己,擦掉原生家庭的痕跡 ![]() 記得在一個網站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 那些從小被教育凡事懂事和忍讓的孩子,長大后都怎樣了? 《把自己重養一遍》的作者梁爽用親身經歷給了我們答案: 那就是,遇到別人強加給自己的事情,不懂拒絕,遇到不滿不懂表達,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懂得如何提要求。 比如,工作中領導給她加活,雖然嫌累,最終還是做了; 生活中,去做按摩, 按摩師力度太大,推得疼也咬牙忍了; 在婚姻中和老公相處,把自己希望他能做到的事藏在心里,等著看他的表現,做到了就給他加分,做不到就在心里記上一筆。 這樣做的結果呢,最終憋屈了自己,怨恨了別人,自己累,別人也累。 后來,梁爽對自己的成長經歷進行了復盤,她才發現,原來這些“毛病”都是自己從小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關系、家庭環境在自己身上的投射。 其實,現實中有很多人曾受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不知不覺出現了一些“出廠設置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 要么是來自父母的懂事教育,凡事總是先照顧別人,而慢慢的不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要么是來自家庭中的批評、指責和打壓,讓自己逐漸封閉了內心。 如果你遇到問題容易著急,遇到選擇容易糾結,暴躁易怒,而又容易鉆牛角尖.... 這很可能是因為你在原生家庭里沒有得到情感的滋養和正確的情感表達的疏導,它壓抑在你的心里,最終讓你變得擰巴、內耗。 當然,但這并不代表這些“毛病”是無法改變的,只要你愿意去主動改變,把自己重養一遍。 相信終有一天,你會擦掉原生家庭的傷痕,真正做到愛滿自溢,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大膽表達需求和心平氣和表達不滿的能力。 ![]() 02 重養財富和健康,好好愛自己 ![]() ![]() 03 重養自己的認知和行動,拒絕內耗 ![]() 這兩年,經濟形勢嚴峻,各行各業都經歷了大洗牌,整個社會都陷入了內卷的狀態。 而隨之而來的職場壓力、夫妻關系、家長里短更是讓人拖入內耗的邊緣: 雖然沒干太多體力活,但仍然每天都感覺到心力交瘁; 同事一句評價、領導一個眼神,都要在心里反復琢磨; 面對手頭的任務,瞻前顧后,遲遲無法做出行動,總是拖延到最后,搞得身心疲憊。 梁爽在《把自己重養一遍》中自嘲,自己也是一個高度內耗的人,還稱自己是全國胡思亂想前五名,愛生悶氣十連冠。 她也曾為解決自己的內耗問題而付出過大量努力,比如練瑜伽、做冥想、抄經書、做手帳等。 可做了很多工作,內耗非但沒有停止,卻陷入了更大的內耗。 與內耗進行了兩年的爭斗,她終于意識到內耗何嘗不是一種自我關懷,是一種對自我的看見。它的到來只是在提醒你該為自己做點什么了。 從那以后,她開始坦然接受內耗,順應天性的生活,該行動時立馬行動起來,內耗反而越來越少了。 《思考,快與慢》一書中曾指出:人類大腦存在著上百種認知偏差,這些看不見的思維陷阱,往往成為限制人生發展的關鍵因素。 其實,內耗就是一種思維和認知方式,它表面看起來是人的糾結、擰巴,實際是智慧不足、認知固化所造成的結果。 它導致了內耗者分不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總是幻想環境和別人來解救自己的困境,一旦遭遇現實,便陷入抓狂的境地。 而重養自己,破除內耗,則需要打破我們固有的認知模式,糾正自己的認知偏差,以重構思維的方式獲得新生。 那具體要怎么做呢? 那就是當焦慮和內耗來臨時,讓自己的身體先動起來,去做具體的事情,去解決具體的問題,去愛具體的人。 長此以往,你也會在行動中不斷拿到結果,獲得正向反饋,好的結果更能幫助你建立起自信。 把用心的事情堅持去做,生活自會給你答案。 演員楊冪曾說: 你的原生家庭,好還是不好,其實都有缺失。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本身就不好,你就缺少愛。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本身就很好,你就缺少歷練。 你在原生家庭里沒有上過的課,你最終還是要補上。 的確,人生沒有圓滿,我們也總會面對這樣或那樣的缺憾,但是,只要你有重養一遍自己的勇氣,依然能夠把自己的人生修補完美。 無論你今年是20歲,30歲還是40歲,只要你不困于世俗,勇敢做自己,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重養自己、愛自己,在做自己這條路上,愿我們都能拿滿分。 以上,共勉! ![]() |
|
來自: 昵稱5706692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