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是中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銜接規劃,其核心內容聚焦以下方向:
一、宏觀環境與戰略定位
- 全球趨勢研判:研究世界經濟走勢、科技革命、產業鏈供應鏈變化、全球經貿規則演變、能源格局及地緣政治影響。
- 國內發展特征:分析“十五五”時期我國階段性特征、人口發展趨勢、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 風險與機遇:評估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制定應對舉措。
二、高質量發展目標
- 核心指標:設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指標,優化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 科技自立自強:明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內涵與目標,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效能,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 “雙碳”目標: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制定階段性目標與關鍵舉措。
三、重點領域與產業布局
- 數字經濟與服務業: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
- 產業新賽道:布局人工智能、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水平。
- 區域協調:貫通區域協調發展與重大戰略的體制機制,推動城鄉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四、體制機制改革
- 市場化改革: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優化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構建國有與民營企業協同發展格局。
- 社會治理:完善特殊困難群體保障體系,推進環境污染防治,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五、地方實踐與特色議題
- 區域協同:上海、浙江、江蘇等地聚焦科技創新、教育科技人才融合、“雙碳”目標及城市空間生態化。
- 新質生產力:多地將新質生產力作為重點研究領域,推動產業升級與要素集聚。
六、前瞻要點
- 綠色轉型:強化GDP能耗降低、單位GDP碳排放下降等綠色指標。
- 民生保障:完善嬰幼兒托育服務,解決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問題。
- 安全與發展統籌:應對國際經濟格局變化,維護多元穩定的經貿關系。
規劃強調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綠色轉型等多維度舉措,為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