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太平洋的影響還沒有過去,又有一個國家的核污染發生泄漏。咱們地球這個水資源,還能不能要了? ![]() 這一次出現泄漏的,是英國蘇格蘭赫隆湖附近的庫爾波特,這是該國號稱最安全、最隱秘的軍事基地之一。根據《衛報》等權威媒體的報道,這里一共有1500根水管,在最近十幾年的時間里,有差不多一半的部件已經超出設計壽命。最終,核污染水從破裂的水管中流了出來。 根據蘇格蘭環境保護局的調查文件,庫爾波特基地早在2010年就出現管道破裂事件了。到了2019年,這里又破裂了2次。尤其是當年8月的那一次,有大量的廢水泄漏出來,并且造成了低水平的氚污染。 而這些核污染水,隨著開放的排水系統流入了附近的洛赫隆湖。而這個湖,是蘇格蘭的一處旅游勝地,有附近居民在此養殖、釣魚或者進行水上活動。也就是說,該軍事基地的核污染水泄漏,給當地人帶來了直接的影響。 據報道,庫爾波特和附近的法斯蘭港(Faslane)都是英國克萊德(Clyde)核潛艇海軍基地的一部分。其中法斯蘭港停靠著英國海軍的“先鋒”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而庫爾波特的皇家海軍軍備倉庫,負責存放、維護和部署退役的200枚三叉戟導彈。 “三叉戟”導彈(Trident)是英國目前唯一的戰略核打擊武器系統,屬于潛射彈道導彈,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1994年開始,“三叉戟”-Ⅱ型導彈進入英國海軍服役。其長度約為13.4米,直徑2.11米,發射重量約59噸,射程可達12000公里。 該導彈雖然在美國生產,但其搭載的W76型核彈頭,則是在英國本土生產的。其內部包含的放射性元素——氚,就是造成污染的罪魁禍首了。 我們知道,氚是氫的同位素,原子核內比普通的氫原子多了兩個中子,因此具有放射性,半衰期約為12.3年。 W76型核彈頭是基于熱核原理的多級彈頭設計,內部會使用氘化鋰(LiD)和氚的組合。在一次核爆中,初級裂變裝置產生的高溫高壓會使氘和氚發生核聚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和高能中子,從而引發更多裂變反應并成倍提高威力。 要知道,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是無法控制的,尤其像氚這樣的,半衰期比較短,很快就會衰變成氦-3。為了保持核武器的戰斗力,就要安置與氚相關的儲存、處理和填充設施,并且定期補充或更換。被更換下來的廢水中,就是含有氚的污染水了。 一旦人體接觸了超出合理劑量的氚,會承受原本可以避免的內照射,在它被排出體外之前持續造成細胞損傷,提高基因突變的概率,最終導致疾病甚至死亡。 根據蘇格蘭環境保護局調查的數據,目前該基地泄漏的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水平相對比較低,沒有達到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水平。 即便如此,這也不能構成該國對相關設施維護的忽視以及對公眾隱瞞信息的理由。為了曝光這一事件,有記者進行了長達6年的斗爭。但英國政府堅持認為這事影響了國家安全,多次要求反復審查,推遲發布。 終于,根據蘇格蘭的《信息自由法》,這些文件應該公開。負責監督該法條的蘇格蘭信息專員大衛·漢密爾頓認為,這件事跟國家安全的關系沒那么大,英國政府只是在乎他們自己的聲譽罷了。6月的時候,他做出了決定,將這些文件曝光于公眾視野中,告訴世人這里到底發生了什么。 可以說,這位老哥的行為是正確的。如果沒有輿論的監督,英國政府很可能還會繼續拖延下去,不當回事。 據披露,英國早就意識到這里的設施陳舊的問題了,并在2020年3月的時候承諾,將采取多達23項的舉措,來防止更多管道破裂和泄漏事件再次發生。 結果怎樣呢? 由于所謂的準備不足,導致了維護工作出現“混亂”、“訪問控制失效”及“未及時通報危險”等問題。結果在第二年,這里又發生了2次泄漏事件。 就這個態度,不曝光的話,能行嗎?他們會重視嗎? 隨后的2022年,蘇格蘭環境保護局再次對此展開了調查,再次確認了泄漏事件和基地多次錯失了維護時機有分不開的關系。盡管后者一度有更換1500根有破裂風險的水管,但相關方案和進度始終難以令人滿意。 或許,只有曝光事件的真相,在輿論的壓力之下,英國才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倫敦智庫英美安全信息委員會(BASIC)的核武器專家戴維·卡倫對此評價了一個詞:“無法容忍(outrageous)”。 他表示:“國防部在法斯萊恩和考爾波特基地的近20億英鎊基礎設施計劃已實施近10年,但截至2022年仍未建立健全的資產管理系統。這種疏忽態度在核武器計劃中司空見慣,是缺乏監管的直接后果。” 洛赫朗湖位于斯特拉斯半島旁,雖然名字叫湖,但其實它是一個海灣,直接連接到更廣的克萊德灣與外海。也就是說,這次核污染水的泄漏,將不可避免地流進海洋。 在日本主動排放核污染水的同時,大洋彼岸又有一個國家的核污染水進入海洋。這個地球的海洋,正在一點點被放射性物質污染。 核安全不僅關乎軍備,更關乎每一滴水、每一口呼吸。希望各個擁有核武器、核電站的國家,都能夠提高警惕,保護好自己的核設施。別搞出核武器還沒有被使用,但核污染卻流入人間的鬧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