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日,歷時52天的遼沈戰役結束,東北三省全境解放,解放軍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已是時間問題。國民黨軍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坐鎮北平城,緊急下令各部趕修工事、加強防御,尤其是作為全軍南撤和海上補給通道的天津港。1948年6月,在他的不斷推薦下,其老部下、聯勤第8補給區司令陳長捷調任天津警備司令,主持守城工作。
天津周圍也曾重兵云集
為了確保天津,傅作義將中央軍第94軍部署于天津郊外的楊村,62軍部署于蘆臺,另把86軍調至唐山,將92軍和青年軍208師改編的87軍放在塘沽,互為犄角。同時,緊急下令國民黨河北省主席楚溪春和保安司令陳光斗,從目前掌握的幾十個縣強征壯丁,確保每個縣至少編1至3個保安團,下步將升格為正規部隊,以彌補與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差距。
11月29日,旨在消滅傅作義集團的平津戰役正式打響,但最先動手的并不是東北野戰軍,而是傅作義的老對手——華北野戰軍聶榮臻部。華北野戰軍深知傅作義虛實,因此并未攻打北平以東的天津,而是首先攻擊西面400里外的察哈爾省會張家口,準備以張家口為誘餌,吸引傅系主力第35軍、第104軍等部西進。
大批守軍奉命西調
當時華北“剿總”雖有50余萬部隊,但傅作義的嫡系僅20萬人,其中又以第35軍、第104軍和駐張家口的第105軍最為精銳。因此,張家口外圍一打響,傅作義果然上鉤,為了救援張家口和第105軍,出動了駐豐臺的第35軍;為了救援途中被圍困的第35軍,又出動了駐懷來的第104軍,結果這些部隊出發以后,就再也沒有回來。
恰在此時,東北野戰軍大舉入關的消息傳來,傅作義突然發現,北平城周邊似乎被自己給調空了。因此,他緊急從天津方向調來第94、第92、第62軍,分別進駐南口、懷來等地,準備對付東北野戰軍入關部隊。12月12日,空軍突然報告,在北平以西、天津以北的寶坻一帶發現大批人馬調動。
守軍回撤卻遭東北野戰軍攔截
此時,天津城內的陳長捷早已是光桿司令,能夠調動的野戰部隊已僅剩第94軍的第43、第305師和第62軍67師等部,其中,第43師年初曾在遼寧新民縣公主屯被殲滅,剛剛重建;第67、第305師則是成立不久的新兵部隊,他們都絕對不敢脫離天津城防,跑到寶坻去晃悠的,那么寶坻一帶只能是東北野戰軍部隊。
為了給陳長捷打氣,傅作義下令駐唐山的第86軍立即撤往天津,南口的第62軍也立即返回原駐地。但由于東北野戰軍迅速占領了豐臺,第62軍僅第151師和第317師跑到了天津,主力第157師則被擋回了北平。如此一來,陳長捷手中也能湊出8個師正規軍。
但這8個師的正規軍里,只有62軍151師具備一定戰斗力,新到的86軍也是覆滅后剛剛組建的,重建時還塞進2個暫編師,都是偽軍、土匪的底子;62軍317師也是剛剛組建的部隊,裝備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