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介紹工程材料的分類(金屬材料、有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等),金屬的基本概念(如合金、相、固溶體等),以及金屬材料的性能(包括物理、化學、力學等使用性能和鑄造、焊接等工藝性能)。
- 金屬材料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黑色金屬部分涵蓋鐵及其分類(生鐵、鑄鐵)、鋼的多種分類方式(按品質、化學成分、成形方法等)、中國鋼號表示方法,以及板材、型材、管材、不銹鋼的具體知識;有色金屬部分包括分類、牌號表示方法,以及銅及銅合金、鋁及鋁合金、鈦及鈦合金、鎳及合金等的特性與應用。
- 金屬腐蝕基礎闡述金屬腐蝕的分類(按形態、作用原理等)、腐蝕形態(全面腐蝕、孔蝕、縫隙腐蝕等),并分別介紹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的耐蝕性。
整體內容系統全面,為理解金屬材料的基礎特性、分類及腐蝕相關知識提供了詳細參考。 第一章概述1.金屬材料分類2.金屬組織關鍵概念術語 | 定義與特性 |
---|
固溶體 | 溶質原子溶入溶劑晶格,保持溶劑結構(分間隙/置換固溶體) | 固溶強化 | 溶質原子導致晶格畸變,提升硬度和強度 | 化合物 | 合金組元化合生成新晶體(如Fe?C),高硬度、脆性 | 機械混合物 | 兩種晶體組成的合金(如珠光體=鐵素體+滲碳體),兼具組成物性能 |
3.金屬材料性能
第二章金屬材料第一講:黑色金屬1.鐵及其分類生鐵(C=2.11~6.67%): 煉鋼生鐵(L04-L10):硬脆,斷口白色,用作煉鋼原料。 鑄造生鐵(Z14-Z34):石墨態碳,軟易加工,用于鑄件(如機床床身)。 特種生鐵:球墨生鐵(Q10-Q16)、含釩生鐵(F02-F05)。
鑄鐵(C>2.11%,重熔加工): 類型 | 特性 | 應用 |
---|
灰口鑄鐵(HT) | 片狀石墨,良好鑄造/切削性 | 結構復雜件、耐磨件 | 球墨鑄鐵(QT) | 球狀石墨,高強韌性 | 曲軸、連桿、齒輪 | 可鍛鑄鐵(KT) | 團絮狀石墨,高塑性 | 汽車零件、閥門 | 白口鑄鐵 | 滲碳體結構,極高硬度 | 耐磨件(球磨機鐵球) |
2.鋼及其分類(C<2.11%)按品質: 普通鋼(P≤0.045%,S≤0.055%) 優質鋼(P,S≤0.035%) 高級優質鋼(P≤0.035%,S≤0.030%)
按成分: 按用途: 按金相組織:
3.中國鋼號表示方法碳素結構鋼:Q+屈服點值(MPa)+質量等級(A-D)+脫氧方法(F/Z)例:Q235-AF(A級沸騰鋼) 優質碳素鋼:平均含碳量萬分比(如45鋼=0.45%C) 合金結構鋼:含碳量萬分比+主合金元素符號+含量(>1.5%標數字)例:40Cr(0.4%C,Cr<1.5%) 不銹鋼:含碳量千分比(0Cr18Ni9=超低碳,Cr18%,Ni9%)
第二講:有色金屬1.銅及銅合金2.鋁及鋁合金
第三章金屬腐蝕基礎1.腐蝕分類與形態2.耐蝕性關鍵點碳鋼/鑄鐵:耐堿液/濃硫酸,不耐中性/酸性介質。 不銹鋼: Cr13型:基本耐蝕(閥門/軸承),不耐非氧化性酸。 Cr18Ni9型(304):通用奧氏體不銹鋼,耐硝酸/有機酸。 Cr18Ni12Mo型(316):加Mo提升耐Cl?腐蝕性,用于化工設備。
有色金屬:
關鍵知識點總結鋼鐵分界:含碳量2.11%是生鐵與鋼的分界線。 不銹鋼核心:Cr≥12%形成鈍化膜;加Mo提升抗點蝕能力。 局部腐蝕防控: 避免縫隙設計(防縫隙腐蝕) 低碳/加Ti/Nb(防晶間腐蝕) 控制應力/介質(防應力腐蝕)
材料選型原則: 耐酸選含Mo不銹鋼(316)或鎳基合金 耐海水選鈦合金或銅鎳合金 高溫氧化選高鉻鋼(如310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