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聯想發布了全新的 ThinkPad S2 AI 2025 筆記本。從配置來看,S2 AI 2025 算得上是「中規中矩」——酷睿 Ultra 5-225U(或 Ultra 7-255U)搭配 32GB RAM 和 1TB SSD,在 6500 元的價位也有一定的競爭力。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并不是 S2 AI 2025 的硬件配置,而是它的產品設計——在這款電腦中,聯想使用了全新的模具,將聯想這幾年常用的「凸額頭」設計帶到了這款全新的產品上。 圖片來源:聯想 一眨眼,聯想這個「當時看來異想天開,現在覺得神來之筆」的凸額頭設計,已經來到第七個年頭了。記得在 CES 2019 上,聯想發布了全新的 Yoga 筆記本 S940,這意味著 Yoga 品牌也從曾經的二合一產品線「升級」為聯想消費級筆記本中的高端線,不再局限于二合一的產品形態。但對整個筆記本行業來說,Yoga S940 的出現則意味著筆記本行業找到了一個「更優雅」地提高筆記本屏占比的方式。 為了提高屏占比,PC廠商們做了哪些努力?事實上,在 Yoga S940 出現之前,筆記本廠商在「提高屏占比」這件事上已經嘗試了不少方法。畢竟對于消費者來說,更高的屏占比意味著更沉浸的視覺體驗,同時還能讓設備在同樣尺寸下擁有更大的屏幕面積;而對廠商來說,這是一個可以在外觀、差異化和品牌記憶點上做文章的設計方向。 最常見的方式是縮窄四周的邊框,而戴爾算是這條路上的「先行者」:早在 2015 年,XPS 13 就以「極窄的三邊邊框」驚艷了整個行業——當年主流筆記本的邊框厚度都停留在「厘米級」。 但這樣激進的設計也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傳統的屏幕上方攝像頭無處安放。 圖片來源:Dell 戴爾的早期解決方案是將攝像頭放到屏幕下方,也就是所謂的「鼻孔視角」。雖然效果不盡如人意,但它確實讓 XPS 系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擁有了遠高于行業平均的屏占比。 異曲同工的還有華為推出的 MateBook X Pro——這款電腦將攝像頭藏在鍵盤 F6 與 F7 鍵之間的按鍵中。這個方案的好處是實現了三邊極窄,甚至上邊框幾乎可以和手機媲美,同時還能物理遮擋攝像頭,滿足部分用戶對隱私的訴求。但缺點也顯而易見:拍攝角度奇特,視頻會議時很容易拍出「下巴特寫」。 另一種思路是把攝像頭「外掛」出去,比如榮耀就曾嘗試磁吸式攝像頭,將其固定在屏幕上方的金屬槽位中。這樣既可以在需要時獲得正常角度,又可以在不需要時完全移除,讓上邊框設計得更極致。不過,這種方案會讓配件有丟失的可能。 在更激進的方向上,也有人將目光投向屏下攝像頭。手機廠商在這方面已經有過不少嘗試,但筆記本廠商的腳步顯得謹慎得多。不過話又說回來,聯想在屏下攝像頭方面其實也早有布局。 圖片來源:聯想 在 CES 2021 上,聯想就展示過一款采用屏下攝像頭的筆記本原型機;CES 2025 上,聯想更是直接帶來了聯想 YOGA Air X AI 元啟版——首款屏下攝像頭筆記本電腦。 圖片來源:聯想 不過考慮到成本,聯想堅持的「凸額頭」方案,確實是在設計和功能性上做得最平衡的「最優解」。不過有趣的是,據小雷了解,聯想并不是當時唯一一個嘗試「凸額頭」設計的筆記本電腦品牌。2018 年,小雷第一次見到 Yoga S940 工程機;但同在 2018 年,華碩也拿出了自己的「凸額頭」設計。 只不過在后續的產品中,華碩并未堅持這一大膽激進的方案,而聯想看到了這一方案背后的潛力,并一直延續至今,影響了近幾年筆記本的設計語言。 凸額頭是技術與設計平衡的最優解嗎?剛剛提到,聯想的做法是設計與功能性的平衡。那如果設計和功能性不平衡,又會有什么情況呢? 這樣的例子其實還真有,大家罵了好幾年的「劉海 MacBook」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其實大家都能看出來,MacBook「劉海」的出現,本意是給 Face ID 留出空間,讓筆記本也能用上和 iPhone 一樣的面部識別體驗。 然而因技術一直無法實現超薄 Face ID 組件,時至今天,Face ID 仍未登陸 MacBook,但劉海卻已經被固定在了模具和系統設計中,成了一塊永久占位卻毫無實際作用的「毒瘤」。 圖片來源:蘋果 這種設計的副作用非常明顯。macOS 雖然通過調整菜單欄布局,讓圖標分布在劉海兩側以避開遮擋,但視覺割裂感依舊存在。且在全屏應用中,界面內容不得不讓位給劉海,導致有效顯示空間被浪費;在特定情況中,文字、圖標還會被「劉海」遮擋,讓用戶直觀地感受到它的「多余」。 在雷科技看來,這就是設計和技術脫節的結果——設計部門基于未來功能做了結構讓步,但技術部門沒能在產品周期內兌現承諾。用戶得到的不是體驗升級,而是一個無法隱藏、也無法解釋的缺口。 在工業設計領域,這種「為未來預支空間」但功能遲遲不到位的情況是最糟糕的:它不僅消耗了物理空間,還消耗了用戶的耐心和信任。劉海 MacBook 正是這樣一個反面案例——它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載體,反而成了一個多年都擺脫不了的槽點。 筆記本電腦設計的未來又將去向何方?那么在手機領域已經非常成熟的屏下攝像頭技術,又能否拯救筆記本「劉海」與「額頭」于水火之中嗎?說實話,雷科技短期內并不看好。 從好的方面看,OLED 屏幕近幾年在筆記本電腦領域已經非常普及,這從一定程度上掃除了屏下攝像頭的「前置障礙」。但筆記本電腦的屏幕遠遠薄于手機,如何在不到 5 毫米的空間里集成「畫質不差」的屏下攝像頭,最好還要放下用于人臉識別的紅外攝像頭和保護用戶隱私的擋板,會是一個不小的技術挑戰。 圖片來源:聯想 當然了,突破技術挑戰本身就是電腦品牌最喜歡做的事。在年初的 CES 2025 上,聯想就帶來了 YOGA Air X AI 元啟版——全球首款配備 Visionary 增強功能的屏下攝像頭筆記本電腦,同時也成為了全球首款屏占比 98% 的筆記本電腦。 至于什么時候才再一次看到「革命性」的筆記本電腦設計,相信在明年年初的 CES 上,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聯想已官宣將“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Tech World”定檔CES 2026,將首次登陸美國拉斯維加斯Sphere場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楊元慶也將親臨第十一屆Tech World大會并發布CES主題演講,重磅揭幕最新產品與創新成果,并展示聯想集團未來數年以AI為核心的創新戰略。如無意外,聯想屆時將展示AI PC和PC設計的前沿創新成果,對此雷科技CES2026報道團將保持密切追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