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2025-2026 電腦裝機全流程,新手實用裝機指南,原來DIY這么簡單!

     極科數碼 2025-08-13 發布于廣東

    數碼有溫度,收錄你所愛
    “ less is more ”

    對于電腦DIY新手來說,從零開始自行組裝一臺電腦并不容易。很多人會被其中的卡點難到,而選擇放棄。進而選擇筆記本電腦方案、品牌整機或是預裝好的DIY整機。整機方案雖然方便,但往往硬件搭配不太均衡,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配置,或是有一些我們想象不到的“坑”。

    現在,時間來到2025年,雖然的動手組裝電腦方面大同小異,但有了更多的簡易設計,讓組裝變得更為簡單。組裝完電腦后,安裝系統同樣一學就會,基本新手也不會遇到太多的卡點。

    DIY電腦,關鍵流暢有五個部分:

    第一、明確需求用途與預算

    1. 用途與需求決定了選購的方向:

    如果想流暢玩耍3A游戲大作,選購高性能的顯卡就必不可少。

    如果是專業的視頻剪輯與3D建模,顯卡、處理器性能同樣不能忽視。

    如果是日常辦公學習,那主要考慮處理器、內存等因素,顯卡反而不是重點。

    2. 預算決定硬件框定的范圍:

    確定了購買的預算,購買哪一檔位的硬件,便基本確定。

    第二、配置清單制定

    配置清單的制定,對于新手來說,是DIY組裝電腦的主要卡點之一。需要懂一些硬件的知識,并且需要合理的搭配。其中,根據預算分配各個硬件的投入是難點,不僅新手小白不好把握,就連掌握一些電腦硬件知識的愛好者也不一定可以從容應對,再者每個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配置清單隨手就能搜到:無論是資深博主、發燒友,還是直播間里實時更新的裝機單,推薦實用性方面越來越靠譜,拿來即用很方便。但“好”不等于“合適”——哪怕自己不會寫配置,至少也要看得懂,才能挑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那一套。

    在推薦配置清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目前處理器與顯卡的性能天梯圖,對DIY兩大件的性能排行了解清楚。

    關于品牌

    除了處理器、顯卡兩大件品牌選擇相對較少。其它硬件方面,如果對其不夠了解,可以直接看某東熱門品牌排行,基本踩坑的幾率會比較小,熱賣型號通常也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

    有些裝機清單配置不錯,但雜牌不少,我們可以根據預算與品牌喜好,自行替換。

    (一)日常辦公需求

    日常辦公,且剪輯設計需求較少,基本核顯就能滿足需求,現在的核顯性能已經很強。

    新手注意點:如不裝獨立顯卡,選擇處理器時,需選擇搭載核顯的處理器。

    英特爾:后綴F表示無核顯后綴K代表可以超頻;后綴KS代表超頻加強版。

    AMD:后綴G代表有核顯后綴X代表加強版;后綴XT代表超級加強版;后綴X3D代表游戲優化版。

    推薦處理器:i5-12400/i5-13400 或 Ryzen 5 5600G(集顯夠用,預算更省),8600G

    另外,主板搭配要選擇正確,AMD處理器選擇AMD的主板,英特爾處理器則選擇英特爾的主板,這里不展開。如果有選擇困難或困惑,購買靠譜平臺的“板U組合”套裝,也是不錯的選擇。

    選購注意點:

    強烈推薦大型電商平臺或信譽良好的線下店,保修省心。并做好開箱驗貨,收貨時全程手機錄像開箱過程,作為潛在維權憑證。

    (二)游戲需求

    游戲性價比:12400F、5600、7500F、12600KF、9600X

    游戲中端型號:9700X、14600KF

    游戲發燒友:7800X3D、9800X3D

    1、4000元預算清單參考

    CPU:5600 主板:華碩A520M-K,價格大約900-960元

    顯卡:5050 8G索泰星辰,價格大約2100元

    內存:DDR4 3200MHz 8G兩條,品牌自選,價格大約240元

    硬盤:1T品牌自選,價格大約500元

    電源:銅牌PLUS 額定450W品牌自選,價格大約260元左右

    機箱:喜歡就好, 150元

    散熱:九州風神 玄冰400V5,價格大約69元

    2、5000元預算清單參考

    CPU:13400F 主板:技嘉B760M D2H,價格大約1300-1460元

    顯卡:5060映眾曜夜,價格大約2400元

    內存:DDR4 3200MHz 8G兩條,品牌自選,價格大約240元

    硬盤:1T品牌自選,價格大約500元

    電源:額定650W品牌自選,價格大約300元左右

    機箱:喜歡就好, 150元

    散熱:九州風神 玄冰400V5,價格大約69元

    3、6000元預算兩套清單參考

    CPU:12600KF 主板:華擎B760M閃電風暴D4,價格大約1700-1860元

    顯卡:5060Ti 8G電競叛客X2W,價格大約3200元

    內存:DDR4 3200MHz 16G兩條,品牌自選,價格大約480元

    硬盤:1T品牌自選,價格大約500元

    電源:額定650W品牌自選,價格大約300元左右

    機箱:喜歡就好, 180元

    散熱:九州風神 玄冰400V5 PLUS,價格大約79元

    AMD方案

    CPU:AMD Ryzen 7 9700F /Ryzen 5 9600X 1200元

    主板:B650M WIFI 729元檔

    顯卡:RX9060 XT16GB GPU 2899元(或Nvidia GeForce RTX5060)

    內存:DDR5 6000 兩條16GB 599元

    硬盤:三星 990 EVO PIus 1TB 599元

    電源:750W額定功率 金牌 569元

    機箱:九州風神 魔方110 179元

    散熱:九州風神 玄冰400V5 PLUS,價格大約79元

    4、萬元主流3A游戲配置

    CPU:AMD Ryzen 7 9700X 1899元

    主板:B650M WIF 950元檔

    顯卡:RX907016GD60C (或Nvidia GeForce RTX5070)4800元

    內存:DDR5 6000(16GBx2) 599元

    硬盤:GM7000 M.2 SSD 2TB 959元

    電源:850W額定功率 金牌 629元

    機箱:399元,九州風神 FD12 ARGB風扇 199元

    散熱:九州風神 AK500(風冷) 239元

    (二)生產力需求

    通常來說,游戲配置清單部分,已經滿足大部分的生產力需求。如果是更為高端的生產力需求,通常有兩種。

    第一,專業的視頻剪輯、大型海報等圖片處理;

    第二,科學計算、本地AI、3D、繪圖等相關應用。

    處理器推薦

    生產力性價比:英特爾 Ultra7 265K

    高生產力:AMD Ryzen 9 9950X、英特爾 Ultra9 285K

    配置清單推薦:

    適合性價比生產力、視頻剪輯、圖片處理等

    CPU:英特爾酷睿 Ultra7 265K 2200元

    主板:微星 PROZ890-A WIFI 1999元

    顯卡:RTX5070FE12GB(預算充足可選 RTX5070Ti)4599元

    內存:64GB(32GBx2))DDR5 6400 1499元

    硬盤:M.2NVMe PCIe4.0 4TB SSD*2 3198元

    電源:850W額定功率 金牌 800元

    機箱:399元,九州風神 FD12 ARGB風扇 199元

    散熱:九州風神 AK500(風冷) 239元

    第三、硬件選購解析與未來趨勢

    在規劃配置清單時,有幾個核心原則,掌握了更易自行DIY清單

    1. 如果是基本辦公需求,基本看處理器就夠了;

    2. 顯卡則主導游戲性能;

    3. 如果是生產力需求,最好平衡處理器與顯卡性能;

    4. 游戲玩家三大件預算常用分配比例:(主板:CPU:顯卡 ≈ 1:2:4)

    也就是說,如果主板花1000元,那CPU入手大約2000元檔的比較適合,而顯卡可以分配4000元預算。當然,這個比例可以靈活調整,作為新手入門選購參考,比例小幅增減都不是問題,并且也要根據促銷或具體需求進行變動。

    另外,由于部分處理器性能強,溢價過高,那以上分配方式就不適用了。

    比如,由于最近英特爾處理器表現弱勢,AMD的 X3D處理器受到熱捧,價格已經脫離正常價格。

    核心思想錢花在刀刃上,像花800元的處理器,配2000元主板這樣的做法,對普通用戶來說意義不大。

    (一)CPU 雖說近幾年AMD有優勢,但依然各有勝負

    (二)主板,性能發揮的基礎

    雖說主板需要花費的預算比例少于處理器與顯卡,但如果使用較差的主板,則無法發揮出處理器與顯卡的性能,并且容易產生各種毛病。

    這也是不少不良配置清單的常見問題,電腦整體、品牌機、筆記本電腦都可能會有此類情況出現,所以讓自行DIY變得更有意義。

    主板匹配CPU是基礎: AMD CPU配AMD主板 (如 B650/X670),Intel CPU配Intel主板 (如B760/Z790)。可別混搭!實在分不清,也沒關系,選擇大電商平臺的組合套裝,通常沒有問題,基本都考慮了CPU與主板性能發揮的平衡。

    主板芯片組選擇:

    1. 高端(X/Z板): 超頻、極致擴展性(多PCIe、高速USB),大多數普通用戶不需要配置。

    2. 主流(B板):性價比可選 滿足絕大多數用戶需求(足夠PCIe/M.2/USB接口)。

    主板關鍵接口主流趨勢:

    PCIe 5.0顯卡插槽和M.2接口普及。

    雷電4/USB 4 (高端),高速Type-C接口在DIY市場也逐漸增多。

    除了低端的主板,無線網卡基本普及。

    快拆、免工具設計的提升,讓裝機體驗越來越好。

    (三)顯卡 (GPU - 游戲幀率擔當)

    三足鼎立: NVIDIA (N卡市占高)、AMD(A卡)、Intel。雖然名義上顯卡三足鼎立,但消費級市場基本是N卡的天下,市場的認可度十分之高。

    顯卡的現狀與趨勢:

    從價格上看:由于各種因素疊加,顯卡,特別是高端顯卡的價格持續走高。

    從外觀上看:顯卡的體積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讓顯卡支架有了生存的空間。

    供電接口: 高端顯卡(NVIDIA 70/70Ti級以上,AMD高端)普及12VHPWR接口。中端及以下多用傳統6/8pin接口。

    選購注意點: 使用高端顯卡(尤其功耗>500W),務必選擇優質大廠電源及支持600W功率的12V HPWR線。

    (四)內存 (已經邁入DDR5時代)

    在DIY市場,性價比更高的DDR4內存規格依然是不少人的選擇。但,DDR5的內存會是五年內的主流。

    內存容量與頻率如何選擇?

    游戲/輕度生產力需求:32GB-96GB,6000-8000MHz已經足夠絕大多數需求,再高的配置,則實際體驗感知很小。并且電腦硬件更新很快,不用過多追求超高端性能。

    (五)存儲 (將全面使用M.2 NVMe)

    存儲主流:M.2 NVMe SSD。SATA SSD/機械硬盤在DIY中占比逐漸減少。

    規格方面:PCIe 5.0 逐漸普及 (速度破萬MB/s),因為速度極快,預計未來五年都不會落伍。

    存儲散熱:在以前,并不需要單獨考慮存儲的散熱問題,而隨著存儲的讀寫越來越快,發熱就成了一個問題。特別是PCIe 5.0 SSD發熱顯著!務必安裝主板散熱片通常主板自帶,部分SSD也會配置)

    容量趨勢: 1TB起步,預計2025-2026年2TB將成為新主流。

    (六)電源 (動力來源,最容易被新手忽視的硬件)

    購買多大的電源合適,同樣是新手難以抉擇的問題。雖然,這里涉及各個硬件的功耗情況,但可以通過較為簡單的方式估算。

    選擇電源瓦數≈CPU最大睿頻功耗+顯卡最高拷機功耗,再乘以一個系數。

    如果電腦外圍設備比較少,日常使用無需超頻,乘以系數1.5較為合適,性價比也較高。比如處理器功耗100W,顯卡是110W,那(100W+110W)x 1.6=336W,選350-400W的電源。如果希望更有保障,外設較多或有超頻計劃,可以乘以系數1.8,選擇400W-550W電源。

    注意點:如果購買高端顯卡,需要選擇質量較高的高瓦數電源,以減少各種小毛病小故障。

    (七)散熱器

    散熱器的選擇,也有很多講究,傳統的方法大致可以參考如下:

    180W以下 / Ryzen 7 / Core Ultra 7 (非K) 及更低:4-6熱管塔式風冷通常就足夠了。

    Ryzen 9 / Core Ultra 9 / 高功耗CPU: 需旗艦風冷或360mm及以上水冷。

    當然,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可以看處理器的最高功耗,再看散熱器的解熱能力產品介紹,匹配的就一般沒有問題。

    關鍵注意事項:

    高度/兼容性: 需確認散熱器高度≤機箱限高!水冷需注意安裝位置(優先頂部)和冷排/水管朝向(冷頭位置低于冷排連接處),避免與長顯卡沖突。

    (八)機箱與風扇

    選購要點: 根據主板尺寸(ATX/MATX/ITX)、顯卡長度、散熱器高度選擇。考慮散熱風道合理性(前進后出,下進上出)。

    (九)顯示器

    雖說顯示器是DIY中的關鍵產品,但很多DIY教程或是配置清單中,都常常被直接忽略。

    以下是基于當前市場趨勢(2025年8月)的顯示器選購指南,涵蓋電競、辦公及專業創作三大核心場景,結合分辨率、刷新率、面板技術等關鍵參數進行綜合分析,并附具體型號推薦:

    電競游戲需求:追求高刷低延遲

    (1) 1080P 高刷入門(預算600-800元)

    HKC G27H3S27英寸Fast IPS面板,240Hz刷新率 + 1ms響應,95% DCI-P3色域,硬件低藍光,適合《CS2》《APEX》等FPS游戲,實測拖影控制優秀,價格699元。

    (2) 2K 高刷進階(預算800-1500元)

    HKC G27H4Pro27英寸Fast IPS,300Hz刷新率 + 1ms響應,95% DCI-P3色域 + HDR400,兼顧電競與設計,1399元。

    (3) 4K/OLED 旗艦(預算2500元以上)

    LG 26.5英寸 第四代OLED顯示器 2K280Hz 0.03ms響應

    AOC 27英寸 4K Nano IPS Black屏 TUV低藍光 HDR400

    辦公顯示器:分辨率與多功能優先

    (1)基礎辦公(預算1500元內)

    AOC 宙斯盾Q27G4S:2K原生300Hz FastIPS 1ms HDR400 出廠校色 硬件低藍光,適合文檔處理與多窗口辦公。

    HKC T2755U雙模式切換神器,4K@75Hz(辦公) + 1080P@144Hz(娛樂),97% DCI-P3色域 + 90W USB-C反向充電,支持KVM多設備切換,1499元。

    (2)專業創作預算3000元以上)

    Dell UltraSharp U2723QE4K IPS Black面板,3000:1對比度,99% DCI-P3色域,四色域切換,支持硬件校色,4999元。

    關鍵參數解析與搭配建議

    (1)分辨率 vs 刷新率

    電競優先FPS玩家選高刷新率(≥144Hz),如2K 240Hz或1080P 360Hz;3A大作選高分辨率(4K 144Hz,在硬件性能支撐得起的情況下)。

    辦公/創作分辨率 > 刷新率,2K、4K可滿足多數需求,HDR和色準也很重要。

    (2)面板技術對比

    (3)接口與功能

    電競必選HDMI 2.1/DP 1.4,支持VRR(FreeSync/G-Sync)防撕裂。

    辦公USB-C 90W反向充電 + KVM功能提升多設備效率

    顯示器未來趨勢與選購建議

    (1)OLED普及加速第四代OLED面板(如LG四層堆疊技術)亮度提升60%,功耗降20%,價格下探,成為高端新選擇。

    (2)4K高刷價格很香Mini LED技術推動4K 160Hz價格進入2000元檔。

    (3)學生黨重點關注600-1000元檔位中,1080P 240Hz/2K 165Hz機型性價比突出,兼顧學習與游戲。

    第四部分:裝機流程 (含關鍵細節與避坑指南)

    工具準備: 十字螺絲刀(必備)、螺絲收納盒、手電筒/手機燈(照明)、防靜電手環(或裝機前洗手/摸金屬)、扎帶/魔術貼(理線)、剪刀。

    注意點:任何硬件改動前務必關機并拔電源線!

    裝機步驟:

    步驟一: 安裝CPU (心細勿用蠻力):

    安裝前可把主板放置于包裝盒,保護背面,也可給主板做一個緩沖。

    核心要點: 對準防呆口!輕拿輕放!勿蠻力!

    (1)AMD AM5平臺:

    打開插槽壓桿(下壓->外拉->抬起)。

    認準防呆口: CPU左上角三角標記對齊插座三角標記;CPU上下邊緣凹槽對齊插座凸起。

    輕放CPU入槽,確保平整無翹起。

    合上頂蓋,下壓壓桿復位,頂蓋保護蓋會自動彈出。

    (2)Intel LGA 1851/1700平臺:

    打開壓桿。

    CPU左下角三角標記對齊插座三角標記/防呆缺口。

    輕放CPU入槽,確保平整。

    合上頂蓋,下壓壓桿鎖緊。

    步驟二:安裝內存(較為簡單):

    找到CPU旁的長條插槽(DIMM Slots)。

    打開插槽兩端卡扣(部分主板一端固定)。

    認準防呆口: 內存金手指缺口對齊插槽凸起。

    雙手均勻用力垂直下壓內存條兩端,直至卡扣“咔嗒”一聲扣緊。

    安裝通道優先: 雙條優先插第2、第4槽(A2/B2);單條優先插第2槽。不同主板有所不同,特殊情況參考主板標注與說明書。


    步驟三:安裝M.2 SSD硬盤(較為簡單):

    找到主板M.2插槽(高規格主板可能被散熱片覆蓋,需先拆下散熱片)。

    調整尾部固定螺柱位置,匹配SSD長度(常見2280)。

    認準防呆口: SSD金手指缺口對齊插槽凸起。

    以約30度角插入SSD,下壓至水平,用螺絲或主板快拆卡扣固定尾部。

    注意點: 如果主板有散熱片,散熱墊上有保護膜的話,需要撕掉,才能確保SSD芯片與散熱墊充分接觸進行散熱。

    步驟四:安裝CPU散熱器(有一定難度):

    (一)風冷散熱器:

    1. 裝扣具: 按說明書選擇對應平臺(AMD/Intel)扣具,說明書已經很詳細。

    2. 涂硅脂: 若散熱器底座無預涂硅脂,在CPU擠約“米粒大小”硅脂,用刮板或散熱器底座壓平覆蓋核心區域即可,切忌過多

    3. 接線: 將風扇供電線插到主板標有CPU_FAN或CPU_OPT的4pin接口。如有RGB燈效線,插到主板5V ARGB接口。

    注意點: 通常需拆風扇或頂蓋以露出固定螺絲孔。 撕掉散熱器底座塑料保護膜。

    (二)水冷散熱器:

    安裝冷頭扣具,同樣通常說明書有詳盡的步驟。

    接線:

    冷排風扇供電:CPU_FAN/SYS_FAN

    水泵供電: AIO_PUMP或W_PUMP (通常為高電流接口)

    屏幕數據線(如帶屏):主板USB 2.0接口 (需Windows內裝驅動)

    注意: 冷排安裝位置應使水管連接處高于冷頭,以利散熱和延長壽命。

    (三)準備機箱:

    拆下兩側側板(螺絲或卡扣式)。如為玻璃側板,需平放機箱拆卸,防摔碎!

    拆下前面板/頂板(如需安裝風扇或冷排)。

    整理機箱附件螺絲,分清主板螺絲、電源螺絲等。

    (可選)安裝機箱風扇:

    根據風道設計(前進后出,下進上出)和機箱支持規格(12/14cm)安裝。

    用風扇自帶自攻螺絲固定,注意風扇間距,避免共振。

    多風扇可串聯,但建議不超過3個一組接線至主板SYS_FAN或通過風扇集線器(Hub)轉接。

    (四)安裝電源:

    模組電源:根據硬件需求(主板24pin, CPU 8pin*2, 顯卡8pin*2或12VHPWR),將對應模組線插到電源本體上(注意接口標識:CPU/VGA/PCIe接硬件端,PSU接電源端)。同品牌電源線不通用!

    非模組電源: 理順自帶線材。

    高端顯卡注意: 使用原生600W 12VHPWR線或通過轉接線連接時確保電源支持且品質可靠。

    固定電源: 將電源放入機箱電源倉(通常風扇朝下進風,若底部無孔則朝上)擰緊機箱后部4顆電源固定螺絲。緊湊機箱可能需要轉接支架(新手DIY不建議購買緊湊機箱,升級改造不友好)。

    (五)安裝主板:

    調整機箱銅柱: 確保機箱銅柱位置與主板孔位一一對應,使用銅柱套筒調整。

    安裝I/O擋板(如分離式): 從機箱內側壓入對應孔位。一體式擋板可跳過。

    放入主板: 傾斜約45度角,將主板背板I/O區域對準機箱I/O開孔,然后放平主板。

    固定主板: 使用主板螺絲(通常帶墊圈),將所有螺絲孔位擰緊固定。

    (六)安裝SATA硬盤(可選):

    找到機箱硬盤位(背板倉或電源倉前部),具體可看說明書。

    用螺絲固定2.5寸SSD或3.5寸HDD。

    連接SATA數據線(一端接硬盤,一端接主板SATA接口)和SATA供電線(來自電源)。

    (七)連接機箱前面板線纜(新手難點):

    防呆接口: 連接前置USB 3.0 (藍色大接口)、USB Type-C、HD Audio (通常靠近主板左下邊緣)。注意防呆設計。前面板跳線 (最重要是開機):

    通常為一體式插頭: 直接插到主板標有F_PANEL或JFP1的針腳上。

    分體式插針:按主板說明書針腳旁標識連接:

    POWER SW (開機鍵):不分正負,插對應針腳。

    RESET SW (重啟鍵):不分正負,插對應針腳。

    POWER LED+/- (電源指示燈):分正負極。

    HDD LED+/- (硬盤指示燈):分正負極。

    (八)連接電源線:

    將主板24pin主供電、CPU 8pin(或4+4pin)供電插牢。

    將機箱風扇供電線插到主板SYS_FAN或通過Hub連接。

    整理線纜,為顯卡安裝留出空間。

    (九)安裝顯卡:

    根據顯卡厚度,拆掉機箱后對應數量的PCIe擋板。

    認準主槽: 將顯卡金手指對準主板上最靠近CPU的PCIe x16插槽(通常有加固設計)。

    垂直主板方向用力按下顯卡,直至插槽卡扣自動扣合鎖定。

    擰緊顯卡擋板固定螺絲。

    連接供電:

    傳統8pin:使用電源提供的獨立8pin(或6+2pin)線纜,禁止使用單線一分二連接大功率顯卡!

    12VHPWR:使用原生600W線纜或附贈轉接線(確保插緊)。

    (可選)安裝顯卡支架: 調節支架高度支撐顯卡尾部,防止PCB彎曲。

    (十)最終檢查與點亮測試:

    檢查所有供電線(主板、CPU、顯卡)、風扇線、前面板跳線是否插牢。

    連接顯示器線,如有獨立顯卡,必須插在獨立顯卡輸出口上。

    暫不蓋側板! 嘗試開機是否可以正常點亮。

    成功點亮: 看到主板Logo。按 Del 或 F2 鍵進入BIOS/UEFI。

    BIOS基礎設置:

    開啟XMP(Intel)/EXPO(AMD):讓內存運行在標稱頻率。

    其他設置(PBO等):新手保持默認(Auto)。

    保存退出(通常按F10)。因無系統,會提示找不到啟動設備。

    長按電源鍵關機,拔電源線,關機理線

    Tips:以上裝機過程,僅列出重點。新手要了解思路,不明白首選查看“主板說明書”,基本就可以安裝90%了。另外,散熱器的安裝參考散熱器說明書,如果是水冷方案則結合機箱說明。

    第五部分:操作系統安裝與驅動部署

    (1)制作Windows 11安裝U盤:

    準備≥8GB空白U盤。在另一臺電腦訪問微軟官網,下載“Media Creation Tool”。運行工具,選擇“為另一臺電腦創建安裝介質”,按提示制作U盤。

    (2)設置U盤啟動(不同主板有所區別,看說明書):

    將安裝U盤插入新電腦USB口。開機按特定鍵(通常F8, F11, F12, Del,看主板提示)進入啟動菜單(Boot Menu)。選擇U盤作為啟動設備。

    (3)安裝Windows 11:

    選擇語言、時間、輸入法 -> 點擊“現在安裝”。輸入產品密鑰(如有)或點“我沒有產品密鑰”(可后續激活)。選擇要安裝的版本(如Windows 11 專業版)。接受許可條款。

    分區:

    選擇目標硬盤(你的NVMe SSD)。點“新建”創建分區:設置系統盤(C盤)大小(建議≥200GB,推薦500GB),點“應用”。選中新建的分區(通常是驅動器0分區4),點“下一步”開始安裝。等待安裝完成,期間會自動重啟數次。

    (4)安裝驅動程序:

    主板驅動 (首要):

    訪問主板品牌官網,找到對應型號的“支持”或“下載”頁面。優先安裝芯片組驅動(Chipset Drivers)然后安裝網卡(Network)、聲卡(Audio)、藍牙(Bluetooth)、USB等驅動。

    顯卡驅動:

    NVIDIA: 訪問NVIDIA官網下載GeForce Game Ready驅動。

    AMD: 訪問AMD官網下載Adrenalin Edition驅動。

    Intel: 訪問Intel官網下載Arc顯卡驅動。

    分區剩余空間:

    右鍵點擊任務欄Windows圖標 -> “磁盤管理”。

    在未分配空間上右鍵 -> “新建簡單卷”。

    按向導設置,分配盤符(如D盤),文件系統默認NTFS,完成格式化。

    結語:從精心挑選每一塊硬件,到小心翼翼完成安裝,再到系統成功啟動的瞬間,這份成就感和親手創造的樂趣,是購買整機無法比擬的。DIY裝機不僅是實用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充滿探索與成就感的旅程。

    常見裝機誤區警示回顧:

    誤區1:主板與CPU品牌不匹配。 (AMD CPU必須配AMD主板!)

    誤區2:散熱器不撕保護膜或硅脂涂抹過多/過少。

    誤區3:顯示器線插在主板上而非獨立顯卡。

    誤區4:高端顯卡使用單根一分二供電線。 (必須獨立線纜或原生12VHPWR)

    誤區5:帶電操作硬件。 (任何改動前務必關機斷電!)

    誤區6:購買電源瓦數嚴重不足或品質低劣。 (務必使用公式計算并選大廠)

    誤區7:內存插錯槽位影響雙通道性能。 (優先插A2/B2槽)

    誤區8:只看特定安裝教程,建議細節方面優先看說明書。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av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久久毛片少妇高潮| 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APP|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在线视频|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京东热|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免费一二三区| 把女人弄爽大黄A大片片|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V| 深夜释放自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喷水| 最近中文字幕日韩有码|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四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换着玩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老金|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6080午夜三级中文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蜜臀| 国产色秀视频在线播放|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 天天澡日日澡狠狠欧美老妇|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色偷偷人人澡久久超碰97| 日韩深夜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成人国产精品日本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