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通志》蘇侃家傳 蘇登科 蘇侃,字直庵,清代漳州府海澄縣八都(今漳州市龍海區虎渡村)人。曾祖蘇鳳所,祖蘇茂梧,父蘇春霑。生于明崇禎十年(1637年)。年少時,身材高大魁偉,卓然超群,有曠世之度。那時候,沿海一帶海盜猖獗,民不聊生。于是他練習武藝,毅然從軍,受到長官的器重。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隨鄭經部隊駐守海澄縣城。那年二月廿四日五更,清兵分水、陸三路進攻海澄縣城。守將劉國軒棄城逃往廈門,蘇侃只好率兵兩千余人歸順清朝,受到福建總督姚啟圣的嘉獎,并上報朝廷,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薦授山西靈邱路參將??滴醵四辏?689年)升浙江臺州副將,具有政績。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遷湖南洞庭水師副將。在洞庭15年,盜賊絕跡,社會安定,百姓感其恩建祠祭祀。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告老還鄉。翌年病逝,享壽71歲。以子明良貴,誥贈榮祿大夫。賜葬于今漳州市龍海區港尾鎮考后村(黃嶺)后山坡。 海澄縣,舊地名,古時屬漳州府,明隆慶元年(1567年)始設縣,大致位于今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部,以及廈門市海滄區大部分區域。至1960年與龍溪縣一部分合并為龍??h為止,共存世三百九十四年。在這四百年的歷史中,共有四部《海澄縣志》行世,即明萬歷元年(1573年) 版、崇禎六年(1633年) 版和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版、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版,以及未刊行的民國《海澄縣己卯志稿本》。 其中,乾隆《海澄縣志》卷十三《人物志》載有蘇侃家傳,十分寶貴。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二三零《國朝漳州府列傳》和民國《福建通志》總卷三四《福建列傳》,亦有轉載,與《海澄縣志》略有不同。 清乾隆《海澄縣志·蘇侃家傳》載:蘇明良為次子,蘇進德為六子。而清同治和民國《福建通志》卻載:蘇明良為長子,蘇進德為次子。 一、清同治《福建通志》卷230《國朝漳州府列傳》 蘇侃,字直庵??滴跏拍辏?680年),從征金、廈、銅山、南澳四島,并二十九寨。總督姚啟圣,薦授山西靈邱路參將,擢浙江臺州副將,又遷洞庭,盜息民安,民祠祀之。以老乞休。 子明良,漳浦營都司??滴趿辏?721年),朱一貴陷臺灣,明良從提帥克復之。以功累遷泉州陸路提督,卒于官。 次子進德,臺灣守備,運糧沒于海。皆賜祭葬蔭襲世職。 二、民國《福建通志》總卷三四《福建列傳·清四》 蘇侃,字直庵,海澄人。康熙十九年(1680年),從征金、廈、銅山、南澳四島,平二十九寨??偠揭⑹ニ]授山西靈邱路參將,擢浙江臺州副將,又遷洞庭,盜息民安,民祠祀之。以老乞休。 子明良,漳浦營都司??滴趿辏?721年),朱一貴陷臺灣,明良從提帥克復之。以功累遷泉州陸路提督,卒于官。 次子進德,臺灣守備,運糧沒于海。皆賜祭葬蔭襲世職。 (蘇登科2025年8月13日稿) (作者單位:漳州蘇明良史績研究會)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