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午一點多的飛機緩緩降落在首爾,帶著一點旅途的疲憊,也帶著對陌生城市的好奇,辦理好酒店入住后,我們選擇先去離得不遠的梨花女子大學。 校園建筑浪漫而獨特,街道兩旁的店鋪精致而充滿文藝氣息。后來觀察了路過的好幾個學校,發現都沒有像國內那樣的高校還有個大門。 ![]() ![]() ![]() ![]() ![]() ![]() ![]() ![]() 走在街上,第一印象很直接——韓國人的皮膚真的好好,幾乎是不用濾鏡的那種白皙透亮,讓人忍不住猜想他們的日常護理到底有多精致。 我和閨女異口同聲“她們的皮膚好好。”以前看韓劇,就覺得她們皮膚好好,如今近距離感受,水土和氣候滋養的力量不容小覷。 稻盛和夫說:“多和漂亮的人接觸,你都不好意思邋遢;多和有上進心的人接觸,你都不好意思偷懶;多和會賺錢的人接觸,你會發現,有錢人比你還拼。” 傍晚,我們沿著地鐵,來到了漢江公園。 漢江像一條溫柔的脈絡,把首爾從中劃開,兩岸是延綿的綠地和步道。 公園很大,草地上三三兩兩坐著野餐的人,手里捧著炸雞、啤酒,孩子追著氣球滿地跑,情侶騎著雙人車從我們身邊經過。江風帶著涼意拂面,吹散了白天的熱浪。 坐在江邊,看著夕陽慢慢吞沒遠處的橋梁和城市天際線,水面上泛著金色的波光,那一刻,時間好像慢了下來。 首爾的快節奏,在這里被安靜地放緩,只剩下水的流動和心的松弛。 ![]() ![]() ![]() 第二天:博物館與街頭的能量 早上醒來,閨女說:“媽媽,我這皮膚也太好了吧,啥也不用抹了,特別白皙透亮。”哈哈哈,我也凡爾賽一下,我說,你看我的也特別白。 這次出行,都是閨女做的攻略,就連地鐵怎么走,也是她導航。在這里,除了和閨女說點話,幾句thankyou的話之外,幾乎就是止語了。 按照閨女的安排,第二天第一站是去國立中央博物館。頂著烈日,我們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 ![]() ![]() ![]() ![]() (小角落里,老師正在給孩子們講解) ![]() 博物館成立時間在1945年,亞洲最大、全球第六大博物館,建筑面積超過13萬平方米。
雖然與我國豐富的館藏相比,韓國的博物館藏品相對較少,但如果去首爾旅行,這里還是非常值得一游的。 參觀完博物館后,這正午的太陽毫不留情,氣溫讓人有些喘不過氣。閨女提議去打卡一家“有情食堂”烤肉店。 于是,我們穿過熱浪,走了很遠的路,上坡下坡,下坡上坡,終于坐在了烤爐旁。 ![]() 肉香在空氣中彌漫,夾起一塊烤得微焦的豬肉蘸上醬料,的確是辛苦路程后的小小慰藉。 那一刻,幸福感很簡單——一口好肉、一桌好人。 ![]() ![]() ![]() 飯后的甜蜜時刻 吃完烤肉,我們決定找點飲品降溫。韓語不太熟練的我們,硬是靠著菜單上的圖片點單——我選了一杯里面有奧利奧的冰沙。 ![]() 入口的那一瞬間,涼意直沖腦門,卻也沁人心脾。要知道,我以前幾乎不碰冰的飲品,但在這炎熱的首爾夏日里,我破例喝了兩杯。 那種從喉嚨一直涼到心里的感覺,讓人覺得,旅行有時候就是要打破平時的習慣,去體驗當下的快樂。 逛街的路上,我們被街頭藝人吸引住了腳步。 ![]() 有一位男士的唱功,說實話并不算好聽,但他那份站在街頭、毫無顧忌地唱出來的勇氣,讓人覺得精神可嘉。 這種“能量向外釋放”的狀態,在首爾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每個人都敢于表達自己,把熱情和活力撒向路人。 那一刻,我們意識到:這種外放的生命力,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內斂與克制,是截然不同的。 ![]() 這兩天的收獲: 外在感受:環境會立刻作用在身體上,皮膚狀態就是最直接的反饋。 內在觸動:每個國家的精神氣質,是街頭巷尾的表情和動作構成的。首爾人積極向上、勇于表達,這份能量讓人感受到一種生活的張力。 旅行的意義:旅行不僅是移動,更是對比與思考——看別人怎么生活,照見自己內心的節奏。 ![]() 駛向下一站·釜山的路上 兩天的首爾之行,在笑聲、汗水和滿滿的收獲中畫上了句號。 此刻,我們坐在駛向釜山的列車上,窗外的風景一幕幕向后退去,城市的高樓漸漸被更開闊的田野和山川取代。 列車的節奏比飛機慢,但卻多了一份沉浸感,讓人有時間去回味這兩天的見聞——街頭藝人的勇氣、首爾人的精氣神、那兩杯打破習慣的冰沙…… 這些細節像一顆顆閃亮的小石子,安靜地落在心里。 旅行的奇妙就在于,它總會帶著你去遇見未知的風景,也讓你在出發和抵達之間,有機會重新整理自己的心情。 釜山,我們來了——帶著首爾的熱情與夏日的記憶,也帶著對下一段旅程的期待與好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