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伏元春之死,是脂硯齋的自以為是,細扒這出戲,才知道所指另有其人。 《紅樓夢》第十八回,賈元春省親,在與祖母等長輩親人見面敘舊傷感后,又領一眾弟妹為園中各處景致題詩,最后,才到了觀戲部分。 為了準備這一節目,賈府還特意到蘇州買來十二位專門唱戲的小女孩子養在府中,成了賈府的家班,由賈薔管理。 這一次聽戲,賈元春一口氣點了四出,其中 第二出的《乞巧》后面,脂硯齋批道: 《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脂硯齋是幾百年來評批《紅樓夢》最為著名的一位批書人,據某些紅學家考證,他可能是史湘云的原型,總之,他與原著作者的關系非常親近。因此,這么多年來,凡研究《紅樓夢》,就不能忽略脂硯齋,而更多時候脂硯齋的批語成了金科玉律。 然而無論如何,脂硯齋畢竟不是作者本人,即便他自認為作者知己,也不能做到跟作者的思想心境“同理同源”,他也有“犯錯”的時候。 譬如作者的筆下,晴雯的判詞排在襲人之前,很明顯晴雯是又副冊的首釵。然而在第十九回,在寫到花襲人拒絕被家人贖回一節,喜愛花襲人的脂硯齋竟然喜滋滋將花襲人封為又副冊第一釵: 補出襲人幼時艱辛苦狀,與前文之香菱、后文之晴雯大同小異,自是又副十二釵中之冠,故不得不補傳之。 所以,脂硯齋的批語,固然很有價值,但并非可以每一條都能無條件相信。 譬如這一次的《乞巧》伏元春之死。 《乞巧》這出戲說的是什么?這是洪升所作的《長生殿》一戲中的第二十二場,原名為《密誓》,講的是楊貴妃七夕節夜里一人進長生殿乞巧,祈求唐明皇能與她天長地久: 拜告雙星,伏祈鑒佑。愿釵盒情緣長久訂,莫使做秋風扇冷。 這時,唐明皇偷偷跟來了,進來就扶起楊貴妃,問她偷偷來這做啥呢。 楊貴妃不好意思直接說出內心想法,就撒謊稱是向七仙女乞巧,古代七夕節有女孩燒香向七仙女祈求女紅手藝技巧的習俗。所以唐明皇也信以為真,就說了: 妃子巧奪天工,何須更乞。 意思愛妃你已經非常完美了,歌舞藝伎超群出眾,不需要再乞巧了。 楊貴妃這才說了真話: 妾蒙陛下寵眷,六宮無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頭之嘆。 心思終于露出來了,她要的是唐明皇對長長久久愛著她的承諾。本來就被楊貴妃迷得五迷三道的唐明皇,聽了當然腦熱,就安慰她呀,愛妃呀,你別傷感啦,咱倆的愛情,是誰都比不上的呀。 楊貴妃才不吃這一套,而是讓他對著雙星發誓:“乞賜盟約,以堅終始”。 就這樣,兩人攜手焚香對著雙星發誓互相愛著對方矢志不渝去了。 簡單來說,這是一出楊貴妃擔心失寵,要求唐明皇發誓永遠愛她的小故事。 就是這么一出彌漫著愛情酸臭味兒的愛情戲,被脂硯齋說成埋伏元春之死的讖語。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整一部《紅樓夢》中,能與楊貴妃身份相當的,也就只有賈元春了。然而細究起來,這種說法卻很值得商榷。 首先,楊貴妃與唐明皇是真心相愛的,并且直到楊貴妃死去。而賈元春呢,卻一直未曾受過寵。 雖然書中沒有明寫賈元春與皇帝的感情,但是從一些細節我們仍能看出蛛絲馬跡來。 譬如賈元春封妃當天,是賈政生日,賈府擺宴吃酒,正鬧著,只見有太監來宣賈政入朝,嚇得合府人戰戰兢兢,惶惶不安。 按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賈元春已經入宮,至此至少也有六年光景,以寧榮二府的背景,賈元春在宮中行走這么多年,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這么號人,但凡賈元春生得姿容妍麗,就不會被冷落后宮多年。 另一面,如果賈元春一直被皇帝青睞,賈府必然也有耳聞并沾沾自喜,可是從賈政被召入宮中合家惶惶不安來看,賈元春入宮這么多年并沒有給他們一點底氣。所以,賈元春被封妃很突然,無論皇帝出于何種目的封她為妃,絕對不是因為寵她。 再說賢德妃這封號,很值得細品,歷史上用兩個字做妃號的非常少,一般來說,兩個字都是妃子去世后作為謚號的。而這賢德二字,字面看就是因為品德素質取勝,與姿色才華無關。女德這東西,在古代就像她們身體的某處器官一樣,絕大部分人都具備。而歷史上寵妃該有的美色、才華,賈元春都沒有,她不受寵,實在正常。 再有,賈元春省親后不到五個月,忠順王府的奴才就敢到榮國府和賈政毫不客氣地找蔣玉菡,態度傲慢,舉止無禮。但凡賈元春受寵,這忠順王能不忌諱著點?怎么連他府里的奴才都敢跟”國丈“冷嘲熱諷呢? 所以,將賈元春視為楊貴妃,而《乞巧》則暗示賈元春失寵而死,這是一廂情愿的想法了。 其次,若是單純將賈元春和楊貴妃身份類比,暗示賈元春像楊貴妃一樣死去,那就更不可能了。 我們知道,《長生殿》一共有五十場戲,《乞巧》僅僅是其中的一場,而且作為中間部分的戲,《乞巧》時期的楊貴妃和唐明皇還是你儂我儂、恩愛不絕的。若是要暗示賈元春跟楊貴妃一樣死去,那就該用《驚變》、《埋玉》這些真正描寫楊貴妃之死的戲。 所以,《乞巧》這出戲,與賈元春之死,扯不上關系。 那么作者想用這出戲暗示什么?曾有人認為這是暗示薛寶釵巧奪婚姻,按前面我們關于這出戲的解釋,這種說法顯然更要牽強了。而我個人則認為,這出戲,與林黛玉和賈寶玉有關。 很簡單,書中值得作者設出一戲作為讖語的,無非十二釵中人,而這些人中,只有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才是戲中那樣的海誓山盟、朝暮相惜,他倆也曾像楊貴妃與唐明皇一樣,互訴衷腸,賈寶玉更是說出”你放心“這種話。可最后結局我們都知道,他們被迫分離,黛玉遺憾死去。 以上就是我關于《乞巧》這出戲一點淺薄之見,一家之言,唯作閑聊罷了。 |
|
來自: liuhuirong > 《紅樓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