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一門恢復人體管理的學問,它和企業管理的原理一模一樣,企業管理人人可做,中醫也是人人可學,管理好企業比較難,學好中醫也比較難,成為大企業家者鳳毛麟角,成為大醫者也鳳毛麟角。 中醫背后有兩個科學原理,一個是整體決定局部的系統學原理,一個是系統的控制學原理。領悟了這兩個原理,中醫的科學性就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中醫的病因學,整體的自然決定局部的人,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與自然的矛盾激化;整體的環境決定局部的細胞,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內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體管理失控。 中醫的治療學,如果整體秩序井然,局部細胞就是整體的一個縮影,此時人體是完全健康的,之所以細胞會發生病變,都是整體的管理出了問題。因此,要想治好病,就必須恢復整體的管理秩序,因為按照整體決定局部的系統學規律,只要整體的管理恢復了,局部病變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恢復原有的功能,此時百病皆消。 一句話,西醫治病講究的是機械的一一對應,頭痛治頭,腳痛治腳,而中醫則是百病一法,不管什么病,它用的都是恢復整體管理秩序的辦法。但整體管理混亂的原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 那么整體的管理為什么混亂,又如何恢復整體的管理秩序呢?系統的控制學原理則告訴我們,平衡是秩序之本,失去了平衡,整體的管理就亂了,而恢復了平衡,整體的管理就恢復了。因此,中醫不管治什么病,它用的都是同一種方法,那就是用中藥之偏來平衡身體之偏。 中醫簡單吧,它不管得什么病,只要找出身體的心肝脾肺腎五個功能系統分別是功能亢進,還是功能低下,以及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然后再用中藥之偏分別來平衡它們就行了。即弱者補,實則瀉。 有人可能會問了,如何來找出身體之偏?傳統的方法是四診,學起來比較難。但有一種極為簡單的診斷方法,那就是根據五運六氣推理。只要告訴你出生年月日,就可以推導出先天五臟六腑的偏性,然后糾偏就行了。中醫并不象西醫那樣需要精準,它有一個非常寬泛的范圍,只要治療的大方向正確,基本上都有正向療效。而先天五臟六腑的偏性是疾病的內因,是根本,代表了疾病的大方向,因此,根據它來糾偏,就能夠成為一個普通的中醫。 當然了,要成為大醫,還是比較難的,它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而且還需要比較高的悟性。 首先,要成為大醫,必須悟到上述的兩個原理,一個是整體決定局部的系統學原理,一個是系統的控制學原理。這兩個原理書本上是沒有的,需要你從實踐中去悟。比如陰陽平衡,它指的是陽主陰從的平衡,而不是兩者之間的機械平衡。 其次,要精通五運六氣理論。因為疾病的內因是先天的體質偏性,它和最初的出生時間一一對應,疾病的外因是后天的自然變化,我們也可以用它來推導疾病的外因。要遇到疑難病的時候,用它可以很精準地判斷疾病的大方向。 其三,要熟練使用多種治療手段來治病。其中,針灸和遣方用藥是必須精通的。因為中醫每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其獨特的適應癥,你能夠熟練使用,在遇到各種不同的病人的時候,就能夠選擇最適合的方法,不僅療效快,而且成本低。 其四,要精通一門四診方法,最好的是脈診,因為經典中關于脈診的經驗積累最多,精通它,就能夠迅速地判斷病因,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比如,臺灣的張步桃,高峰時一天能夠治療400多人,使用的就是脈診。 其五,要想不斷提高水平,遣方用藥是比較精通的,因為中藥是唯一能夠精準地用中藥之偏來平衡身體之偏的方法,其它方法缺乏明確的量,療效沒有中藥好把握。但中藥經方太多,要學好需要費好大的力氣。更重要的是,還要學會精通各味中藥的性味歸經,在遇到不同部位疾病的時候,就能夠選擇更有效的藥物,使療效更好。 一句話,要成為大醫,真的很難,需要較高的悟性,還需要勤奮。不過,要成為一個不錯的中醫,還是不太難的,只要了解了中醫的學習方法,三五年就能夠達到。至于平時的調理,只要了解了身體的偏性,人人皆可調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