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如今的生活水平相比我們父母那一輩人來說,已經提高了很多倍,甚至很多家庭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細心的人就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生活水平不斷在提高,但現在人們的體質卻在下降。相信大家都有疑惑,這到底是因為什么? 其實,主要原因只有2點: 第1點是過于懶惰。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說過“用進廢退”,意思就是說人的身體、大腦都需要用,如果長時間放著不用,就會退化。現在的日子舒服了,很多人就變得格外懶惰,不光肢體不喜歡動了,大腦也不想思考了,久而久之,大腦退化了,體格也下降了。 第2點就是生活過于精致。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很多金領新貴、白領小資,他們平時過著精致的生活,吃美食、喝咖啡、開汽車、住豪宅,但是,他們沒有普通人吃得香、睡得穩,他們更容易疲勞、憂郁,甚至不少人晚上會失眠。日子久了,體質自然也就往下降了。 所以,提醒各位平時要在體質養生的角度,從生活中進行調攝,概括起來,關鍵在以下3點: 1、要懂得“治未病”的重要性 很多人只知道生病了就去吃藥,但很少人懂得“治未病”才是養生的重點。也就是說要在疾病發生之前,提前預測發展趨勢,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方法。 比如春天多吃蔥、韭菜、薺菜、香椿芽等,這些食物在春天生長旺盛,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可激發身體中陽氣的生發。夏天保持飲食清淡,夜臥早起,減少中暑的發生。秋天多吃一些像梨、百合等生津潤肺的食物,可以在秋季幫助養肺除燥。而冬天要注意保暖身體,早睡晚起,多休息,幫助收藏體內的陽氣。 總之,在平時生活中就要把“治未病”放在心上,要知道,對于普通人來說,這就是養生的重中之重,減少疾病發生,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 2、盡量做到“心神合一” 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人這一生,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無欲無求,很大一部分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欲望,甚至還有人會有貪念。但是,一個人不懂得克制,就被欲望損害。 你如果不相信,你可以觀察自己身邊的人,那些做事斤斤斤計較,每天心事重重,雜念叢生,心胸又狹窄的人,是很難長壽的。 所以,想要身體健康,擁抱長壽,平日里就要注意調“神”,以樂觀的心態對待事物,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事情,比如養花草、畫畫寫字、外出旅游等,把這些當作自己的愛好,對于提升體質很有幫助。 3、經常摩腹、捏脊 《黃帝內經》里說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如果一個人能夠重視脾胃健康,也可以改善體質。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他的巨著《千金要方》中就寫道:摩腹數百遍,可以無百病。 那么具體該怎么做呢? 摩腹:每次吃完飯之后30分鐘,以順時針方向,輕柔地按摩腹部,以每分鐘30圈為合適,每次按摩20分鐘就可以了。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正處于腹瀉的時期,摩腹就要以逆時針方向進行。 捏脊:俯臥,家人幫助捏。用雙手的拇指、中指、食指指腹,從尾骨位置開始,輕輕提起脊柱上面的皮膚,慢慢向大椎穴方向捏,每次都是從下往上,單方向進行。一般捏3次就行,皮膚微微發紅就可以了。 如果不方便捏脊,也可以自己睡在地板上,雙腳彎曲,以頭、臀為兩頭,脊椎受力,然后人就像小船一樣向兩邊搖滾。切忌睡在床墊上,因為床墊太軟,無法達到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