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鹿特丹世乒賽結束后,師生們一起討論:生甲:太好了,中國隊又包攬了全部冠軍!這叫實至名歸。競技體育就得靠實力說話。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見外國選手成功挑戰中國名將。一個國家長期壟斷某體育比賽的金牌其實并不利于這個項目的發展。生丙:有人主張中國隊應讓出一兩枚金牌,我不贊成,如果故意輸球,就有違公平競賽原則和奧林匹克精神…… 老師:同學們說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僅體現在乒乓球運動上,也適用于其他社會生活領域。 要求: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 壟斷與挑戰:論競爭生態的平衡之道 鹿特丹世乒賽的討論場景令人深思:一方歡呼中國隊的壟斷性勝利,一方擔憂長期壟斷對項目發展的負面影響,還有一方堅守公平競賽的道德底線。這場辯論超越了體育范疇,觸及了人類社會競爭生態的核心命題——如何在卓越與多元、壟斷與挑戰之間尋找平衡點。歷史告訴我們,任何領域都需要'鯰魚效應'的激活,需要打破固化的勇氣,需要建立讓后來者能夠超越前人的機制,這才是健康競爭生態的真諦。 壟斷往往導致停滯,這是人類文明發展史反復驗證的規律。中國乒乓球'一家獨大'的背后,是其他國家選手難以突破的技術壁壘和心理障礙。這種現象在商業領域同樣常見,如微軟在操作系統市場的壟斷曾一度抑制了技術創新。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警示:'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壟斷者常因缺乏有效競爭而失去進取動力,被壟斷者則因希望渺茫而放棄努力,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衰敗。明朝的海禁政策使中國航海技術從領先全球到迅速落后,正是壟斷思維造成退步的典型案例。因此,保持系統的開放性與競爭的多元性,是防止僵化的必要條件。 然而,簡單地要求強者'讓出'優勢地位,既不符合公平原則,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從不因為某個城邦連續奪冠而修改規則,相反,斯巴達人對體育的長期統治激勵其他城邦更加努力訓練。在當代,蘋果與三星的激烈競爭沒有通過限制強者來實現,而是在法律與道德框架內,依靠創新與效率展開角逐。司馬遷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競爭的本質是追求卓越而非刻意平衡,人為干預優勝劣汰的自然過程,反而會扭曲競爭的本真意義。真正的解決之道不在于壓制強者,而在于提升整體的競爭水平。 構建健康的競爭生態需要制度設計與文化培育的雙重努力。諾貝爾獎設立百余年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長期壟斷獎項,其匿名評審、輪換評委等制度設計保障了評獎的多樣性與公正性。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從'唯才是舉'到'分地取士'的演變,也體現了對地域平衡的考量。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說:'公平的競爭是美德之源。'我們需要建立既能獎勵卓越又能促進流動的規則體系,培養既尊重強者又鼓勵挑戰的文化氛圍。在教育領域,既應表彰優秀學子,也要為后進者提供趕超機會;在經濟領域,既要保護知識產權,也要防止壟斷行為。 乒乓球臺如同一個微縮的世界,上面的每一次對決都在演繹著人類社會的競爭哲學。追求卓越與保持開放并非對立選擇,而是健康生態的一體兩面。老子云:'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自然界的平衡智慧啟示我們:真正的強大不在于永遠屹立頂峰,而在于能夠與系統共同成長;真正的公平不在于結果均等,而在于機會開放。當我們在各個領域都能構建起這樣的競爭生態時,才能實現個體卓越與整體繁榮的和諧統一,才能讓每個參與者都在挑戰與被挑戰中不斷超越自我。 ![]() |
|
來自: 當以讀書通世事 > 《070-語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