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承上上回。 第三天,嘆氣,10公里,3750米 --- 4600米 --- 3950米,抵達高山荒漠后回到灌木帶。 (前情回顧: 第一天:11公里,1800米 --- 2835米 第二天: 5公里,2835米 --- 3750米) 威士忌路線怎么理解,完全是一道數學題。 第二天是第一天路程的一半,但是上升坡度一樣,所以主打一個陡。 第三天根本就是第二天乘以2倍,又陡又長還更高海拔,首次挑戰4600米,已經是登頂前的最高峰了。 行吧,一天比一天難就是了! Gladstone一臉嚴肅地跟我們強調:“爬高睡低,今天是適應高海拔的關鍵,一定要慢,讓身體循序漸進、適應高度,然后我們晚上的營地還會回到4000米以下,補充血氧休息到位,所以不用擔心。只要今天我們平穩過渡,登頂就不成問題。” ![]() 我非常喜歡這一天的風景,雪山到了一定的海拔就不需要(也不支持)植被的裝飾了,天陰的時候我總覺得Kili也像個陰沉著臉的老人,因為見過太多不平等而深深地皺著眉。 天晴的時候,我們坐在一整片開闊的平地上歇息,小口喝水,小口吃巧克力。Kili便也坐在我們的身邊舒展開眉頭,你看那山、那云都在我們腳下了,人類渺小到被這山體輕輕松松地融進懷抱中。 我們只不過是這龐大自然的又一個裝飾品,而大自然是沒有買家的,何談一個裝飾品比另一個裝飾品貴重的道理? 我也非常喜歡這一天的故事。 為了給我們“成功登頂”的信心,Gladstone先是舉正面例子: “有一對小情侶,男生愛登山,女生不喜歡也沒什么登山的經驗,但男生偷偷告訴我說他準備在山頂求婚,拜托我一定把他女朋友帶上山頂,然后他答應他女朋友這之后他就不登山了。” “然后另外一個向導跟著那個男生爬得快,先登頂了,我陪著這個女生。她就一邊爬一邊哭,我勸她說不要哭哭了浪費體力……然后不要想著自己難受,這是一場意志力的戰斗,只要你的大腦說服自己,你的身體就可以克服。” “最后她就到達山頂,答應了求婚!不過我又要勸她不要流下激動的淚水,也會浪費體力……” ???? ![]() 這什么恐怖愛情小說,要我我才不答應求婚呢,這完全是一場不顧我感受的自我感動嘛! 不,要我我壓根不會答應來爬這個山,如果我壓根就不喜歡登山…… 淳樸的Gladstone睜大圓圓的眼睛,“不不不,重點是!連她也爬上去了,我們一定可以的!” 好嘛! 感覺這個正面例子好像舉得不太成功,Gladstone又開始“反向恐嚇”我們。 “如果你是準備放棄想下山的話,要么就是有超貴的直升機救援,要么就是人力車。你們見過板車吧?下山你也是躺在這種車里,然后有四個人負責駕駛,左右兩個人負責用腳來調整方向,前面這個人就是人型剎車,后面這個人就是總控。” “就這么全靠人力地下撤到車能開到的最高營地去,沒什么快捷途徑。” “關鍵這些人都是老司機,一眼就能看出你是不是真的爬不動了需要救援。如果有人腿受傷了,他們絕對保證你可以又穩又快地抵達。” “如果他們感覺到你只是偷懶不想再爬了,哦喲,那你的下山之旅會教你好好做人的,祝你不要顛到散架!” 淳樸的Gladstone繼續睜著圓圓的眼睛,看進了我們的靈魂。 好嘛好嘛,永不言棄! ![]() 這場動員大會來得非常及時,因為第四天我就深切感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力竭。 第四天,5公里,3950米 --- 3995米 長得一副人畜無害的行程吧?只爬升50米都不到。 呵呵! Barranco Wall (早餐墻)是非常有趣但極為挑戰的行程,需要手腳并用的技巧攀巖。爬的時候我其實沒覺得太累,可能前一晚休息得很好,路線又不是單純地走,我的第一次高海拔攀巖進行得興致勃勃。 路上不乏遇到爬不動的游客,他們的向導字面意義地托著他們的屁股一層一層地往上。 我還笑人家呢,結果快抵達營地的時候,我自己突然一下腿軟的不行。 Gladstone架著我,“沒事這很正常,因為你不是專業攀巖者,所以有很多動作你花了遠不需要的大力氣,在4000米海拔以上,是很容易一下子缺氧而力竭的,休息一下緩過來就好了。” 力竭來得像颶風般又快又急。我甚至無法堅持走到5米之外的帳篷躺下,到了“飯廳”(一個團員們做飯、居住的大帳篷)門前的椅子立刻就癱下了,閉著眼睛大喘氣。 Kili Kili, 可不敢小瞧了你! ![]() 有趣的是,像Gladstone這樣有經驗的向導,并不會從一開始就跟你講清楚全程的,只會大概給你看下路線圖,然后說“每天晚上我們會再碰頭,具體講第二天的注意點”。 我感覺爬乞力馬扎羅的決定跟結婚的決定差不多,不能想得太清楚,太清楚了就會心生畏懼了。趁著上頭的時候,稀里糊涂地上了賊山便是。 當地的向導們會燃燒著眼睛里的小火苗,扛也把你扛上山頂去。 其實登不登頂,向導都是差不多的錢,我們早點下山他們還能提前收工,他們也沒有上登頂率的KPI。但常在這山里轉悠的他們,對山頂的敬畏、向往之心比我們又更誠摯幾分。 在坦桑尼亞的語境里,很多事情都是相當兩級分化的,階級的差異就像富人穿了一次就丟棄的鞋子,被窮人撿了,因為舍不得磨壞就頂在頭上走了很遠很遠的路。 但Kili不會,它對所有人不分貧富、一視同仁地苛刻。 “我們一定會一起站在山頂。” Gladstone“使命必達”的勁頭感染了我們,下一站,登頂夜! (未完待續) 我是陳小起,剛剛結束我遲到的間隔年,游記系列穩定產出中。 干貨攻略請移步小某書:佛系環游世界的陳小起。 我喜歡觀察人,琢磨人,記錄人,“啊原來人會這樣”,“啊為什么人會那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