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紀念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光華街北,落成于民國三十五年(1946)。抗戰勝利紀念堂是為慶祝抗戰勝利而建設的,顯示云南人民抗戰勝利的喜悅心情,是云南省的標志性歷史紀念建筑。抗戰勝利紀念堂建筑采用中國傳統宮殿式造型,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的欣賞價值,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深遠意義。2006年,抗戰勝利紀念堂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抗戰勝利紀念堂占地面積28.12畝,原址為清代云貴總督署,辛亥革命后是省立優級師范學校云瑞中學舊址。民國三十三年(1944)下半年,昆明市政府決定將因日本飛機轟炸而廢棄的原云瑞中學校址改建云瑞公園,并在公園內建“志公堂”,以褒揚云南省主席龍云(字志舟)的治滇善政。工程準備動工期間,日本宣布投降,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省政府將工程改為建設“抗戰勝利堂”。民國三十四年(1945)12月22日奠基,次年12月28日落成。 
俯瞰抗戰勝利紀念堂 抗戰勝利紀念堂建筑充分利用了當時的地形條件,總體布局緊湊,平面形式為一戰斗機形狀,對稱布局,結構嚴謹,功能由三部分組成:即前廳,包括門廳及左右廳;大廳,是當時少見的大空間結構;還有附屬用房。立面風格為中西合璧式的殿堂式建筑,造型美觀大方。部分屋頂是中國傳統的單檐歇山頂,檐下施半拱,飛檐翹角,漢白玉的臺基欄桿基本上沿用了清式做法。大廳部分為鋼筋混凝土的大空間結構,其它部分為混合結構。材料主要采用傳統地方材料如木、磚、石、特制大號瓦等,底座及欄桿為漢白玉。
 抗戰勝利紀念堂與其南門外跨光華街的云瑞公園和云瑞東西路兩側的環形建筑(酒杯樓)平面組合形成金樽美酒及花環的造型,顯示抗戰勝利的喜悅心情。紀念堂南門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2月經云南省各族各界代表大會決定抗戰勝利堂改名“人民勝利堂”,并決定建“人民英雄紀念碑”,1995年2月云南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勝利堂前的廣場上落成。2006年,人民勝利堂”更名為“抗戰勝利紀念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