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她活著的每個瞬間都感到痛苦。 ——《退貨兒童》 ![]() 文丨舊故麻袋 ∨ 眾所周知,韓國影視作品素以“敢拍”聞名,韓國導演將鏡頭一次次懟向自己國家的黑暗面,毫不避諱地向外界曝了不少黑料:自揭傷疤短處、嘲諷政府部門、袒露社會問題……這些敢說敢拍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反思,從而推動了韓國法律制度的完善。 電影《熔爐》以真實發生在韓國光州的“聾啞障礙人學校性侵案”為藍本,用聾啞兒童的血淚控訴引發民眾聯署抗議,最終推動韓國國會在一周內全票通過《熔爐法》。 電影《素媛》改編自“2008年趙斗淳性侵案”,將未成年人在性侵案中遭受生理、心理雙重創傷推到臺前,直接推動韓國《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的修訂,并引入“化學閹割”制度,并將兒童性侵罪的最高刑期從15年提升至無期。 電影《殺人回憶》改編自“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促使韓國國會通過修正案,廢除針對殺人犯罪的“25年公訴時效”規定,并加強了對未解決案件的司法審查機制。 電影《玩物》以“女明星張紫妍自殺事件”為原型,通過記者與女明星雙線敘事,揭露韓國娛樂圈“性招待名單”背后的財閥操控,直接促成韓國《性騷擾防治法》修訂。 如今,又有一部韓劇,一經播出,掀起輿論海嘯。 它的播出直接撕開韓國非法領養產業鏈的駭人內幕,雖然該劇改編自網絡漫畫,并未給出真實案例參考,但劇集播出不久,“兒童退貨”詞條在TikTok上播放破百億,青瓦臺請愿板涌進十萬條“嚴查領養機構”聯名,司法部門迫于輿論壓力,已緊急啟動“領養制度”調查。 這部靠獵奇視角、出位題材占據當前韓國話題度的新劇,名叫《退貨兒童》,從對社會貢獻的角度看,這絕對是一部“挑戰社會底線”的年度黑馬! ![]() 該劇講述的是一群曾被領養卻慘遭拋棄、轉賣甚至銷毀的孩子在掙扎求生后聯手展開復仇的故事。 沒錯,是部復仇爽劇,但它的“爽”終于不再是婚姻里狗血抓馬的算計,也不再執著校園霸凌的殘忍把戲,而是用社會奇觀,吊起你的好奇心,爽,成了一種感官刺激,而非宣泄出口。 編劇真是個大聰明,但聯想到韓國國內的厭童程度,只能說這部劇還蠻符合韓國國情的,放眼全球,沒有哪個國家敢把“販賣嬰兒”這樣的題材擺上臺面,可這是韓國,反正生育率都已經是全球最低了,與其讓影視作品苦口婆心地催婚催生,還不如用魔法打敗魔法。 ![]() 《退貨兒童》有個脊背發涼的設定:上流階層挑選嬰兒基因跟買菜沒區別,孩子19歲前可無理由退貨,被退貨的兒童被稱為“瑕疵品”,為了永絕后患,這些孩子都會被塞進鐵桶澆灌水泥,進行所謂的“無害化銷毀”。 而且退貨理由完全由買方說了算,因身體殘缺、智力問題退貨都算是基操了,甚至連“笑容廉價”都可以成為退貨理由,領養家庭只要一個電話就能輕松甩掉包袱,然后繼續下一輪優質基因的挑選。 ![]() 泰植大叔最初為了賺錢,在水泥廠做著灌注水泥的工作,這份工作報酬豐厚,老板經常會帶著黑色箱子或袋子前來銷毀。 其實他心里清楚,這些袋子里裝的或許是尸體,但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打工準則,他從未問過老板,老板也非常喜歡他這樣的員工,給錢超爽快。 直到有一天,本打算將袋子扔進桶里灌水泥的他,突然看到袋子里有動靜,好奇心驅使,他打開了袋子,才終于明白,這么多年賺的錢有多罪惡。 ![]() 袋子里有一個淚眼婆娑的女孩,撕開她嘴上的膠帶,她一個勁求饒,泰植大叔于心不忍,救下了孩子。 為了贖罪,他利用工作之便,救下了好幾個本應被“銷毀”的孩子,并暗中調查,追尋真相,想要找到銷毀孩子的邪惡組織復仇。 ![]() 他分別救下了雅鉉、主安、宥娜、成宇,并秘密培養他們,教他們槍法、格斗,偵查技術及反偵察的能力。 ![]() 這些被救下的孩子都有著悲慘的過去。 雅鉉17歲被生母棄養,被標注“無存活價值”。 主安被養父精神虐待,神父領養主安只是為了塑造“慈善家”人設。 宥娜常年遭受校長養父的催眠侵犯,表面“慈父”形象,對宥娜千依百順,可關懷外表下藏著虛偽和別有用心,徹底“玩膩”后,像丟垃圾一樣,將其拋棄。 ![]() 成宇曾是政治家養父拳腳下的“表演道具”,被要求戴上狗鏈趴地上吃飯。 身處上層社會的上流階層揮金如土、耽于享樂,通過領養小孩的行為來維護自己的“社會資本”與“身份標識”,提升公共聲譽,塑造個人形象。 ![]() 11歲的時宇本是養母精心挑選的高智商“優等小孩”,被領養后,養父母對時宇的照顧無微不至,但他的學習能力與成績令養母擔憂。 ![]() 一次公開課的失望表現,讓養母顏面盡失,課后養母極力爭取,可老師仍委婉拒絕了“時宇繼續在校就讀”的請求,并表示時宇智商不夠格。 ![]() 僅僅因為老師一句話,養母當即下決心放棄時宇,他們在撫養時宇傾注了無數心血,花費了不少錢,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個“瑕疵品”。 ![]() 售后處理時,時宇被泰植大叔救下,但由于年齡太小,一時間無法接受被母親拋棄的事實,依然選擇相信養父母。 ![]() 最后跑去電話亭撥通了養母的電話,可就是這一舉動,暴露了泰植大叔的身份,同時也暴露了其他被救孩子的藏身之地。 ![]() 事后泰植大叔遭組織殺手追殺,車毀人“亡”,沒了大叔的庇佑,五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開始逃亡,他們并不想就此罷休、過東躲西藏的生活,一致認為應該找到真相,為泰植大叔和曾經遭受虐待的自己復仇。 ![]() 為什么會有如此“邪惡”的題材?劇中曾提及一則理論:嬰兒工廠,就是所謂“完美基因進化論”,指的是劣等基因會被淘汰,唯有優良基因得以存續。 以前老一輩信奉的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打地洞”,什么樣的家庭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強調父母本身對子女先天遺傳和后天成長的重要性。 可現在,社會信奉的是“精英教育”,哪怕是只賺皮毛的打工人,也會花費大量的教育支出去培養自己的孩子,去爭一爭,卷一卷,指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打破階級固化。 ![]() 隨著社會精英越來越多,“基因論”在精英群體中尤為盛行。 《退貨兒童》劇中更是將上流精英階層對這一觀點的信奉推上了新高度,劇中領養人的身份大多是光鮮亮麗,有政客、校長、醫生……但他們背地里卻是戀童癖變態、家暴狂、PUA達人…… 雖是虛構故事,但每個細節都透出著詭異的寫實味,他們對“完美基因”深信不疑,執意要將所謂的“劣等基因”扼殺在搖籃中。 ![]() 可當孩子們淪為商品,被貼上特定標簽和價格時,便再難被視作“人”看待。 劇中參與買賣的人不僅無惡不作,更漠視生命,這些偽善者披著“慈善”外衣,做著令人發指的惡事。 ![]() 該劇題材辛辣、尺度大膽,聚焦社會灰色議題,揭露從代孕到領養、棄養的非法產業鏈,不僅顛覆三觀、揭露人性之惡,更揭開了“領養神話”的糖衣。 或許大家會以為,電視劇只是被創造的藝術形式,為的就是博眼球,攢流量,但藝術源于生活,真實世界的殘酷可能更讓你毛骨悚然。 ![]() ??今年5月,韓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歷經兩年調查后發布重磅報告,揭露韓國政府數十年來縱容私營機構以“跨國領養”名義系統性“販賣兒童”的驚人事實。 私營領養機構通過偽造“棄嬰證明”、虛構“兒童身份”等手段將兒童販賣打造成“暴利產業”。 報告顯示,1955年至1999年間,至少14萬名韓國兒童被送往歐美國家。 在已公布的案例中,有367名被收養者聲稱,自己的身份被篡改,并被集體登記為“孤兒”。 ![]() 正如劇中呈現的兒童福利機構,這些機構表面上以專業領養服務成為精英家庭的首選,工作人員扮演著為孩子謀福利的“暖心媽媽”,背地里卻隱藏著從事“兒童買賣”的陰暗勾當。 不過該劇后續表現比較乏力,雖然逃亡五人組在和組織殺手較量過程中戰斗力超強,但每次都能逃脫,有太多的巧合,太多的主角光環,后面還鬧出了“第8集大結局被提前到第6集播出”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大烏龍,導致劇集背上了“草臺班子”的標簽,影響了它的后發力。 ![]() 但有一說一,有人愿意將這樣的題材拍出來,敢于頂住輿論壓力,將整條產業鏈模擬出來,已經是奇跡般的存在。 世界上有多少陰暗的角落還未被看見,有多少灰產還在滋長,又有多少“蘿莉島”、“福利機構”正在發生殘酷的事,多少未成年人正在遭受傷害……希望更多的影視作品可以直面黑暗,揭露黑暗,反擊黑暗。 ![]() 希望社會對孩子多一點善意,多一點包容和理解,少一點仇視和厭惡,也希望所有的孩子無憂無慮、健康快樂的成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