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備些中成藥,能應對日常小病小痛。以下40種藥店常見中成藥,按適用場景分類整理,方便對照選用。 一、感冒發熱類 1. 風寒感冒顆粒:風寒感冒初期,怕冷無汗、流清涕、渾身酸痛時用,能發汗解表。 2. 風熱感冒顆粒:風熱感冒(嗓子疼、黃痰黃涕、口干)的基礎用藥,清熱疏風。 3. 銀翹解毒片:風熱感冒伴頭痛、咽喉腫痛,性價比高的經典藥。 4. 連花清瘟膠囊:流感季常用,適合高熱、肌肉酸痛、咳嗽痰黃的重癥感冒。 5. 小兒感冒寧糖漿:兒童風熱感冒專用,口感溫和,緩解發熱、鼻塞。 6. 午時茶顆粒:風寒感冒兼消化不良(惡心、腹脹),喝了暖腹又解表。 7. 防風通圣丸:感冒同時長痘、便秘,表里俱實的“上火感冒”適用。 二、咳嗽痰多類 8. 通宣理肺丸:風寒咳嗽(痰白清稀、怕冷),能溫肺止咳。 9. 急支糖漿:風熱咳嗽(痰黃黏稠、咳得急),止咳化痰見效快。 10. 川貝枇杷膏:干咳少痰、咽喉干痛,潤肺效果好,兒童也能吃。 11. 橘紅痰咳液:痰濕咳嗽(痰多色白、喉嚨呼嚕響),燥濕化痰專用。 12. 小兒化痰止咳顆粒:嬰幼兒感冒咳嗽有痰,能稀釋痰液方便咳出。 13. 養陰清肺丸:秋季干咳無痰、喉嚨癢,適合陰虛體質。 14. 蛇膽川貝液:肺熱咳嗽伴胸悶,清熱化痰力度較強。 三、腸胃消化類 15. 保和丸:吃多了腹脹、反酸、不消化,消食化積的“急救藥”。 16. 香砂養胃丸:胃寒人群(吃涼的胃疼、惡心),溫胃理氣的常用藥。 17. 小兒化食丸:孩子積食(口臭、便秘、不愛吃飯),消積效果明顯。 18. 參苓白術散:長期脾胃虛弱(吃一點就脹、大便稀),健脾祛濕的基礎藥。 19. 藿香正氣水:夏天中暑或吃壞肚子(惡心嘔吐、腹瀉),但味道沖可選膠囊。 20. 附子理中丸:虛寒性腹瀉(肚子冷痛、大便清稀),能溫中散寒。 21. 香砂六君丸:脾胃氣虛兼濕氣重(乏力、腹脹、舌苔厚),補脾氣又去濕。 四、上火炎癥類 22. 牛黃解毒片:牙齦腫痛、口舌生瘡、便秘,瀉火但不可久服(傷脾胃)。 23. 玄麥甘桔顆粒:喉嚨干痛、聲音嘶啞,滋陰潤燥,比牛黃解毒片溫和。 24. 黃連上清片:“上火”癥狀多(頭疼、牙疼、嗓子疼、便秘),清熱范圍廣。 25. 杞菊地黃丸:肝火旺導致的眼睛干澀、紅腫、視物模糊,兼補肝腎。 26. 一清膠囊:咽喉腫痛、牙齦出血,血熱引起的炎癥適用。 27. 龍膽瀉肝丸:肝膽濕熱(口苦、口臭、眼睛紅、小便黃),清利濕熱專用。 五、疼痛不適類 28. 布洛芬緩釋膠囊:頭痛、關節痛、痛經都能用,止痛退燒效果強。 29. 風濕骨痛片: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關節紅腫熱痛),散寒止痛。 30. 獨活寄生丸:老年人關節酸痛、腰膝無力,補肝腎又祛風濕。 31. 頸復康顆粒:頸椎病引起的脖子僵、手臂麻,活血通絡緩解僵硬。 32. 活血止痛膠囊:跌打損傷(淤青、腫痛),活血化瘀見效快。 33. 元胡止痛片:氣滯血瘀導致的頭痛、胃痛、痛經,理氣止痛效果穩。 六、失眠安神類 34. 交泰丸:心腎不交失眠(心煩睡不著、舌尖紅、手腳心熱),交通心腎助眠。 35. 歸脾丸:氣血不足失眠(多夢易醒、乏力、臉色差),補氣血兼安神。 36. 酸棗仁顆粒:單純失眠(躺下腦子停不下來),安神助眠不依賴。 37. 加味逍遙丸:更年期女性失眠(煩躁、易怒、月經亂),疏肝健脾穩情緒。 七、婦科調理類 38. 益母草顆粒:血瘀型月經不調(量少、色暗、有血塊),活血調經。 39. 艾附暖宮丸:虛寒痛經(經期怕冷、小腹冷痛),暖宮效果明顯。 40. 八珍益母丸:產后或經期后氣血虛(乏力、經量少),補氣血又調經。 用藥提醒 辨證選藥:比如同樣是感冒,流清涕用風寒感冒顆粒,黃涕用風熱感冒顆粒,用反會加重癥狀。 控制療程:中成藥也有副作用,像牛黃解毒片、黃連上清片不可連續吃超過3天。 特殊人群:孕婦(如益母草顆粒禁用)、兒童、老人用藥前最好咨詢藥師。 及時就醫:服藥3天癥狀沒改善,或出現高熱、劇烈疼痛等,別硬扛,趕緊看醫生。 這些中成藥是家庭藥箱的“好幫手”,但終究是“藥”,對癥用才安全。平時多留意自身癥狀,選對藥才能事半功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