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非常的基礎,還和生活相關聯很大,如果很差的話,那只能證明一點,孩子還沒專注到學習上,或者說還不理解學習這回事。 不否認也有一些題目比較繞,不過除了這些題目,大多數都是基礎題目。 數學和其他科目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就像一個鏈條、一把梯子,漏掉一個鉤、一道杠,就有可能造成難以為繼的情況。 所以,每一步都最好不要落下。 對于孩子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抓課本,把課本吃透,每一個定義、每一道例題、每一道習題都吃透。 之后再說其他的。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孩子課本了,不知道現在課本和我們那時候有何區別,但不管怎樣變化,基礎題目都離不開課本上的知識。 網課這個東西,我一直也不太愿意接受,畢竟在學校里都沒學好,報網課去補等于于事無補。 所以,孩子沒有學好的原因,還是要跟老師去細細了解,哪一方面有問:是計算?是邏輯?還是知識點沒掌握? 這就是家長有文化的優勢,我們小時候家長完全不能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他們不懂、即便懂也沒意思參與進去。 家長有文化,幫助孩子去理解學習、提高學習能力、提高成績,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可能你會說有老師教啊,是的,有老師教。但是每個老師有可能面對的是七十個、一百個孩子,而老師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家長有能力的時候,不去使用,是不是一種浪費?是不是對孩子的一種忽視? 能來知乎上提問題的家長,我認為還是有這個能力的,即便不能輔導高年級的功課,也能提醒孩子要把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 先去找到孩子差在哪個地方,就從那個地方開始補起,或許已經四五年級了,但還會計算錯誤,那就去補計算,每天都練; 或許還是低年級,計算不了人民幣、時間,那就從去超市購物、從家里的鐘表開始; 或許是不理解方程是什么,或許弄不懂條形圖、餅圖、折線是啥樣的,或許不會計算分數、倍數,……,那就先去把定義背下來,吃透它,再去做題。 還要有耐心,先設置低一點的目標,一步步來,多鼓勵多引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