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請求:哪位讀者能幫忙獲得傅大慶翻譯的《戰爭論》,請留言與我聯系,非常感謝。 ![]() 傅大慶(1900—1944),江西臨川上頓渡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國際共運活動家、隱蔽戰線英烈。生平可概括為“三個第一”: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在東南亞多國創建共產黨組織的華人;第一位把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完整譯成中文的共產黨人;抗戰時期第一位在北平城內建立地下電臺并犧牲的秘密工作者。 一、成長與留蘇 · 1900 年生于江西臨川。 · 1919 年參加五四運動。 · 1920 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 1921 年與劉少奇、蕭勁光等同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轉為中共黨員,取俄文名“費德洛夫”。 二、大革命與北伐 · 1924 年夏奉調回國,任孫中山蘇聯顧問鮑羅廷和加倫將軍的翻譯。 · 1925—1926 年隨軍兩次東征、北伐,奔走于國共高層之間。 三、南昌起義與廣州起義 · 1927 年8 月參加南昌起義,后回臨川組織農軍接應南下部隊。 · 同年12 月參加廣州起義,失敗后退往香港。 四、東南亞建黨 · 1928 年受中共中央委派赴新加坡,任中共南洋臨委常委兼宣傳部長。 · 1930 年5 月按共產國際指示創建馬來西亞共產黨,當選首屆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長,與胡志明并肩領導東南亞民族解放運動。 · 主編《馬來西亞工人》月刊,在泰、緬、印尼、菲等國建立黨團組織。 五、被捕與出獄 · 1931 年6 月被英殖民當局逮捕并引渡回上海、南京,屢遭酷刑,始終不屈。 · 抗戰爆發后,經宋慶齡營救出獄,旋即在武漢、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 六、譯介《戰爭論》 · 1938—1940 年在重慶南方局期間,利用業余時間將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由俄文轉譯成中文;朱德、葉劍英譽為“中國當代最好的譯本”。 七、北平潛伏與犧牲 · 1941 年6 月,受周恩來、葉劍英派遣,攜新婚妻子楊潔潛入日占北平,以失業經濟學教授為掩護,在鼓樓附近建立秘密電臺,直接與莫斯科通報華北敵情。 · 1944 年7 月23 日深夜電臺被日憲兵破獲,傅大慶被捕,后遭秘密殺害,年僅44 歲。 · 1946 年1 月,經葉劍英、李克農多方調查,證實其已于抗戰勝利前夕壯烈犧牲。 八、身后榮譽 · 新中國成立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 葉劍英為其題詞“義無反顧”。 · 江西臨川、北京西山等地均設有紀念展陳,緬懷這位“戰斗在敵人心臟”的國際主義戰士。 他翻譯的《戰爭論》有什么特點? 傅大慶譯本(1940 年 11 月學術出版社版)被朱德、葉劍英稱為“中國當代最好的譯本”,其特點可歸納為“六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