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雖小,干系重大”。塔山雖然是個很不起眼的小村,但塔山維系著全中國的戰局。塔山的背后就是錦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塔山是阻止國民黨軍北上支援錦州阻擊戰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后一道防線。如果塔山頂不住,守不住,東北聯軍就會遭受重大損失,從而有可能改變東北甚至整個解放戰爭的戰局。所以,塔山不僅僅是塔山,錦州也不僅僅是錦州,東北也不僅僅是東北,而是維系著全中國啊。這也難怪小小的塔山戰后一舉聞名世界。作為以少勝多的世界經典戰例,塔山阻擊戰被收入美國西點軍校的教科書。 我沒當過兵,更未參加過戰斗。但通過閱讀歷史,我深知塔山阻擊戰對遼沈戰役以及對推進全國解放的極為重大的戰略意義。 在遼沈戰役60周年之即,我有幸來到當年塔山阻擊戰的戰場,探聞塔山過去的硝煙,追尋歷史的足跡,了解它厚重的歷史價值,一直是我所想和所思的。 不忘戰史,不忘過去,討取薪火,振興中華。我參觀了遼沈戰役紀念館,模擬戰場充滿硝煙的大屏幕,真實再現了當年慘烈的場景,讓人感慨萬千。駐足塔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同當地老人交談那場震驚世界的塔山阻擊戰,他們告訴我一句話: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從塔山山村路過時,以無比懷念和崇敬的心情注目塔山。
塔山是遼東灣上一個百多戶人家的村莊,稱塔山堡。塔山也并不險峻,僅有42米高。它位于錦州與錦西之間,距錦州30公里,東臨渤海,西接白臺山,紅螺山,緊貼錦西高地,兩錦公路從村中穿行而過。北寧線鐵路于村東一公里處與公路平行北上。它就像整個防線上的門閂一樣,把這個門閂扦上,就等于把國民黨軍的“東進兵團”關在了門。攻下錦州,就是毛澤東“關門打狗”解放全東北的偉大戰略部署。 錦州戰事并不讓林彪擔心,而塔山才是林彪的一塊心病! 錦州是東北的門戶,而塔山是錦州的門戶,如果塔山守不住,蔣介石的東西對進兵團,分別從錦西、沈陽出動夾擊處于堅城之下的東北聯軍攻錦部隊,東北聯軍就有可能腹背受敵,將處于十分不利的局面。 這場大戰有兩個統帥部:毛澤東與蔣介石進行一場戰略大決戰。毛澤東比蔣介石棋高一籌,出奇制勝;蔣介石一招不慎全盤皆輸。在戰場上蔣介石這個黃埔軍校校長真正面對的是他的學生林彪。蔣介石乘軍艦親臨葫蘆島,林彪坐陣錦州附近的虻牛屯。塔山一線是交戰雙方的生死線。可以說把雙方逼到懸崖邊上,毫無退路可言。在利害攸關之時,誰也不能有絲毫的掉以輕心,雙方都知道這里將進行一場生與死的搏斗。 蔣介石含著淚對他的將軍們說:“萬一你們這次打不贏,那么,只有來生再見了。” 林彪扳著臉對四縱司令員吳克華說:“拿不下錦州,軍委要我腦袋,守不住塔山,我要你腦袋!”四縱司令員吳克華在師以上干部動員會上表決心說:“即使四縱被打掉四分之三,也要堅決完成任務。打掉我吳克華,還有莫政委、胡副司令,我們誓死與陣地共存亡,決不讓國民黨軍前進一步。” 軍中無戲言。但林彪心里還是打鼓:塔山是陣地戰,從雙方軍事力量、裝備對比都劣勢于國民黨軍。東北聯軍以8個師阻擊,蔣介石且在葫蘆島彈丸之地集結了11個師。擺出了決戰的恣態,而且又是打陣地戰。一但開戰,其激戰的程度無法用語言描述。 林彪得知老將又從海上增兵,心生余悸,林彪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準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怎么吃?”強調情勢變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攻錦之心動搖了,他擅自以林、羅、劉的名義給中央發出急電想回打長春。 林彪的動搖和接下來不執行中央決定,令毛澤東大為腦火。毛澤東首先把一場偉大戰略決戰放在東北,是整個戰爭決策的突破口,也是贏等整個戰爭的起點。毛澤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偉大氣魄就在于此。毛澤東堅持初戰勝利對全國戰局的影響不可估量,南下打錦州部署已定。而林彪仍然拖延南進,在毛澤東嚴厲批評以后,思想才有所轉變,于1948年9月21日,指揮部才離開雙城南進,10月2日晚抵達彰武車站。其實,中央早已把各兵團、梯隊攻錦外圍掃清,“箭”在弦上,就等對錦州發起總攻的命令。 10月3日晨,林彪指揮部隊繼續原地待命。劉亞樓心如火燎,問101(林彪的代號)是否前進?林彪搖頭不說話。劉知道林彪又起動搖之心。直到晚上10點火車仍停留車站未動。這時劉亞樓按捺不住,找到羅榮桓政委,羅也感到奇怪,這樣下去將遺誤戰機,羅榮桓面色嚴峻,拉上劉亞樓去找林彪。 羅榮桓苦口婆心勸林彪說:“剛下的攻錦決心又突然改變,如何向中央解釋?現在幾十萬部隊拉到遼西,錦州外圍已掃清,指戰員斗志正旺,忽然停下來,戰士怎么想?” 林彪陰沉著臉在月臺上散步,突然扭過身問劉亞樓:“參謀長,你的意見呢?” “我同意政委的意見,打錦州。”劉亞樓堅定地說。 林彪不好再說什么,叫參謀追回向中央發出的那份急電。羅榮桓說不要軍委回電,重新表個態,說明我們仍擬攻打錦州。 東北聯軍指揮部在滾滾車輪聲中揮師南下。攻錦最關鍵還在于塔山,林彪作了重要部署,讓東北聯軍11縱、熱河獨4旅、獨5旅據守塔山一線。10月4日,林彪對塔山不放心,他又將有4萬兵力的4縱也放到塔山,共計8個師,由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統一指揮。4縱作戰頑強勇猛,威名顯赫,執行命令堅決,善打陣地戰,也能打運動戰,在防御戰中有頑強的戰斗力。4縱從進入陣地就全力挖戰壕、修工事、修掩體、埋地雷等,做好陣地大戰的一切準備工作。為什么把防守塔山重任交給4縱?其中有個重要原因是4縱有一個非常“狠”的副司令員胡奇才,4縱老兵都知道,誰要叫胡奇才“狠”上了,不死也扒層皮。林彪從來沒有發過點將上前線的電報。塔山剛打響不久,林彪就發急報,點名叫胡奇才立即到12師第一線去,塔山惡戰6晝夜,他坐鎮5天5夜,他不用吭聲,你就往死里打吧! 1948年10月10日凌晨,一場最激烈、最殘酷的塔山阻擊戰打響。國民黨在40余門重炮、7架飛機和兩艘軍艦的掩護下,出動四個師的兵力,由連、營、團長帶頭,督戰隊壓后,叫著往上沖,掄番攻擊我塔山陣地,幾十分鐘就有5000多發炮彈砸向塔山。雖然對塔山陣地有很大破壞,但仍存留有大量的地堡、鐵絲網,成為阻撓國民黨步兵突破的巨大障礙。塔山雖然處在國民黨軍重火力之下,但與敵隔著30米寬的小河床,便于我軍發揮火力。國民黨整團整師一波一波成建制的沖鋒,滿山遍野都是人,到處是炮聲震天,地動山搖,槍彈如雨,硝煙彌漫,塔山成了一片火海。東北聯軍的炮兵同國民黨炮兵進行激烈的炮戰,我軍以密集炮火猛擊國民黨第二梯隊的集結地域。當日國民黨軍共向白臺山陣地沖鋒7次,向塔山陣地沖鋒9次,在遭受重大傷亡之后,仍毫無進展。在這樣的瘋狂攻勢下,4縱競創造了戰史上偉大奇跡,打得國民黨軍眼看著塔山飄揚的紅旗失魂喪膽。 羅榮桓看到塔山防線的危險性,他建議作戰處長蘇靜去4縱協助指揮作戰。林彪同意后,羅榮桓叫來蘇靜,開門見山的說:那里有一場惡仗,你的任務就是當參謀,出主意,協助四縱守住塔山。告訴四縱死守硬拚,堅決死守陣地,要不惜一切代價,任何情況下也不能動搖,一定要頂住,頂住就是勝利。 為了守住塔山,不讓國民黨軍有任何突破的可能,林彪又命令一縱進駐錦州和塔山之間的高橋地區。做為戰役總預備隊,這是一支與蔣介石“東進兵團”拚老命的本錢,無論攻打錦州的部隊如何吃緊,林彪一直不敢動用這支部隊。 1948年10月13日是塔山阻擊戰更加激烈的一天。國民黨的炮兵在拂曉又開始向白臺山、塔山猛烈的轟炸,我軍防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然而國民黨軍士兵一沖到我軍陣地前,馬上就被我密集炮火壓得抬不起頭來。12日這一天,國民黨軍沒有來,各種跡象表明,國民黨軍還在醞釀大規模進攻,我軍利用12日休戰一天的機會搶修加固工事,擴大射界,增修防坦克壕,增設防炮洞,在前沿埋設了地雷、爆破筒和各種鐵絲網。四縱在塔山陣地約1000米寬的正面上配置了16挺重機槍,49挺輕機槍,9門六0炮及團屬迫擊炮。在這種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國民黨仍采取密集沖鋒的人海戰術,必然要遭到重大傷亡。這一天我軍傷亡也很大,28團傷亡超過800人,很多連隊傷亡過百,一個加強排50多人,打到最后只剩6個人。在塔山最危急時,一向以士兵生命為重的林彪抓起電話沖著程子華大吼:“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塔山!” 國民黨軍誓奪塔山,我軍誓守塔山。是雙方生與死的博斗。那時在蔣介石的心中,葫蘆島的地位比臺灣高多了。蔣介石在選擇退路時,剛開始并沒有想逃到臺灣,而是看中了葫蘆島。葫蘆島也臨海,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它一頭擔著東北,一頭擔著華北,實在是戰略寶地,戰略基地。要想救錦州,必先奪塔山。為此,蔣介石急紅了眼,乘“重慶號”巡洋艦來到塔山附近的海面,14、15、16日連續三天親臨指揮、督戰。他還特派他的隨身參謀羅澤聞前來督戰,并把一直舍不得用的“鎮山法寶”號稱沒有丟過一挺機槍的“趙子龍”師也派上戰場。 1948年10月14日天剛亮,國民黨以4個師的兵力又全線向塔山進攻。敵華北督戰主任羅奇下死命令,一定拿下塔山,怯陣者殺無赦。一時間塔山陣地炮火連天,敵飛機助陣,那些頭戴大蓋帽的國民黨軍官組成的敢死隊波浪式的進攻,如潮水涌來,好像吃了“刀槍不入”的藥,手提槍,胸前掛手榴彈,高喊:“攻下塔山有賞,官升三級!”攻擊的兇猛程度可想而知。堅守塔山陣地的28團傷亡慘重,很多連排基本都拚光了。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塔山陣地出現熱烈支前的場面,以路軌枕木和居民送來的大門搶修工事,日夜堅守陣地與國民黨軍拚刺刀,打得勇猛、頑強,頂住了國民黨軍無數次集團沖鋒和敢死隊的沖鋒。在塔山阻擊戰中,34團政委江民風在團長不在的情況下代理團長,一直在前線指揮,打得最激烈時,34團指揮所空無一人,江民風親自率領預備隊沖上陣地,給戰士們極大的鼓勵。戰后12師34團獲得“塔山英雄團”的稱號,焦玉山成為全軍聞名的“塔山英雄團”的團長。 14日塔山戰斗一直打到黃昏,猛烈程度歷史罕見。敵95師幾乎被打殘,他們的其它部隊也是傷亡慘重。敵軍的斗志完全喪失,而塔山陣地卻寸土未失。塔山陣地真正成了國民黨軍不可跨越的銅墻鐵壁。到15日中午,敵軍全線潰退,塔山戰役結束。塔山阻擊戰的勝利,保障了我軍主力攻錦的勝利,實現了“關門打狗”,把國民黨軍殲滅在東北的目的,實現了毛澤東偉大戰略決戰的部署。10月16日,蔣介石再一次從北平飛到葫蘆島,得知錦州陷落,他氣得要槍斃攻不下塔山的54軍軍長闕漢騫,大罵:“你不是黃埔生,你是蝗蟲!”如此優勢兵力,卻拿不下一個小小塔山。這是蔣介石作夢也想不到的,但事實的失敗讓他目瞪口呆。 在戰略大決戰中,我軍取得偉大勝利。在這場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為殘酷的陣地防御戰中,4縱以傷亡3000余人的代價,斃傷國民黨副團長以下官兵6222名,俘敵667名,直到塔山戰斗結束,作為總預備隊的一縱還沒有派上用場。 蔣介石“御駕親征”也未能挽救他失敗的命運,而更加速了他的敗局。1948年10月14日上午10時,萬炮齊發,震天動地的攻錦戰斗打響了,號稱“固若金湯”的錦州,經過31個小時的戰斗,全殲范漢杰守軍13萬人。21日,長春鄭洞國投降,11月3日我軍一股作氣攻克沈陽,至此東北全境解放,共殲敵47萬。70萬東北聯軍高唱勝利凱歌揮師入關挺進華北,揭開又一大戰役的序幕——平津戰役。 當年參加塔山戰斗的將士不知有多少人重游過他們撕殺拚搏的戰場,回顧那震驚世界的塔山阻擊戰,有8位開國將軍立下遺囑,死后魂歸塔山。他們是吳克華、莫文驊、歐陽文、胡奇才、江燮元、李福澤、焦玉山和江民風。4縱副司令員胡奇才,是林彪點名到12師第一線堅持5晝夜的指揮員,他曾4次重訪塔山,每次都長久地站在當年的前沿陣地沉默不語,五晝夜的生死血戰令他終生難忘。他告訴老伴:“我是塔山阻擊戰的幸存者,做夢都想到這地方,死后一定回塔山,這樣我的靈魂才能安穩。”2003年11月江民風將軍逝世,2005年清明江民風夫人劉光復老淚縱橫地送老伴來塔山與戰友團聚。在743位烈士合葬墓的背后,是8位將軍墓。 塔山阻擊戰讓我更加深知今天幸福來之不易,和諧盛世來之不易,是千百萬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倍加珍惜,永不忘懷。松濤是烈士不息的聲音,烈士的理想高擎在紀念碑塔尖,他們的無聲語言和理想,激勵和鼓舞我們生者,讓我們為偉大中華民族復興而奮勇向前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