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福多多。 人老了,都盼著子女能孝順,自己晚年能有個依靠。可現實往往跟想象的不一樣,有些子女的表現,真是讓父母寒心。 我們小區的老王,前陣子生病住院,兩個兒子沒一個愿意全天陪護的。老大說工作忙走不開,老二說家里孩子小離不了人,最后還是老王的老伴兒一個人在醫院跑前跑后,累得差點跟著病倒。老王躺在病床上,看著別人家兒女床前床后地伺候,心里那滋味,別提多難受了。 這事兒在小區里傳開,大家都在感嘆,養兒防老,可真到老了,能防住的又有幾個呢?其實,一個孩子將來會不會孝順,從小到大的一些習慣里,就能看出端倪。 做父母的,如果發現孩子有下面這幾種習慣,別不當回事,早點看清,給自己留好后路,比什么都強。 01.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從不體諒父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凡事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從不懂得體諒父母的難處,那別指望他老了能有多孝順。 我表姐家的兒子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從小,表姐和姐夫就把他當成寶,什么都給他最好的。他想買最新款的手機,三千多塊,表姐夫一個月工資也就五千,省吃儉用給他買了;他想跟同學去旅游,開口就是幾千塊,表姐二話不說就給。孩子從小到大,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從沒問過爸媽為了這些付出了多少。 后來他上了大學,放假回家,除了打游戲就是跟朋友出去玩,在家連個碗都懶得洗。表姐讓他幫忙拖個地,他還老大不樂意,說:“我上學那么累,回來不就該歇著嗎?” 表姐聽了心里拔涼拔涼的。他只看到了自己的“累”,卻從沒看見媽媽每天下班后還要買菜做飯、操持家務的辛苦。 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刻進了骨子里。在他看來,父母就是為他服務的,這種索取是天經地義的。等到父母老了,病了,需要他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時候,你覺得他會心甘情愿嗎?他只會覺得這是個“麻煩”,是個“負擔”。因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沒有別人。 所以說,一個只愛自己、不懂感恩的孩子,你很難指望他能撐起你晚年的天空。 02. 把錢看得比親情重,斤斤計較有種孩子,對錢格外“敏感”,跟誰都算得清清楚楚,包括自己的父母。他們把金錢的利益,看得比血脈親情還重。這樣的孩子,到了晚年,很可能會因為錢的問題,讓父母心寒。 我有個遠房親戚,家里條件不錯,早年拆遷分了兩套房。老兩口自己住一套,兒子結婚時給了一套。本以為這下可以安享晚花了,沒想到,麻煩才剛剛開始。兒子總覺得父母偏心,認為當年另一套房的位置更好、面積更大,自己吃了虧。 平時,兒子兒媳很少上門看望,但只要一提錢,比誰都積極。前年,老頭子想裝個好點的凈水器,跟兒子商量,兒子直接來一句:“爸,你那套房子將來也是我的,裝這東西還不是花我的錢?要裝你們自己掏錢吧。” 老兩口氣得好幾天吃不下飯。在兒子眼里,父母的健康和生活品質,遠不如房子里那點還沒到手的“資產”重要。 更讓人心寒的是,去年老太太生病住院,需要一筆手術費。兒子倒也拿了錢,但事后卻旁敲側擊地跟親戚們說,這筆錢算是他“墊付”的,以后要從老人的遺產里“算回來”。 這種把親情用金錢來衡量的孩子,他的孝順是有“價格”的。當你的付出能給他帶來更大利益時,他或許會表現得不錯;可一旦需要他“虧本”付出時,那張親情的臉,說翻就翻。把這樣的孩子當成晚年的依靠,無異于把自己的家當建在了沙灘上。 03. 成家后就“消失”,與原生家庭隔絕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 這話雖然有點絕對,但現實中,確實有不少孩子,特別是兒子,成家之后就像變了個人,一門心思撲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幾乎與原生家庭隔絕開來。 我以前的鄰居張姐,她兒子從小就特別聽話。可自從結婚后,基本就不怎么回家了。兒媳婦管得嚴,覺得公婆事兒多,不愿意跟他們來往。兒子呢,為了小家庭的和睦,也就事事順著媳婦。 張姐生日,打電話想讓兒子一家回來吃頓飯,兒子在電話那頭支支吾吾,最后說:“媽,我們周末約了朋友,去不了了。” 張姐自己做了一大桌子菜,從中午等到晚上,最后菜都涼透了,也沒等來兒子的人影。 平時老兩口有點頭疼腦熱,也不敢跟兒子說,怕給他添麻煩,更怕兒媳婦不高興。他們想孫子了,也只能看看照片。兒子就像一顆“衛星”,被另一個“星球”(他的小家庭)的引力牢牢吸住,徹底脫離了父母的“軌道”。 這種“消失式”的隔絕,對父母來說,情感上的傷害是巨大的。他們感覺自己被拋棄了,養了一輩子的孩子,最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身體上的病痛還能吃藥緩解,可心里的這種孤獨和失落,找誰說去呢? 指望這樣的孩子在你需要時能立刻出現、給你依靠,顯然是不現實的。他的世界里,你早已不是優先選項。 寫在最后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句話,我們常常用來勸誡子女要及時行孝。但反過來想,如果子女壓根沒有“養”的心,那做父母的,是不是也該早做打算呢? 我們養育子女,不求回報是情分,但現實是,我們終將老去。當那一天到來時,手里有足夠花的錢,身邊有能說知心話的老伴或朋友,身體還算硬朗能自己照顧自己,這“三樣后路”,遠比一個靠不住的孝順承諾來得更實在。 為自己留好后路,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在認清現實后,給自己晚年生活的一份尊嚴和保障。 點亮【贊和在看】,福氣滾滾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