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重慶頭條##生命擺渡人##呼吸健康保衛戰##重慶戴紀剛# 浸潤性肺腺癌作為一條“健康安全分界線”,將手術即治愈和更多惡性可能性分為了“兩個世界”,往前是微浸潤、原位等更早期病變,只需通過合理手術即可達到極好的治療效果,治愈率接近100%;往后是可能更高的分期,可能存在輔助治療、甚至可能需要多學科會診的重疾。 現代臨床手術后會將切除的病灶送至病理科,由病理醫生對其進行具體判斷好分期。有時病理科給出的結果并不是那么“通俗易懂”,而是由臨床醫生會根據其結果設計和調整后期的治療方案。在部分分期比較高的治療方案中,又會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和用藥。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具體講講在浸潤性肺腺癌在日常中的判斷、治療的全面管理。 ![]() 浸潤性肺腺癌的判斷要素 在臨床中對于浸潤性肺腺癌的判斷要素共有四條,分別是:浸潤灶,突破“基底膜”,血管或胸膜侵犯,氣道擴散。四要素構成了診斷的核心標準,且出現任一要素即可判定為浸潤性腺癌。 浸潤灶:腫瘤的特點是隨著惡性程度的增加,其細胞亞型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原位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完全沿肺泡壁貼壁生長,沒有侵襲性;到了微浸潤階段出現少量非貼壁生長成分,但范圍≤5mm;隨著浸潤灶大于5毫米,就進入了浸潤階段,其成分也開始“多樣化”,出現了更具侵襲性的成分,如微實體型、微乳頭狀型、浸潤性黏液等。 ![]() 突破“基底膜”:這里是指當腫瘤細胞侵襲周圍組織時,會刺激間質產生以肌纖維母細胞為主的增生反應,呈現為一種致密、類似“促結締組織增生”的形態,形成“癌性間質”,這種反應被視為癌細胞突破原有結構,并向周圍實質侵襲的重要微觀證據(在腺泡型、乳頭狀等亞型中尤為常見)。 ![]() 血管或胸膜侵犯:血管侵犯指腫瘤細胞侵入肺內小血管或淋巴管,形成癌栓;胸膜侵犯則是腫瘤突破臟層胸膜,累及胸膜下脂肪或胸膜表面。這兩種情況均提示腫瘤已具備遠處轉移的潛力,是判斷浸潤性的“硬性指標”。這使得診斷中只要發現血管或胸膜侵犯,哪怕是浸潤灶只有4mm,也會直接判定為“浸潤”;同時腫瘤分期會出現顯著提升,后期的治療策略(輔助治療)也會進行調整。 ![]() 氣道播散:是指腫瘤細胞脫離原發灶,以微乳頭簇、實性細胞巢或單個細胞的形式,沿肺泡腔、細支氣管等氣道結構擴散,散至腫瘤邊緣以外的肺泡腔內,形成遠處的“種植性”病灶。這種情況幾乎僅見于浸潤性腺癌。氣腔播散的存在不僅證實了腫瘤的侵襲性,還可能增加術后復發風險,因此是診斷浸潤性腺癌的重要依據。 ![]() 基于分期的個體化治療 浸潤性肺腺癌的治療思路“很簡單”:最大限度清除腫瘤細胞,降低復發轉移風險。這樣的核心思路就導致診療方案會根據不同分期,不同病況來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也使得在臨床治愈率上,不同分期也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化。 ![]() 早中期(Ⅰ-Ⅱ期):對于無遠處轉移、腫瘤局限于肺內的早期患者,外科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手術方式包括肺葉切除術、肺段切除術或楔形切除術。通常來說解剖性肺葉切除術聯合系統性淋巴結清掃是標準術式(肺葉切除+縱隔淋巴結清掃),可以保證完整切除病灶。但考慮未來健康生活的情況,對于部分尺寸較小(直徑≤2cm,周圍型)、無侵襲性成分且無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亞肺葉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可能達到同等效果,保留更多肺功能。IA期通常無需輔助治療,IB期若存在腫瘤>4cm,血管/胸膜侵犯、低分化或氣道擴散等高危因素,可給予輔助化療以減少復發;對于EGFR、ALK等驅動基因突變陽性的患者,術后靶向輔助治療可顯著延長無病生存期。II期 常規推薦術后輔助含鉑雙藥化療加輔助靶向治療。 中晚期(Ⅲ期):因該階段腫瘤常見侵犯縱隔淋巴結或胸壁、心包等鄰近結構,光憑手術已經無法“切干凈”,通常部分可手術切除的情況下采取“化療+手術+放療”的多模式治療。術前可通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化療縮小腫瘤體積,提高手術切除率;術后若存在殘留病灶,需補充縱隔放療,降低局部復發風險。對于不可切除情況則考慮同步放化療。同步放化療后,若疾病穩定或緩解,免疫鞏固治療(如度伐利尤單抗)可顯著延長生存期,已成為新標準。 晚期(IV期):晚期已出現遠處轉移(如腦、骨、肝轉移),該階段以全身系統性治療為主治療重點在于控制癥狀、延長生存。分子靶向治療是驅動基因突變陽性患者的首選:最常見的EGFR突變者可選TKI藥物(奧希替尼、阿美替尼等);ALK融合推薦克唑替尼、阿來替尼等抑制劑,這些藥物能精準阻斷腫瘤生長信號,有效率達70%-80%。對于無驅動基因突變的情況,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如帕博利珠單抗+培美曲塞)可顯著改善生存質量;若腫瘤PD-L1表達≥50%,單藥免疫治療即可作為一線選擇。此外,抗血管生成藥物與化療聯用,能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延緩疾病進展。 ![]() 浸潤性肺腺癌的診斷依賴于四大要素:浸潤灶,突破“基底膜”,血管或胸膜侵犯,氣道擴散。把握這些診斷標準可以給臨床決策提供更為精準且個體化的診療方案。盡管浸潤性肺腺癌具有一定的威脅性,但是不用緊張,但現代醫學的進步已顯著改善了治療過程和結果,早發現進行根治性手術,可以給診療帶來極大的治愈機會;發現較晚可通過基因檢測明確分子分型,選擇靶向治療或聯合治療方案,其生存期和生活質量已實現極大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