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我作品的應該都知道,在我幼時突患重病、命懸一線時,是一位老中醫的一服湯劑將我從鬼門關拉回,這份救命之恩,讓年幼的我從此對中醫心懷崇敬,也悄悄埋下了從醫的種子。 以前那個年代貧困,醫藥資源比較匱乏,全靠自己一把草一根針,自己摸索,自己試藥。從赤腳醫生,到主任醫師,到院長,不知不覺間,我已在中醫這個行業50余年了。 我還記得,2000年,有幸拜訪一位102歲的老中醫,他精神矍鑠,血管彈性比很多年輕人還好。我向他請教頸動脈斑塊的問題,他告訴我:“氣血不足、經絡不通的人,血管就容易堵,這時候別只盯著斑塊,可以多出去走走,像天地自然借能量。” 老中醫說,頸動脈斑塊的形成,不外乎這4個原因: 1、氣滯血瘀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長期情緒壓抑、久坐不動的人,氣血運行不暢,血液里的垃圾(痰濁、脂質)就容易沉積在血管壁,形成斑塊。這類人常胸悶、舌暗紫。 2、痰濁內阻 脾虛的人,水濕運化不掉,變成痰濕混入血液。痰濕黏稠,像淤泥一樣糊在血管里,慢慢形成斑塊。這類人往往肥胖、血脂高、舌苔厚膩。 3、肝腎虧虛 肝藏血,腎主骨生髓。肝腎不足的人,血液質量差,血管彈性弱,斑塊更容易黏附。這類人常見頭暈耳鳴、腰膝酸軟。 4、陽虛寒凝 陽氣不足的人,血液流動緩慢,寒邪容易凝結血脈。這類人怕冷、手腳冰涼,斑塊往往伴隨血管狹窄。 舉個真實病例:
結果如何? 我的經驗是: 關鍵一句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