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白帖》,樓蘭殘紙中的一篇,是西晉時期的一封草書信札。 ![]() 濟白帖 《濟白帖》釋文五月二日濟白近及羌帝白不具燒奴至雖不奉命足(一說為“具”)所履夏暑日隆想早其宜何能初不垂音慰□□□[下殘] 《濟白帖》和《平復帖》之間的相似之處《平復帖》也是西晉時期的草書作品。 現代·梁德水說,《平復帖》與樓蘭文書墨跡《濟白帖》風格相近,顯現出當時草書由章草向今草演變轉化的軌跡。 ![]() 《平復帖》 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它們之間有何相似的地方。 1.《平復帖》和《濟白帖》中的“宜”字幾乎一模一樣。 草法相同。區別在于《平復帖》中的“左點”比較含蓄,而《濟白帖》中的“左點”比較明顯。 ![]() 《平復帖》:宜 ![]() 《濟白帖》:宜 2.《平復帖》中的“夏(閔)”字和《濟白帖》中的“夏”字幾乎一模一樣。 最上面的一“橫”都帶了個“鉤”,有點像“門”字頭。區別在于《濟白帖》中的“夏”字中間多了一橫,更標準一些。 ![]() 《平復帖》:夏(一說為“閔”字) ![]() 《濟白帖》:夏 3.《平復帖》中的“主”(至)字和《濟白帖》中的“至”字幾乎一模一樣。 區別在于《濟白帖》中的“至”字最上面的一“點”,更像一“橫”。 ![]() 《平復帖》:主(一說為“至”字) ![]() 《濟白帖》:至 4.《平復帖》和《濟白帖》中的“所”字的寫法基本一致。 區別在于《平復帖》中的“所”字左右部件分得比較開。 ![]() 《平復帖》:所 ![]() 《濟白帖》:所 另外,《平復帖》中的“所”字和《濟白帖》中的“何”字字形結構出奇地相似。 ![]() 《平復帖》:所 ![]() 《濟白帖》:何 5.《平復帖》中的“盡(相見)”和《濟白帖》中的“想”字很像。 ![]() 《平復帖》:盡(一說是“相見”二字) ![]() 《濟白帖》:想 6.“點橫”習慣寫作“撇橫” 《平復帖》中的“點橫”經常寫作“撇橫”,這是一個書寫習慣。例如下面的“彥”、“羸”、“觀”字: ![]() 《平復帖》:彥 ![]() 《平復帖》:羸 ![]() 《平復帖》:觀 《濟白帖》中的“濟”字也是把“點橫”寫作“撇橫”,而且“橫”微微向下彎曲,和《平復帖》中的“羸”字中的部件形態很像。 ![]() 《濟白帖》:濟 7.方框結構的字左方右圓 《平復帖》中方框結構的字,通常都是左方右圓。例如“西”、“自”、“思”等字。 ![]() 《平復帖》:西 ![]() 《平復帖》:自 ![]() 《平復帖》:思 《濟白帖》中的“日”、“白”、“音”等字也是左方右圓。 特別是《濟白帖》中的“日”字的感覺和《平復帖》中的“自字神似。 但它們還是有一點區別的,《平復帖》中的“右圓”通常是上窄下寬,弧線往右下方走;而《濟白帖》中的“右圓”是上寬下窄,弧線往左下方走。 ![]() 《濟白帖》:日 ![]() 《濟白帖》:白 ![]() 《濟白帖》:音 8.“豎”往左彎 《平復帖》中的“豎”經常往左彎。例如“羸”、“楊”、“來”等字。 ![]() 《平復帖》:羸 ![]() 《平復帖》:楊 ![]() 《平復帖》:來 《濟白帖》中的“近”、“帝”、“奉”等字也是“豎”向左彎曲。 ![]() 《濟白帖》:近 ![]() 《濟白帖》:帝 ![]() 《濟白帖》:奉 9.《平復帖》和《濟白帖》中的“初”字有幾分相似,但《濟白帖》中的“初”字左部多了一豎。兩個字都很精彩。 ![]() 《平復帖》:初 ![]() 《濟白帖》: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