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長崎海域曝出一宗匪夷所思的“跨國海盜”大案。五名中國籍男子,其中甚至還有一名留學生,伙同一名日本男子,被海上保安部當場逮捕,罪名是在日本領海內密捕珍貴珊瑚。 ![]() 這起案件不僅震動了當地漁業圈,更讓執法部門提高了警惕:有人正在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在日本的海域里做非法捕撈生意。 時間回到今年7月5日。長崎縣五島市肥前鳥島附近,海面風平浪靜,一艘日本籍漁船緩緩作業。從遠處看,這就是尋常的漁民日常捕撈。 但高空中的海保航空機注意到異常——船上正在放下的,并不是普通的漁網,而是用于珊瑚捕撈的特殊工具。海保隨即鎖定目標,并與巡邏船展開協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追蹤,執法人員登船檢查,真相浮出水面:五名中國籍男子,正在沒有任何許可的情況下,捕撈日本海域最珍貴的紅珊瑚。 ![]()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不是他們第一次下手。調查發現,早在6月22日至26日,他們就已經在同一片海域作業。當時船上還多了一個人——來自長崎縣新上五島町的61歲自營業者太田和彥。這一次,他也沒有逃脫,被一并逮捕。 案件的細節更顯詭譎。涉案漁船登記在長崎縣五島市,外觀與普通漁船毫無差別。如果不是海保空中巡邏機“多看了一眼”,這艘船恐怕就這樣在海上穿梭,悄無聲息地帶走一批又一批珊瑚。五名中國人中,一人長期以留學生身份居住日本,另外四人則持短期簽證入境。他們不需要遠航偷渡,只要在境內找到合適的日本合作者,便能借本地船只為掩護,反復進行捕撈。 這與過去人們印象中的“外籍船闖入”完全不同。嫌疑人早已在日本境內安頓好,再加上日本漁船的保護色,整個過程顯得更加隱蔽。這不僅讓執法難度陡增,也讓人聯想到背后的利益鏈條:誰提供了漁船?誰收購這些珊瑚?這背后是否還有更大的組織在操控? 長崎地方檢察廳已經以違反《漁業法》的罪名正式起訴五名中國籍船員,但案件顯然遠未結束。日本男子的具體角色還需厘清,他究竟是被動“同船”,還是深度參與?漁船的所有者是否知情?這些都還在調查中。 在日本社會的記憶里,關于“外國人密捕珊瑚”的爭議并不陌生。十年前,小笠原群島就曾因為中國漁船大規模采捕赤珊瑚而成為社會熱點。那時,媒體和政客的指責聲不絕于耳,“國界”“領海”“資源保護”成了高頻詞。但這次長崎的男女群島事件,打破了單純的“外國人密捕”敘事——因為這一次,船上還有日本本國人。 也許,這對日本人這才是最刺耳的部分。資源稀缺,價格高企,日本的珊瑚在中國市場可以賣到天價,而在收入下滑、漁業艱難的日本沿海社區,也有人愿意冒險鋌而走險。利益讓人忘掉邊界,道德在金錢面前變得比一張船票還輕。 從生態角度看,這樣的犯罪也更加致命。紅珊瑚的生長極為緩慢,一小段枝丫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形成。一次密捕,可能就是幾代人都無法修復的破壞。法律能夠懲治個人,但大海的傷痕卻難以彌補。 而更耐人尋味的是,在長崎這種跨國“合作”是有歷史傳承的,早在幾百年前,長崎一帶就曾活躍著明國、日本混雜的“倭寇”(鄭芝龍就活躍在長崎),他們打家劫舍,走私販運,同樣是跨國的非法“聯盟”。今天看似現代化的密捕事件,似乎是舊影在新海域里的重演。 ![]() 案件的走向或許仍要等待法院判決。但這件事已經足夠諷刺:幾百年前一起做倭寇,幾百年后還是長崎的海面,中國人加日本人還是能成為跨國犯罪的Tomodachi,只是這樣的“跨國組合”,讓人笑不出來。 推薦一款AI學日語APP:
|
|
來自: 昵稱7172535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