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討論'多維視角思維'這個話題,我們不妨先從一個古老的寓言開始:盲人摸象。 每個盲人摸到的都是真實的大象,但每個人得出的結論都不完整。摸到腿的說大象像柱子,摸到耳朵的說大象像扇子,摸到尾巴的說大象像繩子。 這個寓言揭示的一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是'認知盲人'!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現實的一個側面,卻誤以為看到了全貌。 一認知盲區的兩種形態 人類的認知盲區可以分為兩種基本形態:結構性盲區和習慣性盲區。 1、結構性盲區 這是人類大腦本身的限制。我們的注意力有限,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限,記憶和思維速度也有限。 比如著名的注意力實驗:當人們專注于數籃球傳球次數時,竟然看不見畫面中大搖大擺走過的大猩猩!這反映的是注意力資源分配的結構性限制,與智力水平無關。 再比如歷史上的科學發現: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牛頓的經典物理學已經統治了200多年;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時,傳統農業專家認為雜交稻沒有實用價值。這些都顯示了知識結構和時代條件對認知的限制。 2、習慣性盲區 這是我們后天形成的思維慣性和認知偏好。 這種專業變形在各行各業都很常見:醫生習慣從疾病角度看問題,律師習慣從法律角度看問題,工程師習慣從技術角度看問題。專業訓練在本領域內是優勢,跨領域思考時就成了盲區。 文化背景同樣影響認知:北方人重視規則秩序,南方人善于靈活變通;沿海地區商業意識強,內陸地區更看重人情關系。這些文化印記深深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二多維視角思維的本質 既然認知盲區不可避免,那么多維視角思維就是有意識地從多個維度審視同一個問題,以逼近更完整的真相。 這種思維方式有別于簡單的'換位思考',也超越了泛泛的'全面考慮',它是一套系統的思維框架。 三多維思考的四個基本維度 根據認知科學和系統思維的研究,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四維分析框架: 1、時間維度:過去、現在、未來 很多問題的答案隱藏在時間的長河中。短期看是對的,長期看可能是錯的;當下的失敗,可能是未來的成功。 投資領域最能體現時間維度的重要性。股價今天跌了10%,短期投資者會趕緊賣出止損;但如果這家公司基本面良好,中期投資者會認為短期波動不影響價值;從長期來看,如果整個行業正在經歷結構性變革,就需要重新評估投資邏輯。 歷史上的商業案例同樣印證了這一點:當年傳統零售商嘲笑淘寶'網上怎么能賣東西',出租車公司輕視滴滴'誰會用手機叫車',銀行業忽視支付寶'第三方支付能有什么前途'。他們都被短期視角困住了眼界。 2、空間維度:局部、整體、環境 同一個現象,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下意義完全不同。 企業管理中的問題往往需要多重空間視角。銷售部門抱怨市場部的線索質量不高,這是局部視角;從整體來看,可能是公司缺乏統一的客戶畫像和營銷策略;放到行業環境中觀察,也許整個行業都在向數字化轉型,傳統營銷模式面臨挑戰。 教育領域同樣如此。孩子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往往只看到分數這個局部現象;但從整體視角來看,更應該關注孩子的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從環境視角來看,當前教育體系和未來社會需求的匹配度才是核心問題。 3、層次維度:現象、機制、原理 表面現象背后往往有深層機制,機制背后還有基本原理。不同層次的問題需要不同層次的解決方案。 城市交通擁堵就是典型的層次問題。某個路口經常堵車,這是現象層面的問題;深入分析發現信號燈配時不合理、道路設計有缺陷,這是機制層面的問題;但從原理層面來看,可能是整個城市規劃理念落后,缺乏系統性交通規劃思維。 個人成長也存在類似的層次結構。工作總是做不好、經常被批評,這是現象層的表現;分析原因可能是缺乏必要的技能訓練和反饋機制,這屬于機制層;但從原理層深挖,可能發現學習方法有問題,缺乏成長心態這樣的底層邏輯。 4、利益維度:不同主體的立場和訴求 任何問題都涉及多個利益相關者,理解各方訴求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國企改革就是典型的多利益主體博弈。股東關注投資回報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員工關心工作穩定性和收入待遇,客戶希望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政府部門考慮就業穩定、稅收貢獻和社會責任。只有平衡好各方利益,改革才能順利推進。 房地產調控政策同樣涉及復雜的利益格局。購房者希望房價穩定下降,已購房業主擔心資產縮水,開發商關注資金回籠和項目開發,地方政府考慮土地財政和經濟增長,中央政府統籌房住不炒和經濟穩定。政策制定必須在多方利益中尋找平衡點。 四多維思考的實踐原則 掌握了四維框架,還需要遵循幾個實踐原則: 原則一:先發散,后收斂 面對問題時,先從四個維度充分發散思考,收集盡可能多的信息和觀點,然后再進行整合分析,尋找最優解。 原則二:警惕單一解釋 任何看起來'顯而易見'的答案都值得懷疑。越是簡單的解釋,越要從其他維度驗證。 原則三:承認不確定性 多維思考的目標是減少盲區、提高決策質量,同時承認復雜性的客觀存在。保持對不確定性的敬畏,避免追求絕對的正確答案。 原則四:持續迭代優化 隨著新信息的獲得和環境的變化,要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認知模型。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是認知的'盲人',只能摸到現實大象的一部分。多維視角思維就是我們的'明眼法':通過時間、空間、層次、利益四個維度的系統分析,我們能夠拼接出一個更完整、更立體的世界圖景。 這種思維方式可以通過訓練獲得,它是一種實用的認知工具。當我們學會從山頂俯視,超越了站在山腳仰望的局限,很多原本困擾我們的問題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正如蘇軾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想看清問題的本質,我們就必須學會跳出山外,從多個角度、多個維度去審視這座'大山'! “分享+在看”,與友共勉 |
|
來自: 碧海藍天kx32di > 《思考能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