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然簡介:陳艷萍,湖北天門人,現居武漢。從生命的原香出發,與美同行,抒寫生活,鄉愁,詩情以及遠方。已出版散文集《故鄉的女兒》、《追故鄉》。 臨近中午,我一邊在廚房忙碌一邊抽空看手機,商會的沈連強書記給我發來信息,說東升會長下午去武漢天門商會指導工作,特邀請我參加。我在心里“啊”了一聲,馬上回信息說,謝謝沈書記,很榮幸,我三點半左右到。沈書記說,不要那么早,四點半左右到即可。沈書記還說,爭取能讓我發個言。 放下手機,再來回味這個消息,又驚喜又緊張。草草準備午飯后,就去給東升會長寫信。信不長,但我寫得汗水直流,生怕表達不妥,表達不好,褻瀆了這次珍貴的相遇。 信寫好了,發言稿還沒準備。家離商會遠,地鐵有近三十個站,平常總覺得長,這次卻以為正好,可以用這個時間醞釀講話稿。 四點鐘我就到了商會,秘書處的丹、莉、兆為正忙著調整桌椅綠植等。程崗秘書長、周文華會長跑前跑后地指揮著。攝影師到了,沈書記到了,黃會長到了,卓棟會長到了,家明會長到了,聶主任到了。大家的臉上洋溢著馬上就要見到家鄉大哥的喜悅,我在里間品到了一種久違的味道,兒時在老家,過年,家里有德高望重的人來,一家人就是這樣欣喜地忙碌。 ![]() 此行,東升會長是來湖北武漢參加泰康之家“新壽險戰略”核心干部訓練營,胡圣明會長和沈連強書記得知消息后,邀請東升會長到商會辦公室指導工作。商會接待室不很寬敞,怎么入座,怎么拍照效果好,大家在攝影師的指導下進行演練、然后調整。 我把在地鐵上準備的講話稿給張麗,請她幫忙打印一份。忐忑地拿給沈書記過目,說這么長行不行。沈書記說行,他說他們都可以不講話,把時間留給我向東升會長匯報,他說我代表的是家鄉情懷,最合適。聽沈書記說這話,我內心感動不已。他們設置的舞臺,卻讓給我表演。 我作為一名寫作者,時不時地參加商會活動,就是因為以胡圣明會長沈連強書記為代表的武漢天門商會這個集體非常欽佩我多年來傳播家鄉文化和鄉愁情懷的自覺性。他們說大家都是遠離家鄉的游子,有我參與,可以給企業家們的活動帶去一些觸動人心的細節,也能把企業家們的情懷傳遞出去。商會是公益性的民間組織,我很樂意為它做這點事情。 等待的間隙,也沒怎么看時間,一直在想著臨場的表現。臨場表現是我的弱項,而這個場面又如此珍貴,我只能不斷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要勇敢。我雖然沒有見過東升會長,但我讀過他寫的書,看過許知遠和他的對話,看過網上的視頻,聽過很多人對他的評價。我的胡市老友就說過,我們說東升會長好,不是因為他創造的財富,他的社會地位,他是我們的老鄉,而是他卓越的人品、才華、情懷和能力。老鄉還說,東升會長能成為頂級人物是有道理的。 ![]() 突然,大家都往樓下跑,說是去接東升會長,我也跑下去。不一會,來了一輛車,東升會長下來了,沈書記和會長們趕緊過去接應。東升會長看見拉好的橫幅,笑著提議先合影。然后大家飛快地排好隊,拍照后,一行人往四樓商會辦公室去。 坐下后,東升會長說,他這次是來家鄉的商會看望家鄉的企業家們,看望商會的工作人員。然后,大家簡單寒暄幾句后,沈書記就把我介紹給了東升會長。東升會長一聽是家鄉的寫作者,眼睛一下就亮了,很高興。我趕緊遞上文集,東升會長連忙起身,一邊接書,一邊說道:合個影吧。然后我又說,還有幾句話想對他說。東升會長說好。他沒有坐下去,而是全程站著聽我念完了稿子。 尊敬的東升會長,在座的老鄉、朋友,大家好!我叫陳艷萍,筆名心然,天門胡市人。今天我非常激動,非常榮幸,能夠見到我家鄉杰出的企業家,知識分子的楷模東升會長。作為一名熱愛家鄉的寫作者,我自出版《故鄉的女兒》和《追故鄉》以來,一直有一個愿望,就是送書給東升會長,我問了好幾個人,怎樣才能把書送給會長,但大家都說很難,不容易做到。我也托人送過,有沒有送到我不敢問。但我一直沒有死心,我相信會有機會把書送給東升會長,作為同樣愛著家鄉的人,我相信東升會長會從書里感受到屬于我們共同的鄉愁和情懷。這不,機會就來了,我能親手把書送給東升會長。感謝武漢天門商會,感謝沈書記給我這個機會。我中午看到沈書記給我發消息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內心涌現出那句話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沈書記說到時候給我機會發個言,我聽了又開始緊張起來,不知道說什么好。我為什么那么執著地想要東升會長看見我的書,是因為東升會長是家鄉天門的驕傲,我只是一名草根寫作者,我想得到東升會長的認可和鼓勵,讓更多人讀到家鄉的風土人情。最后我想說,不管我們走多遠,家鄉永遠是我們的靈魂棲息地。 東升會長沒有一點兒架子。鄉愁美,鄉情真。和東升會長的互動,他一直很高興,我也于不知不覺間緊張感消散了。 ![]() 聽了我的一番話之后,東升會長說,我們的家鄉有一位著名的軍旅作家,叫陳立德,寫過《吉鴻昌》,他讀過。還有一位中國當代詩人,叫鄒荻帆,他說自己去北京后,去周老家拜訪過。他說小時候就知道天門的名人鄒荻帆。他說,一樣的道理。今天我拿了你的書,也會認真讀。這個時候,我又搶著說了一句,說自己看了三遍許知遠對話陳東升,知道東升會長是一路讀書、學習,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東升會長又笑了,說我把他讀對了,他說他骨子里永遠是一名知識分子,他是知識分子下海成功的楷模,他說做企業就是寫文章。 說完,一行人就往外走。等東升會長走出七八米遠了,我還站在原地,內心極度掙扎,要不要上去加一個微信。我勇敢了一次,沖上去了,說會長,會長,我想加您的微信。東升會長站住了,但手機不在身上。旁邊沈書記說,這樣,等會我把東升會長推給你。東升會長點頭說好。 ![]() 東升會長離開后,我和沈書記他們幾個人在辦公室坐了很久。短短十幾分鐘的一場活動,因為是東升會長,因為是鄉情的凝聚,因為大家都感到珍貴,致使時間的短暫有了無限的超越,讓我們感覺厚重且回味無窮。 特別是我,夢想達成了,內心的欣喜無以言表。我一直在網絡上關注東升會長的消息,他東奔西跑、行程很滿,很辛苦。我們不全是因為他是家鄉人才如此愛戴他,但因為是家鄉人,我們比別的地方的人更愛戴他、關心他。在此祝愿東升會長心情愉快!身體健康! ![]() ![]() 多年來,家鄉的風物人情始終是我魂牽夢縈的創作源泉,懷著對故土的眷戀與赤誠之心,我書寫了近兩百萬文字,目前出版了兩部散文集:《故鄉的女兒》與《追故鄉》。 兩部散文集近兩百篇散文,我用談家常式的行文風格,說故鄉的風俗、風景、風物、食物、人情、地理。 “父老鄉親”系列里,以秋媽媽、長歌當哭、九姐姐、伯爺、枯藤與雀子、豆芽爺爺、胖爹爹、絕望的奶奶等篇章,寫我祖父輩那兩代人與土地奮斗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風土人情”系列里,以吃長火、擺端陽、皮影戲、漁鼓筒、戲窩子、采蓮船、陸羽、漢宜公路、雙搶、牛兒、雞事、打水漂、黃土壺、擠鮓、烘簍等篇章,展現日常生活場景,記錄地方傳統文化,表達對于土地的熱愛和童年生活的眷念。 “三餐四季”系列里,以鍋盔、鮓辣粑、爛豆腐、洋生姜、茨菰與芋環、小魚煮蘿卜、義河蚶、蒸肉、木甑飯、苦伢、蘆花、蒼耳、稻花等篇章,抒寫日常食物和常見草木,展示江漢平原風情,魚米之鄉畫卷。 我的鄉土寫作,寫的大多是父母輩的生活和故事。我這代人的父母,出生在1940年代,如今他們在漸漸老去,漸漸逝去。他們是新中國第一代建設者,是最可愛的農民,大躍進大集體,他們修堤挖河,栽秧割谷雙搶。分田到戶后,他們起早貪黑,勤勞養家。改革開放后,他們又進城務工,為城市的建設出力流汗,住的差吃的差,省吃儉用養育后代。后來為支持孩子們在外闖蕩,他們又返回去當留守老人照顧留守兒童。暮年的他們孤獨地守在村莊,沒有養老金,勞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寫下父老鄉親們的故事,就是想留下他們在土地上奮斗的精神,留下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告慰他們,致敬他們。 江漢平原生活史,風俗卷。魚米之鄉菜根香,人情美。《追故鄉》里一篇《打水漂》,入選了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編的七年級《美育》讀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