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桑尼亞見過活犀牛,在國博見過西漢青銅犀牛,唯獨《笑傲江湖》所載之犀角杯沒什麼概念。好在上博近期展出了上百件明清犀角杯(器),讓觀者大飽眼福。 ![]() ▲ 《笑傲江湖》第十四回 據了解犀角是一種古老的工藝用材,犀角雕刻最晚至漢代已成熟。歷經唐宋發展,到明清之際達到巔峰,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犀角雕刻借鑒了金、玉、漆、竹、木、牙等工藝,題材和紋樣豐富而優美。特別是其中的犀角杯,作為犀角器的主要種類,繼承上古觥角杯之風,又體現了物盡其用的傳統。 大部分犀角杯尚能看出原來尖銳的犀角特徵,但部分犀角杯經特殊處理完全看不出原本的模樣,令人歎為觀止。這些明清犀角杯(器)究竟如何?有圖為證: ![]() ▲ 犀角雕秋卉游龍花枝杯 明(1368-1644) ![]() ▲ 犀角雕彌勒嬰戲 明(1368-1644) ![]() ▲ 鮑天成製犀角雕仙人浮槎杯 明(1368-1644) ![]() ▲ 犀角雕蟠松紋古器式杯 明(1368-1644) 顧麗江捐贈 ![]() ▲ 犀角雕仿古器紋蟠螭把杯 明(1368-1644) ![]() ▲ 犀角雕仿古獸面紋蟠螭把杯 明(1368-1644) ![]() ▲ 犀角雕荷葉洗 明(1368-1644) ![]() ▲ 犀角雕仿古器紋蟠螭把觚式杯 明(1368-1644) 宗教事務管理局捐贈 ![]() ▲ 犀角雕仿古獸面紋蟠螭把杯 明(1368-1644) ![]() ▲ 犀角雕“一把蓮”荷葉吸杯 明末清初(十七世紀) ![]() ▲ 犀角雕仿古夔龍紋蟠螭耳杯(右) 明(1368-1644) 犀角雕仿古鷹熊合巹杯(左) 清(1644-1911) ![]() ▲ 犀角雕獸面紋扁足方鼎 清(1644-1911) ![]() ▲ 犀角雕仿古器紋蟠螭把杯 清(1644-1911) 顧麗江捐贈 ![]() ▲ 犀角雕仿古器紋蟠螭耳杯 清(1644-1911) 仇大雄捐贈 現存的四屬五種犀牛除白犀牛外,都瀕臨滅絕。為了讓子孫後代還能見到這些真正的龐然大物,筆者寧可讓犀角杯(器)留在博物館或古籍(武俠書)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