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到門診看病,最后一站是“藥房”,取藥后離開。藥物以現代化合藥物為主,里面涉及一個很基本、很重要、很具爭議性的話題:原研藥和仿制藥,哪一個更好和更值得選擇? 什么是原研藥?就是最先研發出某種新型化合物的藥企,所生產的藥。目前國內原研藥,大部分是跨國藥企生產,如一些有名的降壓藥、降脂藥、抗生素、抗病毒藥、免疫抑制劑等。 什么是仿制藥?當原研藥獲批上市后,有20年的專利保護期,目的是保護原研藥原創的“唯一性”、銷售的“獨一份”,過了專利期,其它藥廠就能申請生產和銷售了。在過了專利期生產的藥,就是仿制藥。 原研藥的專利通常有3個:化合物專利、晶型專利、制劑專利。20年保護期后可公開可仿制的是化合物專利,而晶型專利、制劑專利是原研藥的核心秘密,藥企不會公開。 即使化合物專利可以公開和復制,但藥物成分相同,并不意味著生物等效性一樣,既然生物等效性都不一樣,那么臨床的等效性就更不一樣。換句話說:仿制藥只是“近似”于原研藥,藥效頂多“接近”原研藥,實際療效并不如原研藥。 很簡單,仿制藥對標原研藥,即使化學成分(來自化合物專利)一樣,純度也是有差別的;好不容易純度接近,但藥物的輔料和雜質并不相同;即使雜質差不多一樣了,劑型也有很大區別。所以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最后的藥效就有明顯區別了,有時差距還特別大,比如有的患者吃原研藥好好的,改成仿制藥可能就出現這樣那樣的副作用。 既然原研藥優于仿制藥,為什么還要仿制藥呢?兩個原因: 1、某種原研藥足夠優秀,臨床使用量巨大,光靠原研藥一家無法保證產量,缺口用仿制藥補上。 2、原研藥具有標桿效果,就是價格較高,仿制藥縱然有千般不足,但價格便宜,有的只有原研藥價格的二十分之一,讓更多患者用得起。 所以在我國現有條件下,大批仿制藥投入臨床,是充分考慮國情和患者實際的。 問題是,仿制藥比不上原研藥,要如何確保藥效?很簡單,用“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來約束。 ![]() 就是對仿制藥的質量和療效進行全面評估,確保在活性成分、規格、劑型、質量標準等方面盡可能接近原研藥。我國于2016年出臺《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在全國全面推開。 仿制原研藥是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做法,在我國,主管仿制藥評價的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審評中心(CDE),該中心對仿制藥雜質、工藝的要求很高,在全球是獨一份的存在。 所以在我國,近些年生產的部分仿制藥,在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規范限制下,已接近原研藥的水平,如部分降脂藥——阿托伐他汀,部分降糖藥——二甲雙胍、格列美脲,部分降壓藥——纈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部分皮膚抗炎藥——布地奈德乳膏,等等。 不過,仿制藥做得再好,仍只能是“接近于”原研藥。臨床上,為了安全起見,這6種情況下的用藥,仍建議優選選原研藥,哪怕仿制藥已通過“一致性評價”。 1、特殊劑型的藥物 有的是需要平穩均衡在時間區間內控制病情,如某些緩釋劑和控釋劑,如某些降壓藥,在釋放動力學上要求嚴格;有的是腸溶制劑,藥物在口腔、食道、胃部不會崩解釋放,直到進入腸道才“支棱”起來,如各種腸溶片,原研藥有pH敏感涂層;有的是口崩片,入口就要迅速崩解,在微結構控制下,吞咽吸收起效只需數秒,仿制藥則慢得多;有的是吸入制劑,通過呼吸道給藥,在氣溶膠上見真功夫,確保藥物沉積率、肺部吸收率達到治療要求。 2、治療窗口狹窄的藥物 意思是藥物的有效劑量和引起中毒的劑量非常接近,少一分達不到治療目的,多一分則可能致命,剛剛好才合適。藥物多見于抗凝藥、免疫抑制劑、抗癲癇藥等。 原研藥在生物等效性上比較嚴格,基本在95%至105%的安全區間,而仿制藥可能達到80%—130%,風險明顯提升,而且原研藥有大量臨床數據支撐,應對患者個體差異影響更從容。 3、兒童用藥 主要是14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專用類藥物,兒童的生理發育、藥物承受度和成年人有顯著區別,兒童用藥安全要求更高,劑量更嚴格,因為孩子的肝腎和腸道等功能發育不完善,藥物代謝和排泄功能較弱。而且,仿制藥在臨床試驗中,可能缺乏足夠的兒童臨床數據,安全性和有效性與原研藥有差距。典型的代表藥物是退燒鎮痛藥、抗生素等。 4、對藥物療效和安全性要求高的患者 突出例子就是孕婦、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老年人等等,有的要考慮對胎兒、新生兒的影響,有的是藥物基本需通過肝臟代謝、腎排泄;有的是要考慮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的影響。原研藥在臨床試驗分析上有更多的數據,仿制藥有一些差距。 5、突發危急疾病、重癥患者在搶救時所使用的藥物 嚴格來說,這也屬于“治療窗口狹窄”的一個類型,這些重疾、重癥患者的搶救,基本要求就是爭分奪秒,用原研藥可能比仿制藥要穩妥得多。尤其是復雜劑型的注射劑,原研藥的物理化學機構,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更有優勢。 6、部分需要長期服用的慢病藥物 長期服用的藥物,意味著對疾病是“控制”,不是“治愈”,防止慢病逐步惡化,或者延續并發癥的進程,或防止病情波動較大,給患者帶來麻煩。長期服用的藥物,對安全性、有效性的要求更高,有條件的患者盡量選擇原研藥。 總之,6種情況下的用藥,是基于安全和病情控制的要求,對患者的提醒,這些情形或因病情緊急、或因患者特殊、或因用藥安全考慮,即使仿制藥做得不錯,仍建議用原研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