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家訓文化綿延千載,凝聚著先人對修身齊家、處世立業的深邃智慧,既是家族血脈的精神紐帶,亦是文明傳承的無聲燈塔。 這些凝練的箴言,源自《朱子治家格言》《顏氏家訓》《論語》《禮記》等典籍,既有“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克己之道,亦有“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治家圭臬,更不乏“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的凌云氣魄。它們或勸人勤儉惜福,或誡子慎獨向善,或教以睦親濟世,字字皆從煙火日常中淬煉而出,承載著“修身以立命,治家以安邦”的中華民族精神之要義。 ![]() 非遺君精選了100句家訓,幫助大家以敬畏之心叩問傳統,取其精粹以潤澤當下。愿此百句箴言,化作一盞明燈,照見個體修身之徑、家庭和睦之源,更喚醒血脈深處對文明根脈的溫情與敬意。 ![]() 1.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2.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遺詔》 3.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4.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蘇軾 5.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則徐 6. 家和貧也足,不義富多憂。——《增廣賢文》 7. 父子和而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顏之推《顏氏家訓》 8.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9.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10.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11.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12.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13. 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14. 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15.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 16. 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17.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民間俗語 18.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 19.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進學解》 20.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21. 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22.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23.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24.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25.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 26.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27.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28. 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一名。——民間俗語 29.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30.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31. 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32. 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林逋《省心錄》 33.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顏之推《顏氏家訓》 34.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顏之推《顏氏家訓》 35. 人生幼小,精神專利,長成以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顏之推《顏氏家訓》 ![]() 36. 巧偽不如拙誠。——顏之推《顏氏家訓》 37. 夜覺曉非,今悔昨失。——顏之推《顏氏家訓》 38. 禮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顏之推《顏氏家訓》 39.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顏之推《顏氏家訓》 40.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顏之推《顏氏家訓》 41.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4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43.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 44.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 45.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 46.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4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50.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51.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52.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 53.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諸葛亮《誡子書》 54.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諸葛亮《誡子書》 55.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諸葛亮《誡子書》 ![]() 56. 成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沙。——《增廣賢文》 57.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廣賢文》 58.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增廣賢文》 59.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增廣賢文》 60.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增廣賢文》 61.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增廣賢文》 62.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增廣賢文》 63.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64.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增廣賢文》 65.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增廣賢文》 66.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67.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司馬光《訓儉示康》 68.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呂坤《呻吟語》 69.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新五代史》 70.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 7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 72.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經》 73.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三字經》 74.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75. 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曾國藩《誡子書》 76.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77.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78.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79.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袁了凡《了凡四訓》 80.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袁了凡《了凡四訓》 ![]() 81.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袁了凡《了凡四訓》 82.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王永彬《圍爐夜話》 83. 教子嬰孩,教婦初來。——顏之推《顏氏家訓》 84. 貧賤而不可無者,節也貞也;富貴而不可有者,意氣之盈也。——方孝孺《家人箴》 85.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淑《為學》 86.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8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88.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89.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90.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 91.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92.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93. 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禮記》 94.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 95.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 96.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97.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9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9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經》 100.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道德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