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的杭州,暮色總落得早。我攥著那張揉得發軟的地址紙條,背上行李被汗水浸透又風干,終于在城東一條清冷街道的盡頭,看見那塊靜默的公司牌匾——牌匾上的單位名稱,是我當時知道的,我那個小眾專業在杭城唯一的、也是最渺茫的希望。 門衛室亮著昏黃的燈。老師傅隔著玻璃窗打量我這個風塵仆仆的異鄉人,眼神里帶著幾分疏離的審視。我膽怯地詢問公司今年是否招大學生,聲音因疲憊與忐忑而沙啞。剛過下班時間,公司里已人影稀疏,希望仿佛也隨著天光一同黯淡下去。 “不清楚,已經落班了。”老師傅的杭州話混著老式收音機里咿呀的戲曲聲傳來。 心一點點沉下去。就在這進退維谷的當口,一個穿休閑裝、提著包的身影匆匆走向門衛室,是來取報紙的。老師傅抬眼瞧見,忽然像抓住根浮木,隔著窗子便喊:“小L!快來!這小伙子,說是你們RQ專業的!還是你師弟呢!” 來人腳步一頓,目光落在我身上。那目光里有初見的陌生,更因“師弟”二字生出幾分天然的好奇。他走近幾步,臉龐在門衛室透出的光線下顯得年輕而樸實。 “你也是武漢CJ的?”他問,聲音溫和。 “是的,R13的。”我答,報出班級編號時,像在遞出最后一點微薄的憑證。 “哦!”他眼神亮了亮,“老家哪里?” “山西運城。” “運城?”他臉上倏地綻開毫不設防的笑容,帶著特有的熱切,“巧了!我同班老W,跟你一個地方!純老鄉!”他口中的“老W”,此刻于我,無異于茫茫人海中的一盞燈塔。他不再多問,熱絡地一揮手:“走,別在這兒杵著了,跟我回宿舍!老W肯定在!” 他——L師兄,就這么不由分說地接過我的行李,也接住了我漂泊無依的惶恐。穿過一個街區,像踏入另一個世界:方才還冷清的街道隱去,瞥見的是繁華都市,帶我走入一條巷子,盡頭是一排兩層宿舍樓。一層有間廚房,空氣里飄著飯菜的混合香氣,裹著一種特有的集體生活氣息。他熟門熟路推開二層一扇門,里面是間陳設簡樸卻收拾得干凈的大房間。 “老W!快看誰來了!”L師兄嗓門洪亮。 一個跟他身材相仿、面相和善的青年從書桌旁抬頭,看見我時眼里先掠過疑惑,聽到L師兄那句“運城老鄉,師弟!”,瞬間涌上驚喜與鄉情。無需更多言語,那份來自遙遠家鄉的、刻在骨子里的親近感,瞬間沖淡了所有陌生。 “還沒吃飯吧?正好,一會一塊兒!”師姐(后來才知道她是W師兄的愛人)立刻起身,淳樸的笑容暖得像冬夜里的火盆。他們的宿舍是典型的單位集體宿舍,長長的走廊一側排開十幾間房間,住滿剛工作不久的大學生。一樓的公用廚房此刻最是熱鬧:鍋鏟碰撞聲、油鍋滋啦聲、不同口音的談笑聲此起彼伏。番茄炒蛋的酸甜、熗鍋的蔥香、燉肉的醇厚,各種味道熱情地交織、蒸騰。兩位師兄麻利地在灶臺邊忙碌,而后熱絡地招呼我加入這場喧騰又溫暖的“家宴”。昏黃燈光下,幾張年輕面孔漾著簡單的快樂,碗筷交錯,笑語喧嘩。那人間煙火的熱烈,那毫無保留的接納,瞬間熨帖了我一路的寒涼與忐忑。那一刻,這棟普通的宿舍樓,仿佛成了杭州城贈予我的第一個、也是最溫暖的巢。 命運之神仿佛也被這份淳樸的鄉情與同門之誼打動。那一年,這家公司恰好在招大學生,我們專業招兩名男生。筆試、面試、體檢……最終,我留了下來。報到那天,在人事科門口又見到W師兄,他的笑容里,除了歡迎,更多了份“自己人”的踏實與欣喜。從此,“師弟”前又重疊上“同事”二字。因專業小眾、對口單位有限,幾位早幾年入職的師姐師兄待我如兄姊:工作上傾囊相授,手把手教我設計工程項目;生活里噓寒問暖,周末狂歡、郊游踏青,指點我認識這座溫潤的江南城市。那段初入職場的時光,因有他們的庇護,竟沒半分新人常有的局促與艱難,鋪陳開來的,滿是明亮的希望與融融暖意。 后來,人生軌跡延伸,我離開了那家單位。歲月流轉,世事更迭,與W師兄的聯系卻從未真正斷過。電話那頭,或是逢年過節的一聲問候,或是專業上遇到難題時,一個電話撥過去,總能聽到他依舊樸實的聲音。沒有客套,沒有推諉,聽筒里常傳來紙張翻動的窸窣聲,或是他對著電腦屏幕的沉吟,而后便是清晰的思路、可行的建議,甚至直接幫我查找資料、聯系舊日人脈。無論事情大小,他總說:“你等等,我想想。”那份“盡力而為”的承諾,二十多年如一日,沉甸甸的,是穿透時光始終未變的赤誠。 回首望去,那年初到杭城,暮色中公司門口的那次偶遇,L師兄那聲“跟我走”,以及隨之點亮的宿舍樓燈火,早已成了我生命坐標里無法磨滅的原點。W師兄給予的,從非世俗意義上的捷徑。他未曾許諾青云直上的坦途,卻在我最笨拙迷茫的起點穩穩托住我,給了我一個可以喘息、可以學習、可以被接納的“屋檐”。他接納了我這個異鄉人初來乍到的懵懂,甚至默許了我在專業探索中可能有的“癡”與“妄”。他用最樸實的行動告訴我:慢慢來,沒關系。這份毫無功利的善意與扶持,如同在貧瘠土壤里注入的活泉,賦予我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勇氣,更在無形中,鑄就這樣一種力量——讓我日后獨自面對風雨時,內心深處總有份堅韌可依。 真正的貴人,從不是為你移山填海、鋪設錦繡的人。他是在你蹣跚探路時,投來信任的目光,說“再試試看”;是在你困頓迷惘時,遞來一盞不滅的燈火,告訴你“此處可棲身”;是當你跌跌撞撞時,不伸手攙扶你走捷徑,卻默許你以自己的節奏、甚至帶著笨拙的姿態,去丈量腳下的土地,去完成那場名為“成長”的跋涉。師兄,便是這樣的貴人。那宿舍樓里的燈火,早已融入血脈,化作我前行路上,永不黯淡的星辰。 ![]() 孫榮澤,浙江大學碩士,正高級工程師,山西省萬榮縣東丁村人,生于七十年代。杭州香港雙城生活,從事工程咨詢設計、環球投資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