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到了上博古埃及展的最后一部分,「圖坦卡蒙的世界」。這個展廳只有30幾件展品,少而精,講述了少年法老圖坦塔蒙、爺爺、父親及其身后事。前兩個展廳「法老的國度」「薩卡拉的秘密」的介紹鏈接如下:圖坦卡蒙可能是最為人熟知的法老。1922年,圖坦卡蒙陵墓在底比斯帝王谷中被發現,墓中出土了近五千件珍貴文物,還流傳出“法老的詛咒”的傳說,引發了西方的埃及考古熱。上博這次特展,自然無法借到那件最精致黃金面具,但是圖坦塔蒙和他的父親的巨像、繼母的頭像悉數到場,還有他的外祖母圖雅和外祖父尤亞的嶄新到像上周制作的“人字拖” 涼鞋 爺爺:阿蒙荷太普三世;奶奶:泰伊王后;外公:尤亞;外婆:圖雅;爸爸:埃赫那吞;繼母:納芙蒂蒂。他們的物品都在展覽中有所展示。花形串珠項鏈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手形響板 象牙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響板是打擊樂器,在宴會、葬禮游行和宗教儀式中使用,形狀如手臂并佩戴手鐲或其他裝飾。也有一些響板制作成蓮花、人或動物頭顱的樣式。多由女性、尤其是跳舞的女性使用。兩塊響板通過頂端的小孔被系在一起,使用時相互撞擊,發出聲音。 王后阿荷太普的黃金手鐲,帶阿赫摩斯王名與雙斯芬克斯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是圖坦塔蒙奶奶的手鐲 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圣甲蟲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屬于圖坦塔蒙的爺爺 邁赫普里的努恩碗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努恩是創世神話中的原始混沌之水,是世界最初的模樣和生命的開端。在努恩之水中升起了原始之丘或蓮花,最初的神靈阿圖姆從中出現并開始創世。古埃及人相信代表混沌的原初之水仍包圍著埃及,伴隨著太陽每一次升起,創世神話將不斷重演。碗上的水紋代表努恩,羚羊象征美麗,敏捷和多產;魚象征肥沃和富饒。 阿蒙神頭像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新王國時期底比斯成為埃及都城,阿蒙也成為整個埃及的主神太陽神。阿蒙通常表現為戴著王冠的男性形象,王冠上插有兩根長長的羽毛。他也會以公羊頭人身的形象出現,獅子、巨蛇和埃及雁時常被作為阿蒙的象征物。 帶有阿蒙荷太普三世王名的塞赫邁特坐像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爺爺)為女神塞赫邁特建造了大量神像,學者認為這是為了平息女神的怒火,同時強化她作為法老保護神的力量。 飾有黃金、象牙和費昂斯的木箱,帶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王名箱子極其精美,上面刻著圖坦塔蒙爺爺奶奶的名字,但在外公外婆墓中出土,因此人們認為是國王送給岳父岳母的禮物。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泰伊王后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圖坦塔蒙的祖母。她罕見的出身非王室家庭,在國王心中有重要地位,與國王幾乎一起出現在當時所有的紀念碑上。手持蠅拂,兼具實用和象征功能。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前面說過,尤亞和圖雅是圖坦塔蒙的外公外婆,這草編人字拖好新好時尚。當時相當于我國的商朝,真的像上周的。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出自尤亞和圖雅的墓葬。在椅背的圖案中,侏儒模樣的貝斯神站在兩位持刀的塔沃瑞特女神之間。貝斯和塔沃瑞特(雌河馬)都被古埃及人尊為家庭的保護神。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卡諾匹克罐分別用來存放胃、腸、肺和肝臟。到了第十八王朝晚期,罐子的蓋子上已經出現了荷魯斯的四個兒子,分別是保護肺的狒狒首神靈哈比,保護胃的豺狼首神靈多姆泰夫,保護肝的人首神靈艾姆謝特,以及保護腸的鷹首神靈克貝克塞努弗。埃及人認為心臟是靈魂的所在,需要在“末日審判”中稱量,因此心臟被留在身體里。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圖坦塔蒙的父親埃赫納吞,即阿蒙荷太普四世,是古埃及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統治者。在位的第四年,更名為埃赫納吞,意為“阿吞神的阿赫”,大力推行以太陽日輪阿吞神為核心的一系列宗教改革。埃赫納吞、他的妻子納芙蒂蒂與太陽圓盤一起成為了宇宙的中心。埃赫納吞死后不久,他的紀念物就被拆除或隱藏在后來修建的建筑下面,雕像被推倒、毀壞或摧毀。直到19世紀20年代初,隨著象形文字的破譯,埃赫納吞的名字才得以重新為人所知。這尊埃赫納吞巨像是一組相似造型的雕像,約4米高,與法老傳統的英武形象不同,狹長的雙眼和下巴,形象陰柔。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阿瑪爾納時期,阿吞神被升格為唯一造物主,象征無所不在的光和生命的源泉,而埃赫納吞宣稱自己是阿吞神之子,是人神之間的唯一中介,只有王室家族可以直接與阿吞神互動,參與儀式。埃赫納吞的改革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在他去世后逐漸恢復多神教的崇拜,并抹去埃赫納吞及其宗教改革的痕跡。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鴨肉是古埃及人的常見食物,草圖中小公主正在悠閑地吃烤鴨。繪有植物和鳥類的地磚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阿瑪爾納時期始于埃赫納吞發起的宗教改革,終于圖坦卡蒙結束改革。在這場宗教改革中,阿吞被尊為唯一的至高神,其他所有神靈遭到否定。同時催生出新的藝術風格,阿瑪爾納藝術傾向于以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手法描繪自然與日常生活場景。即便改革失敗后,這種風格仍部分留存,對后續的埃及藝術產生了影響。 水生植物和紙莎草具有與創世神話相關的象征意義,象征著戰勝死亡與混沌。在古埃及,沼澤場景這一主題歷史悠久且含義豐富。一方面,沼澤因泥濘難行且有危險生物,代表著世界原始的混亂狀態,所以需要通過刺殺河馬、行船、捕鳥或捕魚等活動驅散未知危險;另一方面,尼羅河沼澤為古埃及人帶來了豐富的物產,因此也是豐饒和收獲的象征。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埃赫納吞去世后,年僅9歲的圖坦塔蒙繼位,權臣埃耶、赫倫布當政。統治的第二年,恢復對太陽神阿蒙的崇拜,并恢復祭司集團的權利。少年法老年僅18歲離世,去世后,名字被從正統王表中剔除。埃耶、赫倫布先后成為埃及國王,并最終傳位給第19王朝的開創者拉美西斯一世。這尊雕像應該是為了圖坦卡蒙而制作的,但隨后由埃耶制作完成、刻寫埃耶的銘文并樹立于神廟中,但最后又被赫倫布挪用。赫倫布供奉凱普利碑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供奉圣甲蟲凱普利意味著原本并無王室血統的赫倫布正式履行了國王的職責。 由串珠組成的門納特項鏈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門納特是一種由多排珠子和護身符組成的項鏈,人們在儀式中向女神獻上門納特項鏈以祈求哈托爾女神的庇佑,特別是在生育和分娩方面。門納特也是一種儀式樂器,在搖動時串珠發出的叮當聲被認為可以安撫神靈。這件項鏈上的護身符為哈托爾女神的形象。 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公元前1069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謝提二世是新王國時期19王朝的第五位國王,王后是塔沃瑟瑞特。在謝提二世的兒子去世后,塔沃瑟瑞特效仿三百年前的埃及女王哈特謝普蘇特,自稱為埃及女王并冠以法老的名稱和頭銜。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該組雕座像真人大小,拉美西斯二世左手邊是女神哈托爾,右手邊是女神伊西斯,發現于科普托斯的主神廟。早期學者認為屬于中王國時期的辛努塞爾特一世,而最新的研究通過雕像風格的比較,指出它實際上屬于18王朝國王阿蒙霍特普三世時期。最后,上博埃及展值得看嗎?如果看過國外知名博物館,就會發現上博這次埃及展的展品并不精美。但是,在國外觀展由于語言障礙,并不能深入了解,走馬觀花而已。在上博觀展能比較系統了解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法老政治。當然,人實在太多太擠了,觀展體驗非常差,不想經歷第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