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心臟病學會(ACC)與美國心臟協會(AHA)聯合十余家權威醫學機構最新發布的2025年高血壓管理指南,指南繼續采用≥130/80mmHg作為高血壓診斷標準,并將<130/80mmHg確立為大多數成人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 更新十大要點 ? 1. 高血壓的危害與防控意義 作為心血管系統最主要的可控危險因素,高血壓可導致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等多種嚴重疾病。臨床指南建議成人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對特殊人群需制定個體化目標。 ? 2. 規范化篩查與管理體系 醫療機構應建立覆蓋所有成年人的高血壓篩查機制,嚴格執行循證防治方案。 ? 3. 組建多學科團隊 組建包含醫師、藥師、營養師等的多學科團隊,可有效解決用藥可及性問題,顯著提升血壓達標率。 ? 4. 血壓分級標準 最新標準將血壓分為: 正常血壓<120/80mmHg 血壓升高 SBP120-129mmHg且DBP<80mmHg 1期高血壓 SBP 130-139mmHg或DBP 80-89mmHg 2期高血壓 SBP≥140mmHg或DBP≥90mmHg ? 5. 生活方式干預措施 所有患者都應采取:控制體重、低鹽高鉀飲食、規律運動、減壓限酒等非藥物干預措施。 ? 6. 藥物治療指征 建議對所有血壓≥140/90mmHg的成人啟動降壓藥物治療; 建議平均血壓≥130/80mmHg伴患有臨床心血管疾病(CVD)、既往腦卒中史、糖尿病、CKD,或根據CVD事件風險預測模型(PREVENT)評估10年心血管風險預測值≥7.5%者。 ? 7. 中低風險患者管理 對10年風險<7.5%的130-139/80-89mmHg患者,若3-6個月生活方式干預無效,建議啟動藥物治療。 ? 8. 聯合用藥策略 2期高血壓首選采用兩種不同類別、以單片固定劑量復方制劑開始降壓藥物治療。 ? 9. 家庭血壓監測 規范化的家庭監測配合專業指導是重要管理手段,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 ? 10. 急癥處理原則 嚴重高血壓(>180/120mmHg),若無急性靶器官損傷證據,應在門診及時評估處理,包括起始、重啟或加強口服降壓藥物治療。 統一采用“嚴重高血壓(Severe Hypertension)”定義SBP>180mmHg和/或DBP>120mmHg且無急性靶器官損害的臨床狀態。此修訂通過明確血壓閾值與器官損傷的關聯性,同時強化了血壓絕對值對治療決策的指導意義。 針對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指南提出無差別篩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強制推薦:無論患者是否合并低鉀血癥,均需通過血漿醛固酮/腎素比值(ARR)進行初篩;篩查期間無需停用多數降壓藥物(除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外),該策略基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在頑固性高血壓中高達5%-20%的患病率,早期識別可針對性使用醛固酮拮抗劑,改善血壓控制并減少心血管并發癥。 指南首次以中等質量證據推薦鉀鹽替代品(含25%-30%氯化鉀)作為降壓干預措施,尤其適用于家庭烹飪為主的人群。 ?(1)風險評估工具升級 采用PREVENT模型,整合心力衰竭、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等指標,構建適用于30-79歲人群的動態風險評估體系。 ?(2)治療啟動閾值下調 對于合并CVD病史、糖尿病、CKD或10年CVD風險≥7.5%的高危人群,當血≥130/80mmHg時即應啟動藥物治療(COR 1)。 基于最新指南的高血壓綜合管理策略 1、高血壓診斷與分類標準 表1 高血壓分類 ? 確診方法:
2、降壓藥物治療的啟動時機
3、血壓控制目標
4、降壓藥物選擇與聯合治療 ? 首選藥物包括:
? 聯合治療策略:
5、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是高血壓管理的基礎,所有患者均應遵循以下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