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古人云:“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 走過半生,才愈發懂得: 與不同的人交往,會收獲不同的人生。 有些人,靠近他們,會感到溫暖,獲得力量; 有些人,與他們相處,則會消耗自身的精神。 光陰寶貴,精力有限,更要懂得篩選。 余生最清醒的活法,莫過于主動靠近那些滋養你的人。 1 和優秀的人同行,養心 《荀子》有載:“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 環境塑造人,圈子影響心。 一個人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誰同行。 優秀的人,往往擁有清晰的認知、堅韌的品格和持續精進的習慣。 他們的言行,不僅能指引方向,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人的格局與心性。 與他們同行,心境自然能夠得到提升,日漸豐盈。 明代有位藏書家叫范欽,他一生酷愛讀書、藏書,并修建了著名的天一閣藏書樓。 范欽有個侄子,起初并不愛讀書,只喜歡玩樂。 范欽沒有嚴厲斥責他,而是經常讓侄子在自己整理、閱讀書籍時在一旁幫忙,或者讓他去天一閣取放書籍。 天長日久,侄子看著范欽每日沉浸在書海之中,那份對學問的專注和珍視書籍的態度深深感染了他。 他親眼看到叔叔是如何珍惜每一本書,如何從書中獲取智慧和樂趣,如何把藏書、護書當作畢生的事業和責任。 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侄子逐漸對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開始發奮讀書。 后來,他不僅繼承了叔叔愛書、護書的志向,悉心守護天一閣,自己也成為了一位有學問、有見識的人,在地方上頗有聲譽。 優秀的人身上,有一種無形的能量場。 靠近他們,自己也會不自覺地挺直腰桿,渴望變得更好。 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激勵和鞭策。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和誰在一起,時間久了,就會變成誰的樣子。 主動與優秀者同行,生命才有向上的力量。 ![]() 2 和同頻的人相處,順心 《周易》中講:“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人與人相處,貴在心意相通。 頻率相合的人,交流起來順暢自然。 未必事事想法相同,卻能互相理解,彼此欣賞。 與他們在一起,一個眼神就能會意,一句話就能暖心。 這種默契帶來的順心,是千金難買的愜意。 春秋時期,有位琴藝高超的琴師叫俞伯牙。 一次他乘船行至漢陽江口,面對高山流水,心有所感,便彈奏起來。 岸邊,一位名叫鐘子期的樵夫,本在歸家途中,聞得此天籟之音,不覺停下腳步,凝神靜聽。 當伯牙琴音雄渾壯闊,意在描繪高山時,子期不禁脫口贊嘆:“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片刻后,伯牙指法流轉,琴聲變得浩蕩奔涌,意在表現流水,子期又由衷感嘆:“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在船上聽得岸上有人句句點破自己琴中深意,驚喜萬分。 于是引為知音,兩人結為摯友。 強融的圈子,再熱鬧也是孤獨;同頻的相處,再安靜也是歡喜。 與其將時間浪費在雞同鴨講的疲憊里,不如去靠近懂得的人。 和同頻的人在一起,精神不累,心不設防。 無需刻意討好,不必小心翼翼,做真實的自己,就能被理解和接納。 這份心領神會的懂得,讓相處變得無比輕松、愉悅。 多一些被理解、被接納的快樂,才能讓生活少一些煩惱,多一些順心。 心順了,則萬事皆順。 ![]() 3 和靠譜的人深交,舒心 智者有言:“言而有信,行而有德,可靠之人也。” 靠譜,是人品中最耀眼的底色。 靠譜的人,言必信,行必果,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與他們深交,不必擔心被欺騙,也不必憂心被辜負。 這份踏實與安心,讓人感到無比舒心。 東漢名士朱暉,在太學讀書時結識了同鄉張堪。 張堪非常賞識朱暉的品德學問,把他當作知己。 一次,張堪握著朱暉的手臂,誠懇地說:“我身體不好,萬一遭遇不測,希望你能照顧我的妻兒。” 當時朱暉年紀尚輕,且張堪地位顯赫,朱暉只是恭敬地聽著,沒有明確承諾。 朱暉聽說后,立刻帶著豐厚的財物前去接濟,并經常去探望關懷。 朱暉的兒子不解地問:“父親與張堪并非至交,為何如此盡心照顧他的家人?” 朱暉感慨道:“張堪曾經對我說過知己的話,我銘記在心。他雖然未曾要求我發誓,但我心中早已應承。” 在朱暉的長期幫助下,張堪的妻兒得以安穩生活。 靠譜,是最可貴的品質。 言語說得再動聽,也不如實際行動可靠。 和靠譜的人深交,最大的感受就是安心。 不必提防算計,不怕變故時孤立無援。 他們用行動說話,讓你知道自己的信任沒有被錯付。 人生在世,能深交的知己無需太多,但一定要有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靠譜之人。 那些在你低谷時不離不棄,伸出援手的靠譜朋友,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人。 與其同行,每一步都能走得安心、舒坦。 ▽ 作家蘇芩說:“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累了就躲遠一點。” 余生珍貴,請把它留給那些滋養你的人。 和優秀的人同行,養一顆澄明向上的心;和同頻的人相處,享一份默契順意的情;和靠譜的人深交,得一份安心踏實的暖。 主動選擇滋養你的圈子,就是選擇滋養你的余生。 當你身邊圍繞著溫暖和力量,你自然也會照亮自己,溫暖他人。 認同的,點亮“愛心”,愿你我都能遇見并珍惜那些滋養生命的人,活出最美好的姿態,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