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于近體詩范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這種詩體起源于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 
作者:李商隱(34)李白(25)魯迅(18)杜甫(17)杜牧(15)白居易(14)李賀(13)汪遵(13)王昌齡(9)楊萬里(8)蘇軾(7)岑參(6)王安石(6)王維(5)高適(5)李益(5)劉禹錫(4)韓愈(4)柳宗元(4)歐陽修(4)范成大(4)朱淑真(4)陳與義(4)陸游(3)戴叔倫(3)韋莊(3)張旭(3)劉方平(3)翁卷(3)鄭板橋(3)謝枋得(3)劉子翚(3)趙翼(3)來鵠(3)賀知章(2)毛澤東(2)秦觀(2)溫庭筠(2)唐寅(2)黃庭堅(2)張仲素(2)王之渙(2)劉長卿(2)韓翃(2)王建(2)程顥(2)戴復古(2)徐渭(2)張謂(2)魚玄機(2)高駢(2)賈至(2)林景熙(2)蘇舜欽(2)李攀龍(2)丘逢甲(2)劉攽(2)道潛(2)趙師秀(2)德容(2)孟郊(1)賈島(1)盧照鄰(1)張籍(1)王翰(1)陳陶(1)葉紹翁(1)元稹(1)常建(1)韋應物(1)杜審言(1)馬戴(1)張喬(1)薛逢(1)張祜(1)張繼(1)柳中庸(1)朱慶馀(1)鄭畋(1)韓偓(1)張泌(1)朱熹(1)岳飛(1)納蘭容若(1)元好問(1)王冕(1)于謙(1)姜夔(1)胡令能(1)林升(1)高鼎(1)袁枚(1)曾鞏(1)曹雪芹(1)司馬光(1)梅堯臣(1)司馬札(1)劉基(1) 崔道融(1)杜耒(1)楊維楨(1)呂洞賓(1)皮日休(1)王守仁(1)寇準(1)鄭谷(1)張說(1)楊巨源(1)李德裕(1)雍陶(1)李涉(1)嚴維(1)高蟾(1)王涯(1)雍裕之(1)秋瑾(1)紀昀(1)黃景仁(1)戚繼光(1)高啟(1)陳子龍(1)李華(1)王駕(1)蔣貽恭(1)尤侗(1)劉克莊(1)徐錫麟(1)陳志歲(1)鄭思肖(1)李郢(1)張耒(1)方岳(1)王士禎(1)李東陽(1)楊基(1)湯顯祖(1)白玉蟾(1)陳師道(1)曾幾(1)張栻(1)魏野(1)李覯(1)張舜民(1)曾公亮(1)張煌言(1)僧志南(1)徐元杰(1)曹豳(1)徐璣(1)雷震(1)楊樸(1)蔡確(1)林稹(1)崔郊(1)鄭文寶(1)倪瓚(1)薩都剌(1)唐無名氏(1)花蕊夫人(1)懷浚(1)厲鶚(1)柳開(1)唐珙(1)沈德潛(1)宋琬(1)吳嘉紀(1)姚鼐(1)志勤(1)呂本中(1)陳文述(1)張敬忠(1)盧汝弼(1)徐俯(1)柯九思(1)韓駒(1)虞集(1)孔尚任(1)董穎(1)陳沆(1)劉因(1)孔平仲(1)楊敬之(1)蕭德藻(1)景云(1)葛天民(1)良乂(1)耽章(1)王恭(1)丘浚(1)陸娟(1)高珩(1)常慧(1)陳沆(1)慧霖(1)胡仲參(1)趙時春(1) 
《七言絕句451首》宋代106首 2.《泊船瓜洲》宋朝·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8.《小池》宋朝·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6.《題西林壁》宋朝·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7.《登飛來峰》宋朝·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8.《游園不值》宋朝·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30.《飲湖上初晴后雨》宋朝·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2.《宿新市徐公店》宋朝·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36.《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朝·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9.《示兒》宋朝·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40.《元日》宋朝·王安石 10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1.《題臨安邸》宋朝·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3.《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宋朝·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49.《鄉(xiāng)村四月》宋朝·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51.《舟過安仁》宋朝·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63.《東欄梨花》宋朝·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66.《閑居初夏午睡起》宋朝·楊萬里 其一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其二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73.《畫眉鳥》宋朝·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87.《西樓》宋朝·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89.《約客》宋朝·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9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朝·蘇軾 20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 95.《武夷山中》宋朝·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96.《春日聞杜宇》宋朝·謝枋得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99.《春日偶成》宋朝·程顥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100.《海棠》宋朝·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 101.《書李世南所畫秋景》宋朝·蘇軾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其一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其二 人間斤斧日創(chuàng)夷,誰見龍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111.《秋月》宋朝·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119.《初入淮河四絕句》宋朝·楊萬里 其一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其二 劉岳張韓宣國威,趙張二相筑皇基。 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欲怨誰? 其三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浪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 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 122.《秋夜》宋朝·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124.《十七日觀潮》宋朝·陳師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125.《寒菊》宋朝·鄭思肖 30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129.《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宋朝·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139.《塞上》宋朝·柳開 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干。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云看。 140.《宿甘露寺僧舍》宋朝·曾公亮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141.《村居》宋朝·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142.《登池州翠微亭詩》宋朝·岳飛 經(jīng)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未足,馬蹄催趁明月歸。 143.《立春偶成》宋朝·張栻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144.《春暮》宋朝·曹豳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145.《寒夜》宋朝·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146.《湖上》宋朝·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151.《夏日絕句》宋朝·楊萬里 40 不但春妍夏亦佳,隨緣花草是生涯。鹿蔥解插纖長柄,金鳳仍開最小花。 153.《尋隱者不遇》宋朝·魏野 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采芝何處未歸來,白云遍地無人掃。 159.《三衢道中》宋朝·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162.《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宋朝·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嶺東,四山欲雪地爐紅。何人一紙防秋疏,卻與山窗障北風。 167.《村晚》宋朝·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70.《絕句送巨山》宋朝·劉子翚 二年寄跡閩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174.《山雨》宋朝·翁卷 一夜?jié)M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182.《客中初夏》宋朝·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183.《冷泉亭》宋朝·林稹 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 190.《讀秦紀》宋朝·胡仲參 萬雉云邊萬馬屯,筑來直欲障胡塵。誰知斬木為竿者,只是長城里面人。 191.《江上》宋朝·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回。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195.《烏江亭》宋朝·王安石 50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196.《新涼》宋朝·徐璣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203.《七夕》宋朝·楊樸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204.《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宋朝·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06.《夏日登車蓋亭》宋朝·蔡確 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莞然成獨笑,數(shù)聲漁笛在滄浪。 208.《慶全庵桃花》宋朝·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228.《豐樂亭游春三首》宋朝·歐陽修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 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 春云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籃輿酩酊插花歸。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230.《橫塘》宋朝·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234.《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宋朝·蘇軾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人間斤斧日創(chuàng)夷,誰見龍蛇百尺姿。不是溪山成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239.《初夏游張園》宋朝·戴復古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245.《新晴》宋朝·劉攽 60 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249.《州橋》宋朝·范成大 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御路也。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254.《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宋朝·陸游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塵到兩京。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258.《江上》宋朝·葛天民 連天芳草雨漫漫,贏得鷗邊野水寬。花欲盡時風撲起,柳綿無力護春寒。 264.《田家》宋朝·歐陽修 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265.《別滁》宋朝·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267.《夢回》宋朝·林景熙 夢回荒館月籠秋,何處砧聲喚客愁。深夜無風蓮葉響,水寒更有未眠鷗。 276.《禾熟》宋朝·孔平仲 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老牛粗了耕耘債,嚙草坡頭臥夕陽。 279.《中秋聞笛》宋朝·朱淑真 誰家橫笛弄輕清,喚起離人枕上情。自是斷腸聽不得,非干吹出斷腸聲。 
282.《雨后池上》宋朝·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287.《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宋朝·黃庭堅 70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290.《書河上亭壁》宋朝·寇準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295.《三月晦日偶題》宋朝·秦觀 節(jié)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296.《江上》宋朝·董穎 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摩挲數(shù)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舟。 298.《臨平道中》宋朝·道潛 風蒲獵獵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州。 304.《江上秋夜》宋朝·道潛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305.《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宋朝·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314.《早春》宋朝·白玉蟾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318.《野望》宋朝·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shù)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321.《落花》宋朝·朱淑真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322.《初夏》宋朝·朱淑真 80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328.《鶯梭》宋朝·劉克莊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336.《柳枝詞》宋朝·鄭文寶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337.《襄邑道中》宋朝·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338.《春夜》宋朝·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345.《鄉(xiāng)思》宋朝·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350.《早行》宋朝·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358.《汴京紀事》宋朝·劉子翚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 361.《詠牡丹》宋朝·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362.《過垂虹》宋朝·姜夔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369.《春寒》宋朝·陳與義 90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370.《淮村兵后》宋朝·戴復古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377.《三江小渡》宋朝·楊萬里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384.《夜坐》宋朝·張耒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謝,數(shù)葉迎風尚有聲。 385.《納涼》宋朝·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386.《數(shù)日》宋朝·趙師秀 數(shù)日秋風欺病夫,盡吹黃葉下庭蕪。林疏放得遙山出,又被云遮一半無。 396.《喜晴》宋朝·范成大 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399.《春思》宋朝·方岳 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枊外行。與燕作泥蜂釀蜜,才吹小雨又須晴。 422.《九絕為亞卿作·君去東山踏亂云》宋朝·韓駒 君去東山踏亂云,后車何不載紅裙?羅衣浥盡傷春淚,只有無言持送君。 424.《田家·晝出耘田夜織麻》宋朝·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436.《考試畢登銓樓》宋朝·梅堯臣 100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437.《夏意》宋朝·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438.《春游湖》宋朝·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439.《連州陽山歸路》宋朝·呂本中 稍離煙瘴近湘潭,疾病衰頹已不堪。兒女不知來避地,強言風物勝江南。 440.《樵夫》宋朝·蕭德藻 一擔干柴古渡頭,盤纏一日頗優(yōu)游。歸來澗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謀。 
447.《初晴游滄浪亭》宋朝·蘇舜欽 夜雨連明春水生,嬌云濃暖弄陰晴。簾虛日薄花竹靜,時有乳鳩相對鳴。 451.《江上》宋朝·劉子翚 106 江上潮來浪薄天,隔江寒樹晚生煙。北風三日無人渡,寂寞沙頭一族船。 
|